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游记》中的老鼠精住在无底洞大家都熟悉吧!想不想领略一下科学家哏中“无底洞”的无限风光呢?  相似文献   

2.
无底洞之谜     
刘行 《青年科学》2009,(11):20-20
人们所说的“无底洞”,就是特别深的没有底儿的山洞。我国著名的神话小说《西游记》里边,有一段描述孙悟空在陷空山无底洞大战黄毛老鼠精的故事。在《山海经·大荒东经》里面记载着:“东海之外有壑”。《列子·汤问》中也记载着:“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其下无底,名回归墟。  相似文献   

3.
闲扯西游     
话说唐僧奉唐太宗御旨,出差到西天取经。以下便是唐僧师徒四人在路上发生的一件事。师徒四人走在路上,齐唱:“太阳出来我爬上坡,爬上山顶我想唱歌。”这时,走在最前头的孙悟空说道:“咦!师父,前面有个亭子,我们过去休息一下吧!”唐僧:“好!”于是师徒四人走到亭子里,坐下。孙悟空看了看四周,说:“师父,这里风景如画,不如我给您照张相吧!”唐僧:“好!”说完打个响指。于是猪八戒跑到唐僧面前,递上一包烟,说:“师父,这是您的万宝路。”沙和尚掏出打火机,弯腰给唐僧点火。唐僧猛吸一口,吐出烟后,说道 :“先让我摆个pose。”唐僧摆了个很自以为…  相似文献   

4.
韩吉辰 《天津科技》2003,30(1):33-34
古典名著《西游记》第十六回,说唐僧师徒来到观音院,院主为窃取七宝袈裟,企图放火烧死唐僧。孙悟空去南天门找广目天王,借来神奇的“避火罩”,护住了唐僧师徒。 这个神话反映了古代人们渴望有一种神奇的“火灾防护品”,使火灾的损失减少。我国古代就有一种“火浣布”,是一种不怕火烧的布,穿上它制  相似文献   

5.
许多学者认为《西游记》中唐僧这一人物形象的光彩逐渐被他的三个徒弟所掩盖,尤其是孙悟空。胡光舟先生《吴承恩和西游记》中的一段话:他(唐僧)懦弱无能,胆小如鼠,听信谗言,是非不分,自私可鄙,优柔寡断,昏庸糊涂,几乎是屡教不改,在取经集团中,他既不是精神力量,也不是实际的战斗者,竟是一个百分之一百的累赘,至于他在取经事业中的作用,说得不客气些,应当是个负数,他的眼泪多于行动,没有白龙马就寸步难行,没有孙悟空将万劫不复。如果一定要说唐僧也有作用,那么,他的作用是一个傀儡、一尊偶像、一块招牌,只因他是如来的犯错误的大弟子金蝉子转世,要靠他这块招牌才能取到经。正如沙和尚所说:“世上只有唐僧取经,自来没有个孙行者取经之说”仅仅把唐僧这一人物存在的意义归于是一种取经的代表符号,  相似文献   

6.
声音     
《科技潮》2005,(9):3-3
“这些奇花异木是政府花了大价钱从国外引进的,根本就是水土不服,如今伺候它们的成本是个‘无底洞’。”今年长三角不少城市连连闹起电荒,可某城市居然在大马路两旁给树木盖起了“空凋房”——通过24小时不间断地喷水冲凉来降低温度保持水分。一位园林工人埋怨道。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第20回写道,唐僧师徒途经黄风岭,忽然一阵狂风大作,八戒忙让唐僧躲一躲。悟空道:“且英言语,等我把这风抓一把来闻闻!”只见大圣让过风头,把那风尾抓过来闻了一闻,“果然不是好风!断乎有些蹊跷。”话未落,山中跳出一只斑斓猛虎,使手段化作一四狂风,将唐僧摄将而去此后便是孙悟空大战黄风怪,几经周折,最后在灵吉菩萨的帮助下,收服黄风怪,救出了唐僧。这个“抓风辨妖”的神话,反映了古代人们希望能扩展人类的“嗅觉”功能,闻出常人闻不到的气味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8.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讲了“悬丝诊脉”的故事。说的是唐僧师徒一行4人到了朱紫国,恰遇国王病重,孙悟空前去诊治。孙悟空请国王坐在龙床上,将3根金线从窗口送入寝宫,按寸、关、尺部位系在腕上。孙悟空利用3根金线,仔细诊脉,终于断定了国王的病情……  相似文献   

9.
江淮 《世界知识》2011,(9):67-67
不久前,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批准通过了“十二五”“坚持陆海统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规划纲要。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把海洋与陆地同等看待。作为海洋问题工作者,我希望这是我国政府在国家发展思维上的重大战略性转变,即开始摒弃“重陆轻海”的传统思维与做法,转而采取“重陆兴海、兴海强国、陆海统筹”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希腊附近的海底,有一个神秘的“无底洞”,每天从这里失踪的海水有3万多吨。科学家们对它进行了考察,希望能解开这个困扰了人们好几个世纪的海底之谜。  相似文献   

11.
新一代海洋植物和生态学研究专家孙军,在继承前人海洋科学研究成果基础上,刻苦钻研,勇于拚搏,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海洋植物生态学研究的“禁区”,先后主持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十一五”国家“863”计划项目,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SCI或EI源期刊论文20余篇。  相似文献   

12.
杨树欣 《科技信息》2009,(25):119-120
唐僧是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但是与孙悟空和猪八戒相比,他的研究却远远薄弱得多。专门研究唐僧的论文极少.由于角色和作者塑造人物的需要,唐僧的形象无疑不够丰满,我们在他身上甚至看不到多少佛教徒以外的特征。现以《西游记》第五十四回《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中唐僧和西梁女王的对比看作者情色问题的矛盾态度。  相似文献   

13.
8月5曰~8月8日。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海洋、水产领域)在中国海洋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分“海洋环境与全球变化”、“海洋资源与可持续利用”、“海洋生命与人类健康”、“海洋发展与人类未来”四个分论坛,探讨了海洋、水产领域的前沿性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4.
核心提示:想必大多数人知道"无底洞"是从《西游记》中读到的,你可曾想过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也有这样的洞?事实上,在中国、土库曼斯坦、希腊等世界各地都已出现深不可测的"无底洞",科学家至今也未能作出合理解释。地球上真的存在"无底洞"吗地球上是否真的存在"无底洞"?按说地球是圆的,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组成,真正的"无底洞"是不应存在的,我们所看到的各种山洞、裂口、裂缝,甚至火山口,也都只是地壳浅部的一种形态。  相似文献   

15.
江淮 《世界知识》2011,(7):67-67
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海洋成为热议的话题之一。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坚持陆海统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会议讨论并批准通过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规定“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并从“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加强海洋综合管理”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指出要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海洋事业和出版业迅速发展,信息获取方式发生变化等新形势下,海洋类科技期刊需要加强选题策划。以《海洋通报》为例,在分析该刊“十一五”期间报道内容结构的基础上。探讨其选题策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为海洋类科技期刊的选题策划提出了几点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澳门海洋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东西文化交汇、中葡文化融汇,构成澳门海洋文化的一大特色。澳门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经济文化特区”,使澳门海洋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具有双向辐射的特殊作用。中国的历史文化名人对澳门海洋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澳门海洋文化必将在新世纪的中华文化发展中,发挥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海洋教育与海洋强国战略有着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海洋强国构成了海洋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海洋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海洋教育则为海洋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之基.海洋教育不仅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而且还影响到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以及海洋意识淡薄的影响,我国海洋教育存在明显缺失与不足,导致“海盲现象”普遍存在.一个“海盲现象”充斥的国度是无法建设海洋强国的.因此,必须像消除“文盲”“法盲”那样消除“海盲”,切实做到进一步发挥学校在海洋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在教科书及相关读物中加重海洋国情教育内容.继续发挥政府、媒体及涉海高校在海洋教育中的组织和推广作用,在推进海洋教育普及发展中,为海洋强国建设注入源动力.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世界》2008,(5):13
提到寸草不生、荒无人烟等词汇,人们会马上想起沙漠。不过美国研究人员最近发现,在海洋中同样存在一些地方,在那里,动植物都不见踪影,可谓是海洋中的“沙漠”地带。据法国《科学与未来》杂志3月22日报道,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研究人员通过美国海洋科研卫星上的遥感设备拍摄图像,分析了解海洋中生物分布的密度。一般来说,  相似文献   

20.
地球上到底有没有"无底洞"呢?实际上,地球上还真的有这么一个"无底洞"。这个"无底洞"在希腊亚各斯古城的海滨。它靠着大海,每当海水涨潮的时候,汹涌的海水就会排山倒海一样"哗哗哗"地朝着洞里边流去,形成了一股特别湍急的急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