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整体性"作为黑格尔、马克思和卢卡奇思想的方法论特色呈现一种辩证过程:黑格尔从绝对精神出发,以之统摄万象,含纳百川,其意旨在"精神";马克思主义使思辨哲学从"天国"走到"人间",通过精神和市民社会的勾连而形成唯物史观的"整体性",其特质在"交往";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通过黑格尔激活马克思——从而复活了辩证法的能动"主体性",其意蕴在"行动"。从黑格尔、马克思到卢卡奇的"整体性"方法论,呈现出由"精神"而"交往"直到"行动"的辩证路向。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的“民族精神”即民族伦理精神。“民族精神”作为一个国家的灵魂,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黑格尔认为其彰显着民族的特色和本质,决定民族独特的历史演进历程,形成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稀缺共同价值诉求的现代社会,探讨黑格尔“民族精神”的合理内核,无疑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认为,法的基础是理性,在此意义上,黑格尔对历史法学派提出了批判,认为其"民族精神"无法体现普遍理性,孤立的历史事实背后实际上仍是理性精神在起作用。在黑格尔法哲学中,理性一方面具有普遍性,另一方面意味着自由;普遍理性并不否定个体自由。正确理解普遍理性与民族传统的关系,对于正确看待当前关于"中国模式"的理论争论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的实践观提出了实践活动是劳动的思想,指出实践具有中介性,阐述了实践的现实性等观点,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黑格尔的实践观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的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马克思称誉它是“黑格尔的圣经”, “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这一概括既肯定了《精神现象学》一书的历史地位,又说明学习这本书的重要。《精神现象学》的内容博大精深极其丰富,而建立真理的科学知识是其根本的目的所在。黑格尔说:“只有真理存在于其中的那种真正的形态才是真理的科学体系。我在本书里所怀抱的目的,正就是要促使哲学接近于科学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商品拜物教批判与韦伯的合理化批判思想相融合的产物。如果对物化理论的理解仅止步于此,那么我们便无法理解卢卡奇为何花费大量篇幅展开对资产阶级思想二律背反的分析。卢卡奇此时已经超越新康德主义的立场,对物化理论的分析已经融入了黑格尔的精神。正是由于黑格尔辩证法的影响,卢卡奇在现实的世界中找到了克服物化的道路,同时真正理解了马克思的真精神,为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形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在不同的时代表现不同,时代的发展,黑格尔哲学反实践唯心主义的方式反映了时代精神,从而为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本文意在寻找黑格尔哲学具有现代形态的生长点,以再现黑格尔哲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摘要:黑格尔哲学是一种关于人类精神的“自我实现”的学说,其阐述路向有三个维度,包括概念的辩证展开的维度、发展动力机制的维度和历史性提升的维度,这三个维度组成一个系统的整体。深入分析这三个维度,对我们更深刻地把握黑格尔关于人类精神的自我实现学说的精髓将能提供一种切实的指引。  相似文献   

9.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了批判,这一点集中表现在他批判地理解了黑格尔的《现象学》即"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1根本之点在于马克思抓住了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阐述的意识的异化和异化的扬弃,并从人的真正的现实性即人的感性现实出发对黑格尔关于意识的异化和异化的扬弃的观念进行了扬弃。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概念既不同于“普遍的人类历史”又不同于一般历史学的“世界通史”。黑格尔“世界历史”概念的特定内涵集中于《历史哲学》的绪论部分。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是一种合理的过程,其合理性体现在精神自身发展的辩证历程之中。因为精神自身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所以现实的世界历史行程也是一个辩证的过程。这一思想成为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讲的“自然的人化” ,既不是黑格尔所说的纯粹的精神活动的产物 ,也不是费尔巴哈所说的单纯的感觉活动的产物 ,而是人类所进行的改造自然的生产劳动的产物。我们对自然美的探讨 ,不应该由马克思倒退到黑格尔或费尔巴哈。  相似文献   

12.
人们一般认为,黑格尔美学体系中的艺术认识是纯粹的认识活动,它把实践活动看成了理性认识自我的中介环节。其实,在黑格尔的美学体系中,艺术认识本身就是实践理性思维,它是艺术主体作为绝对理性主体的自我意志立法活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继承并扬弃了历史上已有的、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在对现实经济领域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异化劳动思想,实现了异化概念由政治和哲学领域向现实经济领域的转向。马克思在异化劳动思想中,从人自由自觉的活动的本质出发,通过劳动产品、劳动过程、人的本质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剖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人的异己化存在。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不同,马克思所谓异化劳动的主体由绝对精神或自然的人转向现实的、具体的人。马克思试图从整个人类发展历史中寻找人走向自我异化的原因。虽然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因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还有不成熟之处,但毕竟揭示了生产劳动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隐含了唯物史观的天才萌芽,同时在对人的本质及社会历史观的认识方面亦超越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相似文献   

14.
劳动尊严是《法哲学原理》尊严观的核心思想。在劳动尊严的前提下,黑格尔讨论了劳动尊严与人类尊严、等级尊严及个人尊严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市民社会的劳动尊严原则与现实的矛盾。但是,他把直接自然的物质需要和物质生产劳动意识化了,把劳动的尊严稀释为理智反思和自由意志的尊严,他的劳动尊严观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校的连续扩招及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亟需解决。文章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高校教学质量下降、毕业生就业观念陈旧等。其中,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的影响尤为巨大。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对悲剧世界的终极力量作出纯理性的说明,建立了悲剧“伦理实体自我分裂再到重新和解”的范式。但是面对20世纪以来现代社会出现的越来越纷繁复杂的生存状况,从悲剧与人的关系入手,从切身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实践出发研究现代悲剧时,这个理论明显缺乏说服力和应用性。因此,有必要从人的生命发展需要角度出发对悲剧的审美实质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合理的未必是合法的,可以理解的未必是可以接受的。于是,便有了自然法哲学与实证主义法哲学的二元对立;有了自由派对黑格尔和黑格尔哲学的抨击。解读了自然法哲学与实证主义法哲学,并从黑格尔的辩证法描述了二者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8.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问题是贯穿整个德国先验哲学的一根红线。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在各自本体论的基础上,围绕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问题进行的探讨,都没有真正解决好二者的统一,马克思抛弃了先验哲学的唯心论体系,吸取了其合理内核,在社会实践上真正使理论和实践得到了统一。  相似文献   

19.
德智体美劳平衡发展的法律约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智体美劳共同构成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整体框架,在素质教育运作系统中,他们是平等设置的。问题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失衡状态。通过对这种失衡状态的法理剖析,认为德智体美劳平衡发展的法律约束在于建构“以权利制衡”为主导,“以权力制约”为辅助,“以责任制约”为救济的系统。  相似文献   

20.
在哲学真理观的问题上,黑格尔作为唯心主义辩证法大师,他反对经验主义者所持有的符合论的真理观和理性主义者所主张的融贯论的真理观,坚持整体论的真理观。认为真理不是启示性的,不是现成的结果和固定的形态,而是思有同一,是包含对立面的发展的整体,是用概念进行思维的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