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晚明特殊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使士人在心性自由与经世致用之间展开激烈的论辩。在这两种思想的交锋中,西学悄然而至,对晚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晚明士人对西学持不同的态度,或接受,或排拒,并在政治、伦理、哲学等方面针锋相对。二者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它们都针对晚明变革的社会环境,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着眼,发表自己不同的西学观点,体现了晚明士人面对异质文化时的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2.
尚“清”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在巫术风水文化、农耕文化和道儒禅尚清哲学的影响下,中国传统士人具有浓厚的尚清意识,并把尚清意识融入到生活中,逐渐衍生出清居的文化现象。《长物志》是明清之际清居思想的完善和总结,渗透着中国传统士人尚清的理想境界,把中国的尚清审美趣味推向高潮。书中“随方制象,各有所宜,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的审美原则对当代园林设计和室内设计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晚明江南士人家居陈设出现审美化、时尚化、宜居化等新变化,对陶瓷艺术发展产生深刻变化。晚明江南士人家居陈设[1]"尚雅"思想促使陶瓷艺术朝文人化、写意化、古意化发展;晚明江南士人家居陈设[2]"尚奇"思想推动陶瓷艺术朝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举制度对明代社会文化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作为士子人生穷达的关键转折,科举制度为传统观念下"学优则仕"的人生理想提供了相对客观有限的实现保障,士行文风为之转移。但其中各种各样的流弊、有限的录取名额又将相当多的士子拒之门外,因各种原因被迫放弃科举的失意文士以传统思路中的"无道而隐"应对进取受挫的精神压力,因个人际遇而形成了一代以"隐"为主导色彩的士人风流。  相似文献   

5.
科举制度对明代社会文化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作为士子人生穷达的关键转折,科举制度为传统观念下“学优则仕”的人生理想提供了相对客观有限的实现保障,士行文风为之转移。但其中各种各样的流弊、有限的录取名额又将相当多的士子拒之门外,因各种原因被迫放弃科举的失意文士以传统恩路中的“无道而隐”应对进取受挫的精神压力,因个人际遇而形成了一代以“隐”为主导色彩的士人风流。  相似文献   

6.
王塘南"全归"思想的具体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其一,"全归"有别于"善恶之名"而指向"全其本心之仁";其二,"全归"有别于"形气"之"可朽"而指向"真性"、"精神灵爽"之"不朽";其三,"全归"有别于"拘于枝节"而指向"直透真性";其四,"全归"有别于"有所为而为"而指向"为其所当为".不仅如此,塘南"全归"思想亦有一定历史渊源,且在宋明以"全归"释生死的儒家生死观的建构上具有承上启下之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藏于台湾中央图书馆的《庄子狐白》一书为海内外唯一孤本,严灵峰先生将其收入在《无求备斋庄子集成续编》内,并认为书内所引汤宾尹的评语可备一家之言。笔者却发现此书应是书坊杂抄众书、拼装而成的书肆陋本,而从此书也可见晚明科举用书刊刻时作伪的流弊。  相似文献   

8.
现藏于台湾中央图书馆的《庄子狐白》一书为海内外唯一孤本,严灵峰先生将其收入在《无求备斋庄子集成续编》内,并认为书内所引汤宾尹的评语可备一家之言。笔者却发现此书应是书坊杂抄众书、拼装而成的书肆陋本,而从此书也可见晚明科举用书刊刻时作伪的流弊。  相似文献   

9.
唐代出现大量与科举直接相关的诗歌即科举诗,它是反映唐代科举活动及其在此活动中心理的诗歌,其中及第抒怀诗主要抒发了士人及第时的心理感受。士人由于性格、文化背景、人生境遇等差异,在及第时表现出种种不同的心态:春风得意、志得意满之情;心存感激、感恩报德之意;清醒认识、平静对待之心;业成身退、归隐山林之念。  相似文献   

10.
晚明士人群体的实践模式逾越得君行道的儒家传统,以去政治化特征的日常空间从伦理政治空间中分化生成.以计成的《园冶》为例,士人群体通过对园林设计的布置和园林生活的经营,建构了兼具摆脱名位争夺和寄寓精神情致功能的日常生活空间.通过《园冶》的方法论借景展现士人群体对日常空间的审美建构,这是一个以闲适和纵欲为特征的生活空间.由此隐含了治统的权威下降的历史转向,构成了间接性的文化抵抗思潮.  相似文献   

11.
清朝末年的守旧派视奔涌而来的西方文化为流毒,认为其将造成人心风俗的变异。为抵制西方文化的渗透,维护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局面,挽救濒临坍塌的封建道统,守旧派在言辞上处处维护科举制度,行动上严把科举入仕之关。然而,由于时势变化,守旧派固守传统的举措却并未能达到他们所期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唐代科举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深刻地影响了教育的发展方向。私学因其自主性和灵活性,能很快调整教育内容和目标以适应科举考试。以应举为目的的私学迅速发展起来。科举考试中,出身于私学的“乡贡”因其更能适应科举考试,因而自唐玄宗后期始开始在进士及第比例中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13.
关于明代科举考试试卷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依据台湾学生书局影印本《明代登科录汇编》等历史资料对明代乡、会、殿试试题的起草、格式、字数及特点和试题的种类、试题的优劣进行评价,同时对试卷批阅的人员、特点、方式和批语,字数及结构诸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我国明代科举考试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深深地影响了晚明的社会风气,使人们的价值观、消费观和审美情趣发生了变异。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体现着进步意义。不过,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转型时期新的是非标准尚未建立,晚明社会风气的变异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地域性和矫枉过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明代科举制度特点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考试科目及文体,中试后的择录和授官程序等三个角度对明代科举制度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考试科目及文体上具有重进士与创设八股,在进士之后的择选上具有馆选庶常和授官程序上具有观政进士这三点特征。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文人从"明清易代"的历史中找到熟悉的叙述和表达方式以言说自己的处境。作为一种"隐微修辞"策略,《古今》杂志文人通过言说"晚明"历史来阐扬心曲,塑造自身"遗民"的形象。通过考察以《古今》杂志为中心的文人对"晚明"的再叙述,可知"晚明记忆"成为沦陷区的文人曲折表达自己心声的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