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朱熹论"义"     
马继武 《潍坊学院学报》2004,4(1):100-101,104
本文以“义”为题。简略论述了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对“义”这一伦理范畴的诠释,认为朱熹所论之“义”。大致上可从两方面加以理解:(1)义者,天理之所宜;(2)义者,心之制。在此基础上。朱熹又将“气质之性”与“理”、“气”相混杂。进而杂揉以阴阳五行观念,对人所具有的“义”之品性加以限定。  相似文献   

2.
词在储备状态下具有泛指义和特指义,但进入具体语境后却只能用其中的一个意义。因此,在成语解词和释义时必须辨明泛指义和特指义。以“节用爱人”“根深柢固”“乌合之众”“画龙点睛”“咬牙切齿”“画蛇添足”为例,说明目前出版的成语词典和综合性词典往往不注意辨别泛指义和特指义,或误以泛指义为特指义,或误以特指义为泛指义,而这些都不利于对词义的正确理解和语义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3.
尝试体态标记词“看”作助词经常出现在重叠动词后,但有时也可用在“VO看”“VC看”等形式中,这是因为动作的尝试性经常表现在动作的重复进行,但尝试也有一次成功的情况。尝试体态标记词“看”来源于连谓结构中充当连谓后项的实义动词“看”句子中心地位的丧失。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陈奎彦先生的《同音词语别裁》一文提出了商榷。文章认为,同音词必须是“同音”的一组词,“近音词”不是同青词;同音词必须以“不同义”加以限制,同音但等义的词不是同音词。文章还论述了同形同音词与多义词的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5.
"联绵词"辨     
针对关于现代汉语中是否存在“联绵词”这一问题,本文试图对“联绵词”这一概念的内涵做一个重新界定。并结合联绵词的来源,认为要用发展、辩证的历史观看待“联绵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认清其本来的历史面目,使之更好地为现代汉语服务。  相似文献   

6.
冯梦龙创作的“三言”以情反理,“反理学”是“三言”的精华,但并不是“三言”的全部,“三言”部分作品蕴含了中华传统伦理的精髓——“孝悌”之义。“三言”中所描写的孝悌之义有三种:大孝大悌、愚孝愚悌、不孝不悌,我们应当在批判、分析的基础上继承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7.
对《诗经·卫风·氓》中的“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历代所解颇有不同。郑《笺》以此为追述之笔:“我乃渡深水,至渐车童容犹冒此难而往,又明己专心于女”,其后孔《疏》、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均申郑说,以为本句乃“此妇更追溯来迎之时”,“冒此深水渐车之难而来,明己专心于汝”。然如依此说,则势必打断全诗由婚前至于婚变按时序追述的章法。朱熹《诗集传》别立新说,认为这是写女子婚变后“复乘车而渡水以归”,其后也多有承此说法者。但此说亦可商榷。因本句前之“自我”二句言婚后生活,后之“女也”四句斥夫之无德,均为叙事之笔,而中间忽以…  相似文献   

8.
从“语用学”的角度,论述常见词“意思”作为动词和名词时在一些固定搭配中的用法和含义(语用义),进而说明“具体语境”在语言使用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陌上桑》“东南”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陌上桑》首句为“日出东南隅”,有的认为“东南”是实指,将“东南隅”解释成“东南方向”;有的认为“东南”偏指“东”,“东南隅”应解释成“东方”;有的则语焉不详。本文认为“东南”不可能实指“东南”方位,也不是偏义复词偏指“东”。中国古代诗歌经常“东”与“南”连用,并且隐含着深层次的文化意蕴。解读含有方位词的诗句时,应在说明是否实指方位的同时,指出其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0.
"有我"、"无我"费思量--《人间词话》中"无我之境"一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我之境”是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不少论者认为其间包含着“有我”的矛盾。其实,“无我之境”中确实包含着“有我之情”,但这同“无我”并不矛盾。因为“无我之境”中的“无我”是从创作主体的心性修养及观照方式方面而言的,而“有我之情”中的“有我”则是从具体文本的呈现状态方面来看的;前者是创作主体的旨趣和追求,后者则是前者情趣之自然流露,是前者追求的形象化确证。  相似文献   

11.
通过梳理近代汉语助词"着""了"用法和意义的历史演变研究,尤其是元代汉语助词"着""了"的研究,指出元代汉语存在助词"着""了"混用的现象,而不是语法分工不清,这种现象可能与语言接触有关。  相似文献   

12.
胡萍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10):59-62
日语中的提示助词「さえ」一直被语言学家归为表达"意外性"之意,但这一概念过于笼统。了解它的语法化过程、语法特征以及内在涵义,对于日语学习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副助詞か接在疑问词后(这里暂称疑问不定词)所构成的句子,在不同的陈述方式下,其句子的重点是强调疑问不定词,还是强调谓语动词动作是否发生,状态是否存在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探讨了在疑问不定词后是否有格助词的情况下,其强调的重点是否也有所改变的问题。另外,针对疑问词后续副助詞か与后续格助詞が所构成的句子其含义的区别也进...  相似文献   

14.
"个F"色彩意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在由量词向助词虚化过程中,表“量”的意义逐渐减弱,表示某种语法的意义却逐渐加强,从而使“个”的功能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原来在典型量词用法中不能产生的色彩意义.随着这些功能的变化而产生一。“个F”的常见色彩意义,有表示强调的色彩意义;有表示微小的、表示轻巧的和表示随便的色彩意义等几种。  相似文献   

15.
对《蒙古秘史》总译助词“着”“了”的用法及意义进行界定和定量统计,描写分析其使用的具体情况,指出总译部分单个助词“着”“了”存在混用的现象,这种现象可能与当时的蒙汉语言接触有关.  相似文献   

16.
在和顺方言中,助词"哩"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相当高。结构助词"哩"兼具普通话中三个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作用;动态助词"哩"与普通话表示动作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的"着"用法相同,同时动态助词"哩"还具有指明动作或事件在过去发生的作用,这一作用与普通话中的动态助词"的"相同;另外"哩"还可以作为语气助词来使用,可分别表达陈述、疑问、感叹等各种不同的语气。  相似文献   

17.
阐释学是一种探求意义理解和解释的科学。翻译是一种语言文化的互动活动,词义翻译又是翻译之根本。而译者是翻译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对原作的选材、理解、翻译策略的选择都体现了主体性能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在MIS的设计中,智能技术的使用是一大趋势,本文的研究背景是MIS,检索操作围绕关键词进行,其工作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文献基本组织方法和映射式检索算法;第二部分提出近似分类算法和近似评判方法;第三部分提出容错近似检索算法(即允许用户)给出的待检索关键词有一个字的错误)、同音近似检索算法(以解决给出的关键词中音同字不同而造成的检索失败)和近似检索的词义辅助分析(这种方法有更大的容错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词语没有固定不变的意义,语言知识源自语言运用。语言描写的并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人们对真实世界的感知。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视域中,应该分析英语中实际使用的词项在语境中的意义。词义体现着百科性,在把握每一个词及词义时,人们往往会调动其所有相关的背景知识。每个词虽然都有其本义,但在实际的运用中,人们并非总是依据其本义去理解,而常常是按非字面意义或比喻意义去理解,这就表现为词义的延伸。  相似文献   

20.
英语词义的复杂性有着多方面、多层次的表现。要在英译汉过程中正确地理解词义,就必须借助于词典,通过认真分析上下文,并仔细揣摩用词者的感情、态度和意图等因素,达到对原文的准确把握,再以贴切、自然、功能对等的译语表达出来,从而得到好的译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