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本要点及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的表现、就业信息素质教育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意义的基础上,根据吉首大学课题组对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信息素质状况调查,提出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信息素质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2.
金哲 《科技咨询导报》2010,(22):136-136,138
为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减少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不诚信行为,必须在高校开展诚信教育,加强诚信就业指导中心建设,规范就业市场并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建立完善的选人用人制度和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努力构建诚信就业的制度环境,提倡先就业、再择业,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曹娜娜  曹之然  曹锐 《科技信息》2012,(36):111-111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递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只有就业门路拓宽了,毕业生才会有更多更好的就业选择,其择业行为才有可能实现。本文对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主要经验和作法展开研究探索,主要包括:多途径开拓就业市场:加强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鼓励毕业生面向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依托科技推广,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发挥政府的职能、服务作用。  相似文献   

4.
叶榆枫  程梅  于岚  王强 《科技资讯》2012,(11):244-244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积极就业政策。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使其在创业活动中凸显出强烈的优越性,其劣势也不断地暴露,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难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本文将从创业意愿视角,以"重庆大学生创业意愿调查"为依据,透视大学生在创业意愿层面存在的问题和对创业带来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宫萍 《科技信息》2010,(10):I0343-I0344
有些高校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产生焦虑、自卑、嫉妒、攻击性地心理障碍,有损于身心健康,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择业与就业。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和学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一定的对策,消除毕业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顺利完成择业就业工作。本文将针对毕业生因就业"难"而产生地心理问题进行阐述、并分析其原因,找出解决办法;另外,要想从根本上缓解高校扩招后给大学生带来地就业难问题,笔者建议应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拓展就业新渠道。最后,希望通过此文能为毕业生更好地就业择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在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的环境下,为了更好地提升特殊群体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才能,使特殊群体毕业顺利找到工作。本文在了解特殊群体高校毕业生内涵的基础上,总结了特殊群体的分类和特点,对特殊群体就业创业现状及他们在就业创业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应对特殊群体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难等问题的一系列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盛艾 《山西科技》2013,28(1):83-85
通过问卷方式,总结出美术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以及就业趋势,探讨了美术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分析了美术类高校毕业生的择业心理,指出大学生创业作为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手段对美术类高校毕业生更为紧迫.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毕业生大规模产出,致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日益困难,这种情形在后经济危机时期尤其严重,致使每年100多万应届毕业生不能当年就业,这既影响到国家"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的战略实施,也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通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创业难原因的分析,并从社会支持的视角,探究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的可行途径,提出建构大学生就业、创业社会支持网络,对促进社会充分就业和丰富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理论和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都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校毕业生作为校园内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社会各界多关注的是他们的就业情况,而对其离校前出现的一些阶段性失范行为却关注的不多。该文从高校毕业生失范行为入手,着重分析此行为产生的原因,为毕业生工作提供借鉴,以提高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通过开展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大学生职业教育,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目标和就业心态;拓宽基层就业门路,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投身基层就业和拓宽自主创业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参与自主创业等三个方面论述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广东省某农业高校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就业难”的问题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客观上,市场就业信息不畅,缺乏指导,供求错位;主观上,毕业生就业观念陈旧,就业地点单一化,自身条件有待提高,多数毕业生表示对就业前景感到担忧。对此.政府以及校方理应结合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国情,联合建立更完善的就业体系,增加就业信息的提供,并完善、落实各项扶助就业和创业的政策,使农业院校学生了解到求职或择业的方向和目标,避免求职时的茫然无措。  相似文献   

12.
该文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阐述了构建和完善理工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的现实意义,通过转变理工类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培养毕业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创业基地;加强就业困难帮扶及建立未就业统计机制等措施和途径,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带动青年就业创业,在"新常态"下,积极构建科学有效的理工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主体教育理论和行为动机理论基础上强调对高等师范学校本科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的就业意向研究的重要意义,并对陕西师范大学2004届本科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的就业目的等意向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由此对高等师范学校的就业研究工作等进行思考并提出可供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择业心理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样本探索和理论推导的基础上,自编《影响大学生择业心理评定问卷,》并以此为工具对太原2006届4所高校440名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结构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结构的维度是:社会就业环境、就业信息与准备、社会地位、经济收入、个人能力与发展、工作环境和家庭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学生择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就业现状不容乐观;就业指导不够;女大学生就业难。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问题的探讨;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与就业指导;建立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体系;提升就业指导的教育职能。  相似文献   

16.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持续健康发展,而高质量的就业创业更是学生、学校和社会追求的最终目标。高校共青团组织具有职能、组织结构、服务平台等方面的优势,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能够发挥独特作用。高校共青团组织应开辟就业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指导学生成立就业创业社团组织,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制订并落实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分层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活动;积极推行KAB创业教育项目,建立创业支持体系,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在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质量方面,高校共青团组织只要明确自身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就一定能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7.
彭礼 《科技信息》2012,(34):99-99
随着高校毕业生择业制度的深化改革和毕业生就业市场体制的逐步确立,“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择业的主要形式。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对其择业行为有重要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可使大学生在择业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顺利就业,而且可使大学生在择业后顺利地适应职业及环境,尽快发挥自己的才能。健康的求职心理是打开就业成功之门必不可少的钥匙。  相似文献   

18.
以创业带动就业,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是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心,文章以"应用型"高校为视角,针对就业相对困难的毕业生这一特殊群体,构建自我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问卷调查,再通过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得出专业能力因子、发展能力因子和基础能力因子是影响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三大主要因素,并以此为依据从应用型高校和大学生个人两个维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栗梅 《科技信息》2011,(14):73-74
目前,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面临诸多的困惑和挑战。就业信息采集是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一条有效措施。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为例,本文试就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的采集与利用的途径与方法作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刘鑫 《科技咨询导报》2014,(23):195-19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毕业生如何适应市场需求,实现"高质量"就业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企业用人与学生需求的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该研究在结合经济学中的双边匹配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获取企业与大学生的就业"敏感性偏好",并将职业指导的内容细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维度,对微观维度的指导"空白",提出个性化职业指导模型,试图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提供更具实际意义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