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肥科技》2005,(12):5-6
12月16日备受瞩目的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揭晓,51名科技工作者当选,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家张家铝教授、物理学家张裕恒教授选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至此,驻肥院士增至29名。  相似文献   

2.
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日前结束,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王诗宬教授、环境学院方精云教授和医学部童坦君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3.
从近日公布两院院士增选工作获悉,在2009年增选产生的3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48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我省中国科技大学郑永飞教授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教授级高工袁亮,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研究所研究员吴曼青,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研究员万元熙等3人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至此,  相似文献   

4.
2004年12月17日,著名控制论与人工智能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戴汝为成为我校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双聘院士,聘任仪式在英东学术会堂举行.校长钟秉林教授为戴汝为院士、陈传升教授等5位专家颁发了聘书.他祝贺以戴汝为院士为代表的5位教授加盟北京师范大学,这标志着北京师范大学在综合性、  相似文献   

5.
2011年12月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发布,我校副校长、本刊主编黄维教授荣膺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目前,江苏省共有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90人,其中黄维教授是最年轻的。现任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本刊主编  相似文献   

6.
12月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发布,我校副校长、本刊主编黄维教授荣膺中国科学院院士。目前,江苏省共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8人,黄维教授是最年轻的院士。现任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7.
应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的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周巢尘研究员于12月3~6日来我校讲学。他为我校师生作了三场精彩的学术报告,详细、透彻地讲述了混成系统设计、时段演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报告深入浅出,形象生动,让我校师生获益匪浅。副校长易忠教授、计算机学院相关负责人热情接待了周巢尘院士。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科技》2009,8(31):F0002-F0002
在中国科学院和审国工程院院士洗志云教授八十寿辰之际,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特致信表示祝贺。路甬祥院长在贺信申代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向沈志云院士表达了最诚挚的生日祝贺。  相似文献   

9.
5月3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电力系统专家周孝信教授莅临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学术论坛,为广大电气学子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讲座.  相似文献   

10.
《天津科技》2005,32(1):12-12
余国琮,男,汉族,1922年11月出生,民进成员,天津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名誉院长,化学工程研究所名誉所长,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英文版《中国化学工程学报》主编。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2月27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该院2007年院士增选工作已经结束,共有29名中国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另有5名外国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高松、赵进东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日前结束。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的规定,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2005年增选名额限60名。经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科协等归口初选部门的推荐和院士推荐.共产生有效候选人295名。院士们经过充分讨论、全面评审.最终选举产生了51名新院士.28名高校学当选.占新增中科院院士的56%。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2月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发布,我校副校长、本刊主编黄维教授荣膺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目前,江苏省共有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90人,其中黄维教授是最年轻的。现任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本刊主编的黄维教授,是国际上最早从事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研究、并长期活跃在有机光电子学领域前沿的国际知名学者之一,被认为是我国有机光电子学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现年48岁的黄维教授,祖籍河北,在内蒙古呼和浩特读书成长。1979年,他考入北京大学,并先后在北大获得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求学期间兼任北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严恺教授简介严恺教授:著名水利和海岸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名誉校长、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1912年8月生,1933年获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土木工程学士学位,1935年赴荷兰留学深造,19...  相似文献   

15.
院士与苏州     
苏州出院士:从“状元之乡”到“院士之乡”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简称“两院院士”),是我国在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具有崇高的荣誉和学术上的权威性,代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自1955年新中国诞生首批院士(学部委员)以来,我国已拥有1773名两院院士,其中苏州籍的院士占了100多席.这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一,苏州由此赢得了“院士之乡”的美誉。  相似文献   

16.
在12月27日召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宣布,29名中国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外国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路甬祥院士出席了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委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沈保根宣布了新当选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蒋协助主持了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17.
干福熹教授,光学和材料科学家.1933年12月生,浙江杭州市人.曾任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1977~1984).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1985~1998),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1984~199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988~1999).1980年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并于1993年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协和上海市科协荣誉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名誉理事长、《辞海》和《大辞海》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科技》2009,8(33):F0002-F0002
5月19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主办,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四川(成都)两院院士咨询服务中心承办的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在蓉举行。  相似文献   

19.
2006年6月8日,中国科学院全体院士通过无记名投票推选我校荣誉教授、全球环境变化科学学科点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部外国专家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全球变化科学项目(我校主持)首席科学家Robert E.Dickinson博士为中国科学院第七批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是在国际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对中国科学院女院士群体的基本教育状况进行定量统计,进而逐步分析其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特点,以期深化对中国科学院女院士教育背景的认识.最后,由统计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教育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