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辽河原油直馏柴油馏分中羧酸含量和结构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醇碱水溶液萃取方法分离出辽河油直馏柴油馏分中的石油羧酸(主要为环烷酸),采用重量法测出的分离效率不低于90%;用色谱、色谱质谱联用、红外光仪器分析手段对石油羧酸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发现了该馏分中石油羧酸在组成和结构方面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2.
蓬莱高酸原油中环烷酸的结构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以乙醇胺为碱性组分的复配溶剂将蓬莱高酸原油中的环烷酸分离出来,并借助红外光谱、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等手段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探讨,认为蓬莱高酸原油所含环烷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78,平均分子式为C18H30O2,其中主要为一环和二环的一元羧酸,两者总量达66%。碳数分布为C9~C28。环烷酸的主要成分为饱和酸,芳香酸含量很少。  相似文献   

3.
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在氧化镁存在下,用棕榈酰氯与二甘醇胺反应合成了棕榈酸二甘醇酰胺,产率可达95%。产品经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表征,证实为目标产物。棕榈酸二甘醇酰胺具有优良的表面活性和耐盐性,45℃下临界胶束浓度为1.48×10-5mol/L,γcmc为29.7 mN/m,在水/空气界面的饱和吸附量达到4.0×10-10mol/cm2,当浓度为0.5 mmol/L时在质量浓度高达1 800mg/L的Ca+2水溶液中不沉淀。将棕榈酸二甘醇酰胺作为主表面活性剂,通过与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45℃下能在总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0.05%~0.5%的范围内将大庆原油/地层水的平衡界面张力降到10-3mN/m数量级,无需添加任何碱、中性电解质或助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4.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锌铝类水滑石,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SEM扫描电镜、BET比表面孔径测量及TG-DTA热分析对其表征,并考察其对高酸原油酯化脱酸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经过ZnAl-HTlc催化剂的作用,在原油与催化剂的质量比为200、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250 ℃、乙醇与油的质量比为0.02的条件下,原油的酸值可以由3.61降到0.24;原油中的环烷酸与乙醇反应生成环烷酸乙酯,可有效降低原油的酸值并降低其对设备的腐蚀性,能够满足炼油厂在不进行材质升级条件下加工高酸原油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用挂片法和双锥摆法测定了聚合物溶液/沥青质模拟油体系的界面张力和界面剪切粘度,并对聚合物浓度对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使沥青质模拟油/模拟水体系的界面张力增加,聚合物的存在会影响沥青质在界面处的吸附速度和吸附量,导致沥青质界面膜强度降低.聚合物浓度较低时,聚合物溶液/沥青质模拟油体系的界面剪切粘度低于模拟水/沥青质模拟油体系的界面剪切粘度,聚合物浓度较高时则相反.  相似文献   

6.
聚合物对孤岛沥青质模拟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挂片法和双锥摆法测定了聚合物溶液/沥青质模拟油体系的界面张力和界面剪切粘度,并对聚合物浓度对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使沥青质模拟油/模拟水体系的界面张力增加,聚合物的存在会影响沥青质在界面处的吸附速度和吸附量,导致沥青质界面膜强度降低。聚合物浓度较低时,聚合物溶液/沥青质模拟油体系的界面剪切粘度低于模拟水/沥青质模拟油体系的界面剪切粘度,聚合物浓度较高时则相反。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国产食用乳化剂Tween60对甜橙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测定了Tween60水溶液在不同浓度、不同pH值及不同的电解质(NaCl)浓度时,油—水两相间界面张力的变化,发现了一些影响界面张力的因素。当水溶液中Tween60的浓度是5.3%时,界面张力最小。同时,文中还讨论了Tween60分子在界面处的吸附作用机理,得到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高酸值原油中石油酸的分离和回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复合溶剂直接对高酸值原油中的环烷酸进行抽提,经优选表明:溶剂组分A的质量分数为5%,组分B为8%,组分C为40%,组分D为0.8%;抽提的最佳剂油质量比0.15。经复合溶剂抽提,脱除率可以达到80%以上,环烷酸的粗酸值符合工业2#酸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高硫高酸原油对常减压蒸馏装置的腐蚀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厂方炼制高硫高酸原油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常减压蒸馏装置的主要腐蚀类型和腐蚀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混炼、控制流速和流态,注意选材等,并重点介绍了工艺防腐措施,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防腐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界面张力的测定,研究了十二烷基磺酸钠在油(空气)—水界面上的吸附。并采用 Gibbs 方程进行了处理,发现其吸附等温线符合 Langmuir型。考察了不同油相(苯、环己烷、正己烷正辛烷、正癸烷、正十二烷)对临界胶束浓度(cmc)、饱和吸附量(Γ_∞)以及分子占据面积(A_∞)等的影响。计算了胶束的标准生成自由能及因油在胶束中的增溶而引起的标准生成自由能的变化值。  相似文献   

11.
以石油中间产品为原料,合成了烃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AS-4。考察了盐浓度,碱浓度和AS-4 浓度对AS-4 水溶液与原油体系的动态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2SO4 浓度为5~15g/L,NaOH 浓度为5~10g/L,AS-4 浓度为0.1~0.5g/L的条件下,AS-4 水溶液与原油体系的动态界面张力具有10- 3m N/m 以下的超低最小值。还研究了AS-4 表面活性剂的组成(不同的异构体)对其水溶液与原油体系的动态界面张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贝雷岩心开展三元体系界面张力与驱油效果之间关系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三元复合体系动态界面张力最低值越低,界面张力下降速度越快,超低界面张力作用时间越长,化学驱提高驱油效率越高。提出用超低界面张力作用指数S作为评价复合体系界面张力性能的指标,建立超低界面张力作用指数与驱油效率的关系式,得出体系界面张力和驱油效率均满足现场实际要求的复合体系的标准为S1 000。  相似文献   

13.
针对蜡晶颗粒定性描述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探讨了蜡晶形态的定量表征方法,提出基于蜡晶体积特征的粒度分布分形模型。以大庆南三联原油和林源原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变学测试法与影像分析技术,测试它们加剂前后的析蜡过程及粘温特性;采用NcMiVnt图像分析软件,处理试样析蜡过程中的蜡晶形态图像,确定蜡晶粒度分布分形维数;进而分析温度与流动改进剂对原油蜡晶分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蜡晶颗粒体积特征的分形模型可定量表征蜡晶形态;两种原油加剂前后的蜡晶分形维数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其析蜡量及蜡晶颗粒数量一般随之增加,宏观表现为原油低温流动性变差;两种原油加剂后的蜡晶分形维数明显增大,而蜡晶颗粒数量大幅减少,宏观上呈现出原油低温流动性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三元复合驱体系/大庆原油间界面张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彬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体系与大庆原油间形成低界面张力的特性。结果表明:在降低界面张力方面,碱与表面活性剂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而聚合物与碱、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本文还初步探讨了超低界面张力的形成机理,并研究了碱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对复合体系/大庆原油间界面张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碳钢在环烷酸馏分油中,动态高温常压下的腐蚀行为,考察了酸值、温度和反应时间环烷酸对碳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影响环烷酸腐蚀的各因素中,酸值起决定性的作用,温度的影响也比较大,试验时间的影响作用不大。腐蚀环境相同时,环烷酸的腐蚀速率随着环烷酸分子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针对稠油开采 ,提出了化学吞吐技术这项新的增产措施 .对筛选出的吞吐配方的性能进行了全面测定 ;借助微观仿真模型研究了该项技术提高采收率的机理 ,并进行了室内模拟和现场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 ,体系与原油间能形成超低油水界面张力 ,平衡油水界面张力为 3 1 5× 1 0 - 3mN/m ,具有较强的乳化能力和洗油能力 .室内模拟和在京 70 5井三个月现场作业均获得成功 ,此井产液量比吞吐前增加 60 %~ 78% ,产油量是吞吐前的 7 2~ 9 8倍 .  相似文献   

17.
屈服特性是W/O型含蜡原油乳状液重要的依时流变特性。本文利用VT550流变仪对3种物性不同的含蜡原油,在恒定剪切速率加载方式条件下,研究了其W/O型胶凝含蜡原油乳状液的屈服特性。发现凝点附近的W/O型含蜡原油乳状液形成水滴被包裹在蜡晶结构之中的胶凝体系,只有当剪切应力既能破坏蜡晶的空间网状结构,又能克服分散相液滴间的作用力时,体系才能够屈服产生流动,因此,W/O型乳状液的屈服应力明显高于脱水原油。当体积含水率较低时,屈服应力随含水率的增加幅度较小;当体积含水率较高时,屈服应力随含水率的增加幅度较大。并根据实验结果,总结提出了屈服应力与体积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微波对北疆原油镍钒卟啉的影响。采用极性依次递增的6种溶剂对微波前后的北疆原油镍钒卟啉进行提取分析,结:果表明原油中镍卟啉及钒卟啉的分布发生了变化。原油微波处理后镍的含量下降30.93%,钒的含量下降50.78%;微波后镍卟啉含量的减少量占原油中镍含量总减少量的46.19%,钒卟啉含量的减少量占原油中钒含量总减少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