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含蓄是白族民歌的重要艺术特色之一,作为白族民歌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以深蕴的方式体现白族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给人品评不尽的韵味。本文拟对白族民歌中的含蓄手法进行详细分类并论述其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白族民歌中月亮这一特殊形象具有鲜明的意象性,这一意象在白族民歌中的频繁出现有其自身和外在的原因。月亮意象在白族民歌中具有其他意象不可替代的特定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民歌曾经是民众生活中最活跃和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在现代化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其传承和发展问题日益突显。云南大理的白族调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白族调不论从生存环境、演唱场域、传承方式还是其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和效用价值都已经出现了诸多改变。像白族调这样的少数民族民歌的传承发展现状到底如何,其今后的发展和保护应该何去何从,就成为了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大理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传统的神秘地域。世居在这里的白族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创造了优美的白族本土民歌。这些民歌不仅脍炙人口,而且还是我国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的丰富素材。加强本土民歌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本土民歌的特点,对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打造学校教育教学的特色,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白族民歌曲调普遍具有一种忧伤情调,这可能受到远古先民悲歌曲调的影响.这种忧伤曲调既可以吟唱深沉缠绵的情歌,还可以演变成轻快优美的欢歌.忧伤是白族民歌曲调的一个特点,但也是一个优点,忧伤与优美之间只隔着一层纸.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广义的文学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那么,在多姿多彩的各民族民间文学宝库中,代代相传并不断丰富发展着的民歌民谣则最能够反映出每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历史、特有的民族心理素质和属于他们自己的审美情趣。《白族民间歌谣集成》正是这样一部能够让人们真正了解和认识白族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7.
白族服饰是白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白族人民长期积累的劳动成果,它随着白族历史的发展,历经演变形成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本论文将从“大理地区白族女性服饰的类型”与“结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洱源县西山区位于县境西部,总面积五百零八平方公里,共辖五个乡、一百六十五个自然村、一千九百三十五户、一万零八百一十人.其中白族一万零六百二十五人,彝族一百八十二人,是一个以白族为主体的白、彝杂居的高寒贫瘠山区.有一首白族民歌唱到:“我们住在西山区,居住很分散,文化又最低.家家吃的是粗粮,个个穿的麻布衣.”这便是解放前西山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西山以贫穷落后著称,而教育尤甚.解放后,特别是近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仍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使之取得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俗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有它独有的艺术价值,特别是其中的民歌。但历年来对这些形象的分析与评论都比较单薄。本文着重阐述汉乐府民歌中女性形象健康活泼等与众不同之处,尤其注重从女性角度欣赏这些女性形象独有的风情。  相似文献   

10.
本主崇拜是白族的民间信仰。本主祭礼仪式是白族本主崇拜中最活跃并最具符号意义的元素,是白族文化的特殊形态,在文化人类学中有重要研究价值。探讨本主祭礼仪式的象征体系。对准确理解本主崇拜的宗教意义,全面了解白族的民族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深圳前身宝安县(新安县)原有四个民系杂处:客家、广府、福佬及疍家人,其中客家人居多。深圳民间歌谣种类繁多,有客家山歌、粤语山歌、咸水歌、渔歌等等,而以客家山歌最为丰富。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传承发展好客家山歌,要做到"抢救原生态,精品留后代;创新原生态,吸引新一代",同时关注如下几个要素:政府提供平台;发展创意产业;文化精英介入;扶持民间新人;建立新的学术增长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四川省凉山州尔苏藏族民歌为研究对象,在田野采风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尔苏藏族民歌的结构、内容和艺术特点作了一些探讨。尔苏藏族民歌的结构多为一段体,每句有六、七、八个小节不等。内容以酒歌居多,还有其它反映人民生活的歌曲,诸如思念歌、打猎歌、出嫁歌等。艺术特点为音调悠长、潇洒豪放、节奏自由等,均具有藏民族特有的个性和风格,所不同的是尔苏藏族处在藏彝文化交叉带之上,音乐风格又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3.
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芦笙舞是苗族人民祭祖或节日主要舞蹈之一,是流传最为广泛的民间舞蹈形式,日常生活中的劳作内容都成了他们的舞蹈题材和主要动作来源。“花山节”是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而芦笙舞则是“花山节”中不可缺少并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苗族传统民间舞蹈。  相似文献   

14.
鄂南地区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民歌,这是汉民族聚居地区不大多见的。这此民歌内涵很丰富,值得探索的东西很多。这里仅就思想内容和地方特色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民族同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达斡尔族传统的文化与民歌也越来越被人们忽视,而让达斡尔族的民歌长远发展下去就必须从孩子入手。文章以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为例,简述了达斡尔族民歌在当地中小学的发展现状、制约达斡尔民歌发展的因素等,提出了让达斡尔族民歌真正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世居于湘黔桂的侗族是以歌代言的民族.长期以来侗人通过歌唱不断展示着自己的思想,以表演的方式完成着与外界的沟通交流.随着市场经济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的扩大,特别是近期民俗旅游热的兴起.空前扩大了侗族民歌文化的传承范围和影响力,引发了侗歌文化功能的全面革新,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侗歌文化传统的自足延续性,影响着侗歌文化的传承轨迹.  相似文献   

17.
西和山歌起源于劳作中的隔山喊话,它近波及陇南各县,远与天水山歌互渗,从而形成了一个山歌文化区,西和山歌是连接洮岷花儿和陇中花儿的链扣,是这一地域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承载者之一,是甘肃花儿的一支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18.
从表面上看来,黑衣壮婚礼仍较好地承继着传统习俗,山歌对唱依然是婚礼的中心和对婚礼的强化,表征着黑衣壮族群悠久的山歌文化和开朗劲健的民族性格。但是,年轻一代对传统山歌的淡漠和对流行歌曲的喜爱正使传统的黑衣壮社会面临着传统的断裂,以山歌艺术为核心的审美化生存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相似文献   

19.
刘禹锡和白居易《竹枝词》创作特色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禹锡和白居易在谪居巴渝期间曾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竹枝词>,既有文人诗的长处,又有浓厚的民歌色彩;在创作方式、题材选择、抒情方式等方面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