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3 毫秒
1.
王屹亮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1,(18):161-162
本文结合化工生产工艺条件,对双管板换热器的应用场合,常见的双管板换热器的类型以及双管板换热器与单管板换热器的区别进行了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2.
双管板换热器用于介质条件要求比较苛刻的环境,此种换热器结构复杂,制造工艺相对较困难。本文针对其结构特殊,管板加工以及强度胀接质量难于控制等特点,结合某公司多年换热器制造的实践经验,以某台再循环塔底冷却器为例,详细介绍了其采用的工艺方案及制造要点。 相似文献
3.
4.
5.
就钛金属管壳式热交换器中采用簿管的设想进行了理论计算。得出的结果表明该设想是可行的,就管板本身中节约材料70%,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6.
改进了可拆式换热器的可拆卸及密封结构以方便更换换热管、封头等容易受损部件,延长换热器使用寿命.该结构采用双管板结构,可以方便地拆卸换热器、更换换热管等部件;采用双锥形密封圈,能很好地实现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的密封.对双锥形密封圈进行了受力分析,制造了一台可拆式换热器,经过水压试验证实该换热器可拆卸、密封圈在水压0.6 MPa时依然可以达到密封要求. 相似文献
7.
应用对话框技术进行了参数输入的程序设计,并用Autolisp语言实现了各类换热器管板的参数化设计。程序的使用有效地提高了管板的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8.
文中介绍了在采用有限单元法计算管壳式换热器管板应力中,管束对管板的支承作用如何模拟,和蜕化单元与二维单元如何连接。 相似文献
9.
就铁金属管壳式热交换器中采用薄管的设想进行了理论计算.得出的结果表明该设想是可行的,就管板本身可节约材料70%,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双管程带有U型膨胀节约薄管板热热器的应力测试结果及典型应力分布曲线。探讨了多管程结构以及换热管与管板焊接的焊缝对管板应力状态的影响。指出多管程管板难以简化成轴对称问题进行处理,且其承载能力比单管程管板低。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同心双扭旋元件组合方式变化对换热管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雷诺数Re=200~1 800范围内恒壁温条件下的管内传热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Re=200~1 800的范围内,含有4-4同心双扭旋元件换热管的努赛尔数Nu值最大,其次为3-3同心双扭旋元件,2-4与2-2同心双扭旋元件的Nu相差不大,最大仅相差5%;4-4同心双扭旋元件换热管的阻力系数f最大,其次为3-3同心双扭旋元件,2-4同心双扭旋元件的阻力系数略高于2-2同心双扭旋元件;2-2同心双扭旋元件换热管的综合传热性能评价因子(PEC)值最大,为1.50,且明显高于其他3种换热管,其余3种换热管的PEC值相差不大;4-4同心双扭旋元件换热管的场协同数Fc值最大,其余3种换热管的Fc值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2.
管内插入双螺旋丝强化冷凝换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竖直管内加装新型双螺旋丝插入物的方法用以强化水蒸气的凝结换热,并在管内入口蒸汽压力为0.143MPa的工况下,对这种双螺旋丝插入物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插入物对于竖直管内冷凝有明显的强化换热作用.最后对双螺旋丝插入物强化竖直管内凝结换热的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从力学性能和减振性两方面分析了用瞬间液相扩散复合法得到的蜂窝板的蜂窝结构,确定了面板厚度、芯材厚度、蜂窝格边长、蜂窝格壁厚4个结构参数作为设计变量,以剪切强度、弯曲强度、抗弯刚度、临界屈曲载荷、固有频率、质量6个性能参数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并对优化结果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优化设计的蜂窝板的力学性能及减振性能优于对比板,实验值与计算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4.
对双排双波浪带散热水箱的结构形式、换热和阻力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采用非线性拟合法得到气侧的换热系数αa,并与桑塔纳管翅式散热水箱的气侧换热系数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此散热水箱具有较高的换热系数。 相似文献
15.
运用双辉技术在20钢表面进行Ti、C、N三元共渗,研究如何控制通氮保温时间来获得不同组织结构的n(CN)渗镀层。结果表明:随通氮保温时间的增加,渗镀层表面的颜色由紫罗兰色逐渐变成金黄色,其厚度也迅速增加,可超过20μm;渗镀层内物相的构成也随之变化,保温0.5h渗镀层内无Ti(CN)形成,保温时间超过2h时,有Ti(CN)生成,且随保温时间的增长,其结构由TiCα7Nα3变成TiCα2Nα8;同时渗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逐渐变大,最高可达70N左右。 相似文献
16.
依据溴化锂溶液的热力学性质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对具有一种新的溶液循环的双吸收式热变换器的热力过程进行了(火用)分析. 结果表明:与普通循环相比,新的溶液循环不仅具有更高的性能系数和(火用)效率,而且吸收蒸发器具有更宽的操作范围. 当热源温度、冷凝温度和吸收器的温度分别为70、25和150 ℃时, 普通循环的(火用)效率是56.2%, 而新循环的(火用)效率是65.7%. 当在吸收蒸发器和再生器之间增加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时,新循环的(火用)效率可以达到 69.6% ,而且吸收蒸发器的操作范围进一步增加. 同时也讨论了其他操作参数对系统(火用)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依据溴化锂溶液的热力学性质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对具有一种新的溶液循环的双吸收式热变换器的热力过程进行了炯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循环相比,新的溶液循环不仅具有更高的性能系数和炯效率,而且吸收蒸发器具有更宽的操作范围.当热源温度、冷凝温度和吸收器的温度分别为70、25和150℃时,普通循环的炯效率是56.2%,而新循环的炯效率是65.7%.当在吸收蒸发器和再生器之问增加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时,新循环的炯效率可以达到69.6%,而且吸收蒸发器的操作范围进一步增加.同时也讨论了其他操作参数对系统炯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TFE-E181双吸收热变换器热力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TFE—E181(三氟乙醇—四甘醇二甲醚)为工作流体,采用一种新的溶液循环方式研究了大温升、双吸收武热变换器的热力循环性能。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循环相比,该双吸收热变换器不仅具有更宽的操作范围,而且具有更高的性能系数和Yong效率,发生器产生的单位质量工质在吸收器中输出的热量和输出的Yong也更高,其提高的幅度随吸收温度的增高而变大,当温升为60℃时,其性能系数为0.22,Yong效率为0.45,单位质量TFE的制热量为130kJ/kg。同样条件下,以H2O—LiBr为工质对的双吸收武热变换器,其性能系数为0.32,Yong效率为0.66,单位质量的工质水的制热量为1250kJ/kg。此外,还分析了吸收温度、吸收蒸发温度对系统的性能系数、Yong效率、循环倍率、分流比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9.
平面V形切口双应力强度因子的光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具有双重应力奇异性平面 V形切口尖端应力场的基础上 ,提出了基于由光弹性实验获得的等差线确定与双重应力奇异性对应的双应力强度因子 K1 、K2 的光弹性实验方法 ,并通过对模型的光弹性实验 ,运用该方法较好地确定了均质材料 60°单应力奇异性 V型对称切口模型和均质材料 45°双重应力奇异性 V型非对称切口模型的应力强度因子 ,验证了该文中提出的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高温双再生器型吸收式热变换器热力循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新型以溴化锂溶液为工质的高温双再生器型吸收式热变换器(HDAHT)循环系统,该系统在高温单级吸收式热变换器循环中再生器和冷凝器之间增加了第二级再生器.HDAHT系统可以将高温废热源的温度进一步提高至有用温位.对HDAHT内各参数对系统性能系数COP的影响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系统性能系数COP随着蒸发温度、低压再生器温度和溴化锂溶液中间浓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吸收温度、高压再生器温度和溴化锂稀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减小.在适合的操作条件下,本循环的系统性能系数COP达到了0.61,是高温单级吸收式热变换器的1.2倍.所得到的这些规律将为高温吸收式热变换器设计系统优化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