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后勤承担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重要职能.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的加快,高校师生对后勤服务和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后勤本身也需要不断调整,使自己的服务管理水平符合科学化、程序化、专业化之要求.现阶段搞好高校后勤工作,需要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实现高校后勤管理与大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大力推进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2.
高校后勤服务工作是保障高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这一大局,狠抓后勤服务质量,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3.
孙燕 《科技资讯》2013,(30):173-174
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后勤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保证高校运行正常的关键因素。后勤管理工作做好了,高校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教学质量因而才能得以提高。后勤管理主要是针对人进行的,要想建设更加人本化的高校后勤必须要做到以人为本,建立健全人本化的后勤体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可以有效提高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高校后勤有了保障,一定会有更多的精力投身到教学中,因此必然会有更高的教学质量。本文就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了后勤管理对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后勤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受高等教育普及化态势影响,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对象基数不断增长,相关工作开展面临着重重机遇和挑战。后勤管理作为高校一项基础性、保障性工作,承担着为师生提供教学、科研、生活等服务保障的重任,是教育发展不容忽视的环节之一。本文在对高校后勤管理存在问题作出分析与简述的基础上,重点就其优化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高校后勤工作是高校整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服务的及时周到与否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学、科研、师生的生活;服务对象的满意、支持、理解也反过来影响着后勤职工服务和积性的提高。现在高校存在着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后勤从领导到职工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地干,到头来得不到服务对聋的理解,而服务对象认为:后勤就是为教学、科研、生活服务的,应该及时、周到地服务,不及时不周到则得不到服务对象的满意。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也推动着高校后勤工作从纯服务型走向服务社会化。这也就意味着后勤与服务对象之间从纯服务关系变成了有偿服务甚至是社会化的服务。也就是说服务对象要从自己腰包里拿出钱来作为服务者的偿金。这在某些程度上加深了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互不理解。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后勤职工与服务对象之间的相互理解是后勤服务能否得到肯定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6.
后勤管理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重要职能。后勤管理工作者应以人为本,注重理论学习,提高管理能力并规范内部管理,加强制度建设,把人本理念融入到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广大师生提供最佳的学习、生活和教育科研条件。  相似文献   

7.
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对后勤水电的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对高校后勤水电的有效管理,保障了高校科研和教学工作以及师生生活的顺利开展,对高校全体人员日常生活与工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也是一所高校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的用水用电量也不断增加,水电的支出成为高校的一项高额财政支出,有必要对水电的进行节约式管理。因此,后勤水电管理工作在高校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高校后勤水电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和对策来强化高校后勤水电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高校后勤工作主要是指跟学生餐饮.学生宿舍、校园绿化、学校班车.卫生保洁,教室楼宇、学校超市、教职工宿舍.水电供应等相关的为高校师生学习、生活、工作提供便利的各种服务项目总和。后勤工作社会化就是建立由政府引导,社会承担为主,适合高校办学需要的法人化市场后勤服务体系。就是引入甲乙方的概念,将高校后勤服务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9.
刘然  程曼 《天津科技》2023,(10):9-12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各高校在校师生的数量不断增加,传统的后勤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师生对更高品质后勤服务的需要。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高校后勤开展智能化管理和提高后勤服务质量提供了先进技术保障。通过分析高校后勤智能化管理现状,总结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后勤智能化管理的意义,并对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校后勤智能化管理建设目标、功能需求分析、逻辑运行构架进行了探索,为大数据技术应用于高校后勤智能化服务管理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高校后勤团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后勤社会化的今天,从事高校后勤服务的主体不再是传统观念上的后勤队伍。从事高校后勤服务的团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人本管理,提高素质,从而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与和谐校园的创建。  相似文献   

11.
学校的后勤服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师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学校的稳定与发展。师生的利益需求无小事,是后勤服务部门一贯坚持的工作作风。后勤服务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都直接代表学校,影响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始终把广大师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2.
高校后勤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高校的发展为第一要义.在服务教育教学科研.服务师生员工的工作中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改进和提升后勤系统的运行效率、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为推进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相似文献   

13.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关键因素是人,后勤职工素质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合理开发后勤职工人力资源,提高后勤职工素质,提高后勤职工的工作水平和质量。能使后勤工作持续、稳定、有序、有效地开展,以保持学校教学、科研、生产和生活等能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必须用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理念指导大后勤服务工作。终身教育理念的基本思想是"有目的的学习能够而且应该贯穿人的一生。"那种把人的一生分为"接受教育的前半生和工作的后半生"是不科学的。终身教育把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作为每一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提高后勤职工素质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是在当前高校后勤与学校主体分离、组建后勤企业的过程中被逐渐归类浓缩出来的,其文化模式对高校后勤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倡导以思想教育为龙头,树立独特的以高校后勤企业文化为核心的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利用高校校园文化,强化企业个性特色,创建后勤企业文化建设新模式,已成为后勤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将就此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
学校的后勤工作是学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平台和载体。学校的后勤工作对于整个学校的管理意义重大,后勤管理部门会给学校提供物质条件,能为学校的管理排除后顾之忧,学校的师生才能一心一意的做好本职工作,做好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实现教学目标有一定的好处。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提高后勤管理的实效,起到一定的作用。该文研究的是树立人本理念,做好学校后勤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杨晓斌 《科技信息》2010,(18):59-59
高校后勤工作是保证高等教育顺利进行的基础性保障,后勤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教学、科研、师生的生活等方面。社会在发展,高校在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当中虽然有部分高校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果,但仍有很多高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分析一些高校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7.
蔡颖颖 《科技资讯》2010,(17):169-170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面向学校、面向师生员工的后勤服务工作。作为后勤保障部门对于学校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高校后勤人员与后勤管理的关系及后勤人员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重要性。阐明了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提出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的途径,即从注重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更新知识结构,完善能力等方面来实现高校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高校后勤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高校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员工服务的重任。高校后勤工作是一项庞大、繁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必须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后勤改革发展全局,通过进一步深化社会化改革,建立"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化解各种矛盾,为高校提供优质、高效、和谐的后勤保障。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后勤管理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必须在后勤队伍中大力提倡和弘扬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以人为本,提高管理水平,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服务。以人为本,营造育人氛围。不断提高管理与服务的水平,以适应高校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后勤服务部门,面对高校综合改革,应加快后勤服务工作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步伐,需要认清高校后勤改革的特殊性,复杂性,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思想,树立高校后勤工作的意识;改革管理体制,转换运行机制;实现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