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歧南断阶带断裂体系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认识到断裂构造的成生、发展与演化是断裂构造发育区控制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歧南断阶带断裂体系宏观与微观动力学机制的研究,总结和归纳断裂构造与油气成藏的关系,降低了新区的勘探风险和确定优选目标的方向。研究表明:歧南断阶带整体具有油源充足、储层发育良好和圈闭发育等油气成藏的必要条件,制约和影响油气藏最终形成的因素是断裂构造的时空展布、发展演化及形成机制,歧南断阶带断裂构造的演变规律是控制歧南断阶带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歧南断阶带油气成藏是以深大断裂为沟涌油源岩石储集层的通道,纵向和横向上油气的分布受断裂活动的周期性和阶段性控制。油气成藏取决于断裂的晚期适度活动、断裂活动期与源岩生轻、排轻期的良好配置以及深浅断裂组合形式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2.
荣兴屯构造带断裂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荣兴屯构造带油气分布深受断裂系统影响致使其分布规律不清楚。为揭示荣兴屯断裂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
义,通过地震剖面、构造图和平衡剖面等厘定了断裂的级别、性质和空间组合特征。研究表明,本区断裂的性质、特征
及演化极为复杂,平面上可划分为北东向主级断裂和北西向次级断裂,纵向上依次发育了沙三期伸展断裂、东营期走
滑断裂及馆陶期压缩断裂,3 种不同性质的断裂系统在纵向上叠加后构成了本区复杂的断裂体系。这种复杂断裂体系
深刻影响到油气藏形成、分布与调整等诸多方面,具体表现为其差异活动导致了凸凹相间的基本构造格局与油气藏的
形成,控制了烃源、各类圈闭以及火山岩-砂岩-泥岩三元储集结构的发育,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和重要找油线索,
大部分油气藏依附于各级断裂及其相关构造。  相似文献   

3.
巴楚断隆西段古董山构造带断层封堵性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西段古董山断裂带断裂封堵性以及断裂封堵、开启与油气成藏关系进行分析,参考领区色力布亚断裂南段亚松迪油气藏,最终确定该断裂上、下盘油气成藏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穹塔克-古董山断层上盘断背斜下奥陶统碳酸盐储层(T81~T74),侧向封堵条件差,油气成藏的可能性不大;而断层下盘中下奥陶统储层(T81~T74)在该断层活动期间,纵向不封闭,构成油气运移通道,断层停止活动后,由于其正压力大而使它很快紧闭,加之逆掩推覆,寒武系膏盐岩直接披盖其上,断层封堵性较好,有利于油气藏的保存.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油气成藏组合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依据油气成藏组合理论,结合前人油源对比资料并通过储层、区域盖层及油气藏特征分析,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油气成藏组合特征及油气富集区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乌-夏断裂带可划分为源内自生自储油气成藏组合和源上下生上储油气成藏组合;存在源内早期成藏垂相运聚、近源早期成藏侧向运聚和远源晚期成藏混向运聚3类油气成藏模式;构...  相似文献   

5.
北塘凹陷断裂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底大断裂控制了北塘凹陷的构造格架,形成了各具特征的西部、北部和南部三大断裂系统.发育了7种成因特征的断裂,总结出6种断裂组合发育模式.基底大断裂(临近生油区的)及其次级断裂控制了油气的宏观分布,形成以断裂为主控因素的复式油气聚集区带.对油气生运聚散和分布有控制作用的控烃断裂有:控源断裂、油源断裂、遮挡断裂、改向断裂、控圈断裂和破坏断裂6种基本类型.断块是油气藏的基本单元,其周边断裂既是遮挡断裂又是控圈断裂.  相似文献   

6.
乌石凹陷东区古近系断裂系统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石凹陷东区古近系复杂的断裂系统一直是制约油气勘探成败的关键因素,通过对研究区内断裂体系 的期次、组合方式、成因及演化的系统分析,认为凹陷东区的演化经历了3 个阶段、形成3 套断裂系统:即古新 世-早始新世的弱裂陷、始新世中晚期的强裂陷以及渐新世的走滑弱伸展3 个阶段。3 套断裂系统:断开长流 组-流三段(T100-T86)的早期断裂体系、断开流二段-涠洲组(T83-T60)的晚期断裂体系以及断开整个古近系地层 的(T100-T60)继承性断裂体系,并识别出伸展构造、走滑及反转等构造样式。同时分析了断裂体系对烃源岩的展布、 沉积体系的充填演化、圈闭的形成、分布以及油气的运聚等方面的控制作用,从各成藏要素的时空配置上分析认为中 央隆起带和北部掀斜断块是有利的勘探区。研究成果对研究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目标评价优选与地质研究等具有一 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乌尔逊凹陷是中国东部一个中新生代多旋回沉积盆地,经过东西向拉张、北西—南东向拉张以及后期的反转挤压,断裂发育,断距大,发育较多同沉积断层,多期次活动特性明显.笔者以断裂活动期次研究为基础,对乌尔逊凹陷的断裂按活动时间进行划分,并从断裂对油气分布的控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其与油气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海上钻井地质、地震反射等资料,从盆地结构和构造演化序列角度,分析南海珠江口盆地文昌凹陷断裂体系及构造样式,并探讨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在演化序列上,文昌凹陷的主要断裂分为古新世~始新世伸展断裂、渐新世走滑-伸展断裂和早中新世走滑-伸展断裂。文昌凹陷的构造样式可归纳为伸展相关断裂样式和走滑-伸展相关断裂样式。断裂体系与构造样式具有耦合关系,与盆地结构和构造演化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不同时期断裂体系和构造样式影响着油气成藏要素,渐新世走滑-伸展断裂和早中新世走滑-伸展断裂体系和构造样式控制了油气分布。提出了文昌凹陷南部陡坡带、北部超覆斜坡带两个有利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9.
南堡凹陷断裂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南堡凹陷断裂发育特征分析,考察油气分布与断裂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及断裂在油气成藏中的控制作用;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断裂在油气成藏中控制作用进行综合定量研究,并对南堡2号东构造断层圈闭进行油气钻探风险性评价。结果表明:源断裂类型控制着对圈闭的供烃能力,断裂活动形成的背形构造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断裂调节带控制着优质储层的发育,断裂对盖层的破坏程度控制着油气分布层位,断裂侧向封闭能力控制着断层圈闭油气富集程度;T4-51N和T4-21N为两个油气钻探风险最小的断层圈闭。  相似文献   

10.
利用网毯式成藏体系的研究思路,对准噶尔盆地白垩系油气成藏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网毯式成藏体系结构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油气成藏体系可划分为毯状仓储层、油源通道网层和油气聚集网层3个层次,其中仓储层以岩性地层油气藏为主,聚集网层以构造油气藏为主;总体上油气分布呈沿层发散,顺断汇聚的特点;分布稳定、物性好、厚度大的仓储层和沟通仓储的断裂及不整合是准噶尔盆地网毯式成藏体系结构中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可知, 雅克拉断凸中的晚第三纪张扭性断裂系统具有东西分块、南北分带的基本特征, 主要发育4种断裂构造样式: 阶梯状断裂构造、掀斜断块构造、堑垒式构造和负花状构造。与张扭性断裂系统有关的圈闭构造样式主要有4种: 断鼻与断背斜、掀斜断块、逆牵引背斜和地垒。张扭断裂系统主要活动期为晚第三纪吉迪克期和康村期, 其形成的圈闭与生烃期有较好的匹配关系。雅克拉断凸张扭性断裂系统在白垩系和第三系油气聚集过程中, 断裂的垂向运移通道作用表现得极为明显, 但是断层的侧向封堵对油气的聚集成藏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塔中西部Z15 井区储层非均质性强、主要目的层埋藏较深(一般>5 000 m)、地震资料品质差、小断层识
别困难且多产状较陡的难题,总结出易于操作的小断裂解释判别原则:即寒武系盐层顶面有断距、灰岩顶部有挠曲、地
震剖面上断层轨迹有串珠、碳酸盐岩内幕地震同相轴有相变。相对较准确地刻画了研究区4 期断裂的平面和剖面分
布特征,其中第二期近东西向中晚加里东期逆冲推覆断裂和第三期近南北向的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扭张性走滑断裂
是研究区的主要断裂,控制了研究区奥陶系储层和油气藏的分布。并通过多口井的钻探证实,断裂及其控制的裂缝发
育带是高产稳产井的分布区域,其富含油气主要得益于:优质的储层发育;断裂期次早于油气成藏且封盖条件好,油气
保存完整;良里塔格组水体能量弱。围绕断裂及其裂缝发育带的优质储层发育区的钻探为断裂控储控藏研究和寻找
新的油气富集区域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基于现有油、气、水勘探成果及储层、断裂资料,利用常规测井、地震、地化及数理统计等多种方法,对塔中隆起奥陶系油气分布及成藏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奥陶系储层以礁滩沉积为基础,发育大量溶蚀孔洞及裂缝,控制了油气相对高孔渗富集。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越大,与围岩之间的毛细管力差就越大,含油气概率越大、含油饱和度越高,存在油气富集的临界毛细管力(2.5 MPa)。奥陶系油源断裂交汇处为油气优先充注点,控制了油气的近源富集。距离充注点越远,油气充注强度越小,油气产能越低,油气地球化学性质规律性变化,存在油气富集的临界距离(距充注点20 km)。在储层和油源断裂联合控制下,塔中隆起奥陶系油气富集呈"近充注点-相对高孔"的地质模式,于充注点近端的高孔渗储层内优先成藏。  相似文献   

14.
通过钻井和油藏解剖得到,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油藏类型除少量基岩潜山油藏外,主要为断层油藏,纵向上以南一段自生自储式生储盖组合油最富集,平面上呈11个富集区分布,以塔南中次凹和贝中-南贝尔东次凹北洼槽油更富集。油成藏可分为自生自储式、下生上储式和上生下储式3大类成藏模式,自生自储式又可分为洼中隆、缓坡断阶带和陡坡断阶带或断鼻3种成藏模式,油成藏模式对油分布的控制作用表现在3个方面:①缓坡断阶带油成藏模式是油富集的最主要成藏模式;②成藏模式越发育的的层位,油就越富集;③成藏模式越发育的地区,油也就越富集。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天然气资源丰富,但其烃类气既存在有机成因气(包括油型气和煤型气),亦存在无机成因,还存在混合成因,在同位素序列上常表现为部分倒转和完全倒转。为了明确英台断陷天然气的成因及来源,根据烃源岩的地化指标、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以及轻烃指纹对研究区的天然气成因类型加以分析,并进行气源对比。研究表明,英台断陷烃类气为凝析油伴生气和煤型气的混合,其中南部洼槽天然气主要来自于沙河子组,而北部则来自于营城组。通过判定天然气成因的类型和识别气源方向,有利于加深对英台断陷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和成藏模式的认识,从而为研究天然气藏的分布规律,以及下一步的天然气勘探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王156油藏孔一下三砂组超覆型油层的钻遇标志着东营凹陷南坡东部孔店组地层油藏的突破。在钻井、地震和地化研究基础上,分析了王156油藏的原油、储层、油源、输导体系等特征,通过对不整合类型、超覆坡折带角度、沉积特征和侧向封堵性等控藏因素分析,认为王156为超覆型油藏,有利储集相带为滩坝和漫湖三角洲前缘砂体,有利坡折带角度为15°~30°,有利遮挡层为泥岩、砂质泥岩和凝灰岩。  相似文献   

17.
红柳构造坡折带层序地层学模式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地震、测井和钻井等资料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将济阳坳陷红柳地区下第三系划分出了7个三级层序、19个体系域.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结合断层上下盘地层厚度的差异变化所反映的古地形,认为济阳坳陷红柳地区在下第三系沉积时期,发育两种不同类型的构造坡折带,并建立了该区的构造坡折带层序地层学模式,研究了构造坡折带层序地层学模式与油气的关系,认为第Ⅰ,Ⅱ层序间的界面附近可形成有利的地层不整合覆盖圈闭与构造-岩性圈闭;第Ⅳ层序低位域可作为油气的运载层,在合适构造的匹配下,可形成有利的构造圈闭或构造-岩性圈闭,并对有利区带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深入研究南八仙地区主控断裂、各级微断裂的形成机理、组合关系以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可以有效预测含油气砂体分布。综合应用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结合几何学、动力学对南八仙地区的断裂及微构造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油气成藏演化史及储层岩性、物性特征确定了复杂断裂系统的油气富集模式。研究认为,仙北断裂是受马仙断裂影响下的反S型右旋三级走滑断裂,控制南八仙中浅层构造带的形成,伴生各级张性微断裂由西向东发散,发育斜列带、羽状带、马尾带3种微断裂构造样式。南八仙油气田属于同源油气,两期成藏,其中,中浅层油气藏是构造岩性次生断块油气藏类型。建立了断层控油、微构造控油、沉积相控油3种油气富集模式,确定了仙北断裂羽状带中单层厚度小的滩坝砂体内微构造是油气富集区域,据此在油气富集区部署5口开发井,试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在大量录井和密井网测井数据基础上结合岩芯和重矿物资料,对物源体系、储层沉积特征及单砂体级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垣以东地区扶余层主要受北部拜泉—青冈物源和西南保康物源控制,两物源在徐家围子附近交汇后向东流出,发育典型的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以三角洲平原和内前缘亚相为主,微相类型主要为顺直型分流河道,呈北东向和南北向展布;平面上砂体在北部和西南部最厚,向凹陷中心逐渐减薄;垂向上中部(FⅠ6-FⅡ1小层)砂体最发育,是主要的储集层位。沉积微相与构造叠合显示出沉积微相明显控制了油气的分布,分流河道砂与构造合理配置形成的构造-岩性圈闭,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最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