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崎国旗事件” 1956年10月,村田省藏、池田政之辅等人前来我国参加日本工业展览会,同时谈判第四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谈得不很顺利。贸易本身倒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核心问题是随着中日贸易的发展,中日政治关系能否改善。我方当时想法是在已有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推动中日关系前进一步,因此再度提出互设贸易机构问题。但是,在日本政府尚与台湾保持所谓“外交关系”的情况下,设立这样的常驻机构应该是什么性质的,以什么形式出现,驻在人员是否应该享受外交特权,建筑物上能否悬挂国旗等等,都需要政府作出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经过中日双方的共同努力签订了具有半民间半官方性质的LT贸易协定,中日关系得到极大改善.这引起了台湾的极大担忧和不满,日本亲台势力也积极游说修复日台关系.在此背景下吉田茂访问台湾.促成第二次吉田书简,对LT贸易和中日关系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宋志勇 《世界知识》2014,(22):28-29
<正>自2012年日方挑起钓鱼岛争端以来,中日关系陷入低谷,两国官方往来几乎全部停止。双方贸易和日本对华投资都有不同程度下降,日本经济界人士切身感受到了两国关系发生问题给双方经济交往造成的不良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积极因素在中日关系中发挥着作用。比如,日本经济团体再次发挥了促进双方交流、保持正常经贸关系发展的纽带作用,日中经济协会、日本经济团体联  相似文献   

4.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前,中国与日本之间没有正式的政府间的外交关系,以经济活动为中心的民间交往自然成为两国交往的核心。中日间经济活动主要有50年代的中日四次民间贸易协议,以及60年代的友好贸易和“LT贸易”。其中从1962年到1973年延续了11年的LT贸易被誉为“半官方”和“准政府”间的贸易,对战后中日关系的发展和中日邦交正常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经过中日双方的共同努力签订了具有半民间半官方性质的LT贸易协定,中目关系得到极大改善。这引起了台湾的极大担忧和不满,日本亲台势力也积极游说修复日台关系。在此背景下吉田茂访问台湾,促成第二次吉田书简,对IT贸易和中日关系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日本和韩国同是中国周边最重要的邻居国家。20多年来,中日关系和中韩关系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前者冷得跺脚,后者热得烫手。朴槿惠总统和习近平主席成功实现互访,双方接待规格"史上最高",在中韩关系史上创造了新的记录。与之对应的是习近平与安倍在APEC的勉强会晤,标志着中日关系一时难以恢复常态。日本和韩国都是历史上受中国影响悠久、文化关系密切的邻邦,与中国有着割不断的历史联系,与中国的相互认知  相似文献   

7.
国际合作     
《广东科技》2014,(1):44-45
正广东与日本加强知识产权和人才培养交流合作2013年10月21日,为进一步加强广东与日本的经贸合作,共同推进两地经贸合作与交流再上新台阶,促进广东省与日本产业转型升级,广东省人民政府与日本国独立行政法人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在广州签署加强全面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投资环境信息交流及联系企业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促进日资企业在广东省的贸易及投资和广东省企业在日本的贸易及投资活动,通过交  相似文献   

8.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前,中国与日本之间没有正式的政府间的外交关系,以经济活动为中心的民间交往自然成为两国交往的核心.中日间经济活动主要有50年代的中日四次民间贸易协议,以及60年代的友好贸易和"LT贸易".其中从1962年到1973年延续了11年的LT贸易被誉为"半官方"和"准政府"间的贸易,对战后中日关系的发展和中日邦交正常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日关系:进入非传统因素主导的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有必要从地球环境变化的高度认识到互相合作以面对共同问题的意义。当前中日之间关于钓鱼岛主权和东海资源的争端,表面上看是传统类型的中日冲突,但实质上,它们却有着大而深的背景,即中国经济崛起引起日本的不安和疑虑。中国的高速发展,在环境和生态上对包括日本在内的周边国家产生了影响。在这个背景下,中日关系已成为一种全新的关系,具有不同于历史上“农业国的中国和工业国的日本之关系”(冯昭奎语)的特征,进入了一个非传统因素主导的历史新时期。从积极方面讲,中日双方已互为彼此最大的经济伙伴。中国的发展受益于与日本的贸易…  相似文献   

10.
<正>7月16日,国务委员杨洁篪同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长谷内正太郎在北京共同主持首次中日高级别政治对话。双方同意,中日关系关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开启高级别政治对话是两国加强高层战略沟通的重大举措,有助于积累共识、管控分歧,形成中日关系稳定向好的势头。杨洁篪指出,去年年底以来,中日关系趋向改善,双方各领域对话交流有所恢复和增加。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日方应在历史问题上清晰发出积极信息,同时妥善处理敏感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备忘录贸易”,是指中日两国贸易界人士,根据廖承志和高碕达之助在1962年11月9日交换的备忘录,进一步发展中日两国的民间贸易而言的。“备忘录贸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两年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间,中日关系的前途掌握在两国人民手里。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国民间往来渊远流长,自隋唐起就频繁交流互鉴。近代,日本更是成为中国一大批仁人志士学习的地方。邦交正常化以来,即便在两国关系遭遇困难时,双方人民也没有中断往来,民间交流始终是中日关  相似文献   

13.
“民间来往,官方挂钩” 1955年3月29日,第二次鸠山内阁成立后第十天,中国贸易代表团到达东京。这是一次比较大的举动,是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双方开始交往以来我国派出的第二个访日代表团(第一个是以李德全为团长、廖承志为副团长的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继1952年双方签署第一次民间贸易协定和1953年签署第二次民间贸易协定之后,双方商定第三次协定中  相似文献   

14.
正0引言2018年3月22日,美国计划对约6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25%关税,中美贸易摩擦正式爆发。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双方一直都有紧密的贸易联系,美国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这次的中美贸易摩擦将会对中美之间的贸易产生一定  相似文献   

15.
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已经整整十年了,但是中国和日本的关系仍处于极端不正常的情况:两国之间的战争状态迄未解除,正常邦交迄未恢复。虽然由于两国人民的努力,中日贸易和其他方面关系的改进,近三年来稍具端倪,但是由于许多人为的障碍,特别是外来的障碍,这些关系现在正遭遇着暗礁,谈不上大踏步地改善。正如大家所知道的,中日关系的改善是美国政府所极端嫉视和害怕的。因此,它千方百计地要阴谋阻挠和破坏。它非但不愿意中日一般关系迅速正常化,连中日间的任何接触都是仇视的。日本政府到现在基本上还是屈从美国的政策。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对于它们在改善中日关系上所设置的种种障碍,中日人民应该不断努力予以扫除。  相似文献   

16.
中日关系:势之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里所说的“势”,是态势之“势”、大势之“势”。中日关系近来的状况,本质上是两国战略攀升中利益外延而导致的自然碰撞,有现实战略和利益的冲突,也有心理因素导致的泡沫成分。从更深层看,它反映了中日综合力量对比的变化——因为同处上升阶段但也有个速度快慢的问题,折射出中日关系“势”的变化。冷战后中日关系“势变”的起点是1992年,那既是中国邓小平南巡讲话、经济恢复高增长的一年,也是日本经济泡沫崩溃的起始年。从那时起,中日GD P之比,从大约1∶10拉近到将近1∶3。按CIA预测,中国到2017年将超越日本。对“贸易立国”的日本来说…  相似文献   

17.
回溯中日两国交往的历史,已故周恩来总理在1972年作了很好的概括“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从甲午战争到二战结束,日本军国主义在历时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野蛮侵略中国,使中华民族蒙受深重灾难。1972平的中日邦交正常化完成了中日关系的历史任务,揭开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但近年来,由于日本大国意识膨胀,政治右倾化,其对华政策的消极面逐步凸现,致使中日关系出现复杂局面。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目前中日关系处于非常敏感的关键时期,中国主张从切实维护中日关系大局出发,加强沟通、协调,冷静、理智地处理…  相似文献   

18.
现在,经常有人说,当前中日关系的特点是“政冷经热”,其实,两国关系的“温差”也表现在其他方面。大致可以说当前中日关系存在着五方面的“温差”。第一个温差:“政冷经热”最突出。所谓“政冷”,是指政治层面的交往“冷淡”,主要表现在首脑互访中断,高层往来减少。至于两国经济关系虽然也存在一些问题甚至摩擦,但是两国经济关系总的来说不可谓不“热”。据中国海关统计,2003年中日贸易总额达到1335.8亿美元,比上年净增316.9亿美元,增长31.1%,日本连续11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中日贸易增长最快的几年,曾出现过在一年…  相似文献   

19.
二十分之一国会议员云集北京渠道接通之后,中日交往的领域越来越宽阔。不仅民间人士、贸易界朋友不断来访,政治家、国会议员等各方面人士也陆续访问我国。中日建交时周总理高度评价为发展中日关系作出贡献的日本朋友时说:“饮水不忘掘井人”,在打开中日关系方面劳苦功高的先驱者和掘井人确实令人尊敬。在我的脑海里时时浮现出建国初期以来同日本朋友交往中的那些生动感人的情景。 1953年池田政之辅率促进日中贸易议员联盟代表团来北京谈判,并于11月29日签订了第二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一行中有老资格众议员松田竹千代和社会党众议员风见章。风见是近卫文麿的谋臣,战后有一些政治家集结在他周围,形成一股主张革新、进  相似文献   

20.
正今天的中日关系处在什么历史位置,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短期内看不出从根本解决的希望,但可以预言中日关系已迎来"冷和平"时代。回顾两千年中日关系史可以发现,自中日1972年建交以来,日本在对华外交上由友好合作转为竞争敌对,恰如古代中日关系历程的重现。在两千多年前,中国文明的扩展和辐射,成就了以中国为中心、近邻民族和国家为边缘的东亚文明和区域秩序。这一区域秩序也被称作"华夷体系"。在这一秩序下,中国历代皇朝统治者通过"王道"的教化来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