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数学在人口教育程度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学某些调查结果显示,儿童的受教育程度与其父母辈的教育程度有关.根据经济数学中对相邻两因素依赖关系的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就父母辈文化程度与其子女受教育程度的依赖关系,利用经济数学中矩阵特征值、矩阵对角化方法,对人口各后代文化程度进行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2.
1995年,作者按照拟定的4个指标综合得分值排定各省市区森林火灾危害程度的名次,并将各省市区划分为3大类型。22年过去了,作者采用1995年同样的指标和计算方法,再一次对我国各省市区森林火灾危害程度进行了排序,以期为我国森林防火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以便合理调配森林防火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额济纳旗人口与环境的演变过程以及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计算了环境人口容量,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可能控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阈值,并对今后20年内的人口数量进行预测.据此提出合理分布人口,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的建议:实施生态移民,阻断荒漠化过程;依托原有人口分布区的基础设施优势,合理布局人口;妥善安置移民的生产和生活,协调移民新村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利用西藏自治区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和1990年人口普查有关数据,对西藏女性人口的文化程度状况,学业完成状况,尤其是文盲现象进书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提高西藏女性人口文化教育水平提出了一些看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利用加权平均数的方法,对人口文化程度进行量化处理,进而横向确定了山西省在全国的位置,纵向与历史进行了分析比较。按地市对山西省人口文化程度进行结构剖析的同时,还对人口文化程度综合均值与同年人均GDP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求揭示人口文化程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结合土地利用类型数据、DEM数据等派生的多指标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福建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别按人口密度4 km~2和1 km~2网格化,并进行县域人口密度零误差调整,利用极差、变异系数等差异化指标对福建省县域内部人口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密度网格化比平均密度更能反映实际情况,从极差和变异系数来看,1 km×1 km比2 km×2 km网格大小更符合实际,说明网格尺度大小对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具有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7.
成都市人口地域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成都市各区、市、县的1991年、1996年、2001年的土地面积、年末总人口、年末农业人口和年末耕地面积,通过对成都市各区、市、县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指数、基尼指数和集中指数这一系列的指标的计算,并结合洛伦兹曲线的分析,定量地表达了成都市各区、市、县的人口地域分布的变化与地形地貌、经济水平等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人口合理分布,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现实基础.本文利用统计数据对晋中市2000年~2012年间的人口分布变化做出描述总结,同时对变化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年来晋中市的人口分布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不断向西部平川地区集中,而且今后仍将继续沿着这一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利用甘肃省乡镇人口统计数据和行政村、自然村居民点数据,基于GIS技术对甘肃省人口数据进行空间化,并进行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和灾害风险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人口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条带状分布特征,从甘肃中东部片状高集聚区向西部发散,沿着河西走廊向西延伸,间断分布,河西走廊人口主要分布于市州政府所在地;甘肃省约有62.37%的国土面积上没有人口分布,在全省8.32%面积的土地上,分布着64%的人口,且这些地区人口密度较大(人口密度大于200人·km-2),其余人口分布在29.31%国土面积的土地上;甘肃省人口受地形影响较大,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形条件较好的地方,在低海拔区域(1 000~2 000m)分布着全省68.96%的人口,低坡度(0°~30°)区域,分布着全省92.45%的人口,但是在地形较差的地方也分布着一定的人口,这些地区往往是地质灾害高发区,如陇南地区、舟曲、祁连山区等,灾害风险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提出头胎生育基数概念,据此建立了一种受生育政策控制的人口动态模型.提出了预测人口的空间分布的分级漏斗模型.用这两个模型对南部县未来25年的人口时空分布做出的预测,已被政府采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分形理论以街道(乡镇)为单元,对上海市及其典型区县1994-2002年的人口资料进行研究,测算上海市及其典型区县人口分布的盒子维值(D0)和相关维值(D2)以及相应的相关系数,发现上海市及其典型区县人口分布分形性态明显,不同地域层次的人口分布分维值呈现不同的时间演化趋势,利用分形很好地解释了上海市及其典型区县当前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同时本研究也涉及人口分布数据分形处理的误差和及其影响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用不均衡指数、集中指数以及地统计的方法,探讨1990—2014年嘉陵江流域人口密度空间分布规律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嘉陵江流域人口空间分布整体变化不大,呈现圈层式结构和轴向延伸特征,整个流域形成双中心格局且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上游流域与中游流域交界处存在人口密度分布塌陷区;嘉陵江流域人口密度整体呈增加态势但局部区域变化明显,研究期间经历了"分散—集中—分散"的动态变化过程;流域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局部区域变化较快;如无外力干涉,流域冷点区域和热点区域将有进一步集聚的趋势,下游人口密度空间分布未来将以重庆沙坪坝区等为中心向其西北和东北方向扩展,中游人口密度热点区逐步形成.应因地制宜制定流域人口发展政策,重视塌陷区人口引导,推动嘉陵江流域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第五次、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将人均受教育年限作为切入点,在GIS软件支持下,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等,从地理学视角系统地分析了四川省人口文化素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得出3点结论,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选取人口数及人口密度为研究指标,通过20世纪80年代以来淮河流域人口密度、不均衡指数、重心移动、偏移-分享分析及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来研究人口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淮河流域人口增长速度在变慢,人口密度仍在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4倍以上,人口分布存在一定的空间关联性,在淮河各支流的中、上游县市区域形成人口集聚区域,人口呈不均衡分布状态且不均衡趋势加强,人口重心逐渐向东北方向迁移.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太原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结合太原市2011年统计年鉴及中部其他省会城市的相关数据,对太原市人口分布合理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着重研究了太原市及各其县(市、区)的自然人口合理性、经济人口合理性、自然-经济人口合理性及人口潜力.通过与中部其他省会城市进行比较,得出太原市在人口分布方面与其他城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人口分布合理性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6.
阐述不同文化程度的婚龄人口婚姻状况及特点,用统计学方法和数学方法对文化程度对人口婚姻的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7.
阐述不同文化程度的婚龄人口婚姻状况及特点,用统计学方法和数学方法对文化程度对人口婚姻的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8.
区域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联系紧密,互为变量,区域人口与经济分布一致时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安徽省人口与经济分布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且在逐渐扩大,不仅造成了落后地区巨大的人口压力及区域间较大的经济差异,还制约着安徽省区域发展空间结构的优化,限制了安徽省各区域间的协调发展.这源于安徽省尚未形成具有较强集聚能力的区域增长极,不能与沿海发达省份在人口集聚的能力上竞争.应当通过积极培育以合肥为代表的经济集聚极核,加速城镇化进程,并进行一系列的制度改革以缩小区域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不一致性,各地区应当积极承接沿海地区转移的产业与劳动力,协调各地区的发展,缩小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9.
统计型人口数据空间化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研究内容.文章利用GIS技术,借助MapInfo平台及access数据库对2004年聊城市人口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聊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阶梯分布,东昌府区人口增长最显著,其他县市人口增长较平稳,东阿县和茌平县在某些年份人口出现负增长;聊城市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大致呈现一个不规则的倒V字形,东昌府区、临清市和阳谷县为人口密度高密度区,由此向东西两侧各县递减;东昌府区、高唐县和东阿县的人口地理分布中心与各自县市的行政中心相接近,其他各县则与相应行政中心的位置相距较远,这与各县的人口分布不均匀有关.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人口时空分布模型方法单一、操作复杂,提出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重新构建人口时空分布模型的新思路。对该模型进行了具体建模和编程实现,并将该模型集成到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中。最后,利用该系统对江西省人口时空分布进行了应用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用于人口时空分布分析,具有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