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易 《科技智囊》2009,(11):71-71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扐于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承接上文“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本句继续展示用蓍草进行演算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王金芳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1):90-91,95
一般认为,汉语表数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历时地看,汉语文学源头表数副词的使用情况及其语义是怎样的?论文以《诗经》为例,对《诗经》的表数副词进行考察。调查数据表明,《诗经》里的表数副词分为表数之频和表数之再两类。考察《诗经》的表数副词,对于从纵向理解汉语表数副词语义形成、连续性及解读《诗经》文本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今天讲的题目是“生物是物、生物有理”,说一点“活物”的物理。“物理”这两个字来自庄子。我非常喜欢庄子的这段话:“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做物理的人是圣人,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把火自然的美弄清楚,达万物之理。  相似文献   

4.
小易 《科技智囊》2009,(9):69-69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上一章节中我们谈到了天数五个和地数五个的对应、相合的关系,首先让我们再把这个基本点回顾一下:一、三、五、七,九为天数,二,四,六、八、十为地数。天数有五个,地数也有五个。天数为阳数,地数为阴数。阴阳之数各有五个,五个奇数五个偶数各相参合。  相似文献   

5.
古代“时”的本义为“四时”,即四季,内涵着周而复始循环之义。“四时”由二分二至的历法观测而来,在取法于天地的整体价值观念之下,“时”又引申出“时中”的哲理判断,以及“时政”的政治标准。“时政”意为依据季节、气候、历法而行政,而非“时事政治”的简称。“时政”思想根源于中国古人“天人和谐”的宇宙观与价值观,体现着取法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的生存原则,对于古今政治均具有恒久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心是胡宏哲学的重要范畴。本文试图从天地之心、人之心、人的良心等三个角度论述胡宏的心。首先,论述天地之心在天是天道、天命,天地之心在人是人之心,更确切地讲,是人的良心。其次,论述人之心是人的天命之性之用、之已发,人之心能认知万物、体知天地,能主性情、宰制万物。人若尽其心,就能如圣人,体用合一,不於已发未发分,其心与天地同流,其心纯粹是天地之心即良心,人若尽其心,就能成已成物。最后,论述人的良心,良心是人的本质属性,知、仁、勇皆原于良心,人若察识、扩充其良心,就能成仁成人。这是胡宏心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小易 《科技智囊》2007,(5):67-67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相似文献   

8.
轩辕,为星宿名,蜿蜒如龙如车,喻指通天的神车,玉璜是通天的虹桥,熊为天熊,通天的神话动物,即天与地、阴与阳之间二元对立的调解者、中介者的形象。在黄帝名轩辕号有熊这一符号现象背后,共有三种作为天地之间中介物的象征存在,即玉璜(天桥)、天车(轩辕)、天熊(有熊)。前二者作为神话想象的运载工具,有着互为象征的对应性:玉璜的形制中有一种雕刻出双龙首(有时则为一龙首)的原型形象,故为龙璜或龙形璜;轩辕神车为龙驾之车,上天入地。所谓黄帝骑龙而升天的传说,成为将三种神话名号统一在一个神话情节中的最佳实例。璜为龙形天桥,轩辕为龙驾之天车。有熊为升降于天地之间之天熊。对于黄帝之多种名号的这种三合一式贯通阐释,能够顺理成章,调和三者间的符码矛盾和语义对立,达成统一的神话理解。充分利用四重证据的论证优势,对此做出多方面的证明,将是找回并有效解读有关华夏人文初祖的文化记忆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9.
五行学说之成立是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五行学说成立的标志是五行与阴阳思想相融合,亦即成功解决“五行”与“四时”相配的问题。数十年来,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三条进路:王梦鸥发掘的“四时”五分以配“五行”虽然理论上精致,不过难以付诸实践,终归湮灭;庞朴抉发的“尚土说”影响较大,可惜完全基于对史料的误解;只有徐复观之说在逻辑与文献两方面都较为合理,且两者配合无间,是以可信。  相似文献   

10.
小易 《科技智囊》2012,(1):81-81
上一句中谈及“天地、四时、日月”所对应的法象、法理的边界,这一句更着重谈的是人文环境下的边界,如崇高、备物立器,先来看“崇高莫大乎富贵”。  相似文献   

11.
小易 《科技智囊》2011,(12):65-65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这句话承接了前文所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所谓方位,即方向和位置。我党的历史方位,也就是我党所处的历史位置,即我党处在什么样的世情、国情、党情之中。能否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至关重要。那么,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主要根据是什么?目前我们党又处在什么样的历史方位?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旨。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基于拓扑地图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提出一种层次拓扑地图及相应的路径规划方法——边界方位法。层次拓扑地图分为剖分层和边界层,剖分层以环境剖分为拓扑节点,边界层以剖分的边界为拓扑节点。边界方位法首先在剖分层生成由剖分构成的路径序列,再将边界层转化为由边界构成的路径序列,最后根据机器人当前位置及边界之间的方位荚系实时生成实际路径。由于定义了边界之间的方位关系,使得机器人能够根据边界序列路径中的下一边界与当前边界的方位关系确定当前的运动方向,从而实现了实际路径的优化。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均表明,该方法在增加少量存储信息的基础上,获得了较好的路径规划效果。  相似文献   

14.
小易 《科技智囊》2009,(12):71-71
干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所谓"干之策","干"为乾为阳,策即推算蓍草的根数,干之策"二百一十有六"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干为阳,阳数为九,以四时乘之为三十六,再以六爻乘之即为二百一十六;坤为阴,  相似文献   

15.
拓展对称的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如何将域上正交变换表为对称之积的结果有效性转移地环上的问题,转移过程中,出现了一类对称叫拓展对称,因此,首先必须解开拓展对称,在域上,开解正交变换表成对称之积,因子个数的多少,是用变换的剩余数来标定的,在环上,仅用剩余数却难于定出因子个数,于是又创出了一个偏差数的概念,用正交交换的偏差数和剩余数来标定因子个数,表明分解的长度。  相似文献   

16.
《周易》中的八种卦象之一的坤,是纯阴之卦。"夫坤,天下之至顺也"(《说卦下》)。坤卦以"柔顺"为其基本特征。作为《周易》的门户之一,作为乾的对立卦,极阴之卦,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坤阴,道之得生之一也。无坤不成道,无坤不成天地,无坤不化万物,无坤不得四时也。  相似文献   

17.
设m≠0为给定整数.本文证明:1) m可真表示为两个幂数之差,其中前一个幂数为完全平方数,并且表法无穷.2) m可表示为两个非完全平方数的幂数之差,且表法无穷;当m不是16的倍数时、m可真表示为两个非完全平方数的幂数之差,而表法无穷.  相似文献   

18.
项目研发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项目简介:该仪器采用现代声波测量技术,检测油田压裂裂缝的方位。利用计算机处理技术和相关的油田地质参数,可在屏幕上实时显示数千米深岩层人工裂缝的变化形态和方位状况,开创性地应用高新技术手段指导油田开采,达到了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原油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会稽山新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禹封禅之会稽山是何地,历来观点不一。但笔者以为会稽山应与禹治水及禹妻涂山氏有密切关系。换言之,会稽山即是禹娶妻生子、治水之地;是其妻族之地望。因而大禹为报答天地之功便积极来泰封禅,其所禅之会稽山,经考证便是今蒿里山。  相似文献   

20.
自然象喻批评作为象喻批评的种类之一,是将山川、河流、天地、虫鱼、鸟兽、草木等自然之物与文学的本质、特征、创作、鉴赏类比,运用自然物象来进行文学批评。在《文心雕龙》中刘勰较为系统地运用自然象喻批评方法对文学作品本身、作家文学鉴赏创作、文学与世界关系等问题进行说明研究,探讨其象喻批评方法的运用规律,发现其多用草木、天地、气候、四时之喻,进而构建了一系列诸如"根"、"气"、"风"等文论术语,形成了一套以自然象喻批评为基础的文论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