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游遍银河系     
叶曦 《大自然探索》2005,(11):26-39
直到20世纪20年代,天文学家才开始意识到:我们的太阳和其周围的恒星构成了一个“宇宙岛”,而在宇宙中像这样的“岛”多得难计其数。如今,随着过去几十年中天文观测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对自己所在的“宇宙岛”——银河系的地理状况越来越热悉。我们已经知道,在银河系中,至少有1万亿个星球、数十亿个奇异的行星系统、100万个黑洞和一个喜怒无常、独霸整个银河系的超级黑洞。现在,就让我们用想象力来做一次银河系的“大自然探索之旅”。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 恒星和星系实际上是相互静止不动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宇宙中的万物都在静悄悄地呼吸着。”后来这一观点被否定。目前已确知,太阳及其附近的恒星都在围绕着我们银河系的中心——银心运行着,它们绕银心旋转一周约需2亿地球年。与此同时,我们整个太阳系又在以约20千米/秒的速度在银河中运行着。几十万年来,我们周围的银河系空间实际上是空荡荡的,可现在的情况却大不一样, 根据各方面的情况判断,我们正在进入一块巨大无比的星际  相似文献   

3.
根据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发现.宇宙约有1250亿个星系。银河系仅是其中的一个普通星系.太阳仅是银河系3000亿颗恒星中的一颗普通恒星,地球仅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一颗中等个儿的行星.这大大增强了科学家们寻找系外类地行星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太空牛仔     
宇宙中的大部分是虚无的,在那广袤无际、寒冷彻骨的宇宙真空之中,最永恒的是黑暗。黑暗内有无数模糊纤细的光线,这些光线就是星系。有些星系是孤独的流浪汉,大多数星系挤作一团,在宇宙的无边黑夜里结伴飘荡。在银河系里大约有4000亿个恒星,有些恒星光芒常年不变,有的恒星闪烁不定,有的恒星则疯狂地旋转。发蓝光的恒星属于年轻的星,会发热;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中年星;发红光的恒星已经是垂暮之年的老星;发白光或者黑光的恒星已经奄奄一息,即将死亡。银河系中还运行着无数的小行星,大约80%的小行星含有铁、镍等金属。自22世纪初以来,一颗颗小…  相似文献   

5.
纠错     
《自然与人》2011,(6):F0003-F0003
银河≠银河系 本刊上期(2011年第5期)第10页刊登了《从漩涡到棒旋:银河结构大修正》一文。作者赵君亮老师原文的题目是《探究银河系结构的不规则性》,本刊在编辑过程中作了改动。文章刊登后,赵老师指出我们犯了概念错误,“银河系”和“银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银河系是一个由上千亿颗恒星组成的庞大恒星系统,直径约10万光年,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于2012年5月宣布,观测到一个黑洞吞噬一颗恒星。而科学家一直在怀疑,在我们所在的银河系的中心,也潜伏着一个超大黑洞,它撕碎恒星,上演着一幕幕“宇宙谋杀大戏”。  相似文献   

7.
黑洞揭秘     
<正>它在黑暗中潜伏;它具有巨大无比的能量;它是宇宙和星系的塑造者;它可能帮助我们破解时间、空间和宇宙的奥秘。当我们抬头仰望银河系,吸引我们目光的总是那些美丽的行星和恒星。但实际上,潜藏在星空中黑暗区域的那些无比惊人、无比简单的天体才堪称完美。它们被称为“黑洞”。  相似文献   

8.
黑洞是一个超密天体,当大质量恒星耗尽其全部热核燃料后,便坍缩成黑洞.天文学家还认为,类星体的中心存在着几十亿个太阳质量的巨大黑洞,类星体是位于可观测宇宙的边界上的极亮天体.在星系(如我们银河系)的中心也同样存在着黑洞.理论物理工作者曾计算得:一个黑洞的特性可由质量、电荷和自  相似文献   

9.
<正>科学家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宇宙奇观。一个不可见的“恶魔”——超质量黑洞在星系际空间横冲直撞。如果它在太阳系中,那么它只需14分钟就能从地球飞到月球。在这个质量可能相当于2000万个太阳的黑洞后面,跟随着长达20万光年(相当于银河系直径的两倍)、主要由新生恒星形成的一道“凝迹”(飞机飞行或轮船航行所留下的尾迹)。科学家说,他们在取得这一新发现之前从未见过如此壮观的宇宙奇观。那么,这样的奇观缘何产生?  相似文献   

10.
横跨将近200光年的发射星云IC1805。是个由光亮星际云气和黝黑尘埃云混杂而成的天体,因为它的外观酷似西方情人节的象征——“爱心”,故被命名为心脏星云。IC1805位于我们银河系的英仙座旋臂上,恒星诞生活动造成了这个有趣的星云。在“心脏”的中心,  相似文献   

11.
贻方 《自然杂志》2007,29(1):6-6
银河系恒星之间广阔的空间并非空空如也的,而是沸腾着宇宙原始物质,既有来自正在爆燃的恒星的辐射,也有来自旋转的黑洞的辐射。这些爆燃的恒星中的一些正处于冷凝形成一个新的恒星或行星的过程。如今,天文学家首次探测到一个带有负电荷的分子,称之为阴离子。这种长期缺失的生命要素的发现,迫使我们重新思考有关星际化学的问题。射电天文学家通过分析微弱的射电信号已经发现130种不带电荷的中性分子,如碳、氢和氧等,以及14种带正电荷的分子。天文学家们一直尝试着寻找阴离子,因为它们是生命形成必需的要素——只有阴离子和其相对的阳离子结合才能产生有机物。目前确定详细的空间分子光谱仍然存在极大的困难。另外,高能辐射遍及整个宇宙空间,比如紫外线、X-射线、以及γ射线,而这些辐射更容易破坏产生阴离子所需的负电荷。  相似文献   

12.
正科学家一直认为,大恒星的形成方式与小恒星非常相似。但一项新研究表明,银河系内外的大质量恒星以我们完全意想不到的复杂方式形成。新研究将迫使科学家重新思考对宇宙中大质量恒星如何形成的理解。研究人员使用极其灵敏的望远镜,对1.8万光年之外名为"W43-MM1"的遥远恒星形成区域进行了  相似文献   

13.
张轩 《世界科学》2011,(11):7-7
如今.几乎每一次科学演讲或天文学研讨均围绕着一个议题在展开:我们居住的宇宙存在着一种神秘力量——暗能量.它占宇宙总量的70名。还有一种神秘的暗物质占了25名。而普通物质——元素周期表中的物质.包括令人关注的物质组合.如星系、恒星、行星和人类,仅占5%。  相似文献   

14.
正想象一下有这么一张地图,它绘制出了整个银河系中的每一颗恒星。这是一张非常详细的地图,它展示了每颗恒星的样子,它们是由什么构成的,以及每颗恒星是如何通过宇宙中伟大的物理定律联系在一起的。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有这样一张关于天空的天体图,但是,多亏最近发  相似文献   

15.
在46亿年前,银河系的一个并不起眼的偏僻处所正酝酿着一个事件:一些无足轻重的小杂碎一一氢、氦,还有一些固体尘埃,它们开始聚集并形成一块分子云;这块分子云最终因无法承受自身重量而发生坍塌;在紧随而来的混沌之中,一颗恒星诞生了,它就是我们的太阳。  相似文献   

16.
大空之眼     
《大自然探索》2009,(10):7-7
2009年7月23日,美国宇航局发布了由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拍摄的一幅“太空之眼”照片。“斯皮策”这次将自己的眼睛望向5000万光年之外的深空,尤其是瞄准了NGC1097星系中心的“眼睛”。实际上,这是一幅经过色彩加工的红外图像,照片上的“宇宙窥视者”其实是一个被恒星‘产房”环绕的超大质量黑洞。这个‘产房”中充满“恒星婴儿”,形成这些恒星胚胎的材料是由黑洞吸引过来的。图中“眼睛”周围的红色条幅,显示的是那些尘埃被恒星形成过程加热的区域。  相似文献   

17.
3颗恒星的星系 太阳是一颗孤独的恒星,在它身旁的4光年之内都找不到其他的恒星,只有很多行星在同一个平面上运行.其实,太阳是宇宙中的一个特例,现在大家都知道宇宙中多数恒星都是成双成对出现的,被称为"双星".但也存在3颗恒星一起出现的现象,例如天文学家在猎户座就发现了一个距离我们1300光年的三星系统——"猎户座GW".  相似文献   

18.
美国天文学家新公布的观测结果描绘出宇宙中弱肉强食的情景——银河系仗着自己块头大,好像吞食面条一样将人马座矮星系拉长、扯裂,然后吃掉。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和马萨诸塞大学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小组,今年9月首次发布了在红外波段上对人马座  相似文献   

19.
如果 UFO 的确来自外星,那么这些星球多半应处在我们银河系范围内。我们在夜空中所看到的所有星星都属于我们银河系中的星球。银河系是由各种星球、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大旋涡",它在广袤无垠的大宇宙中缓慢地旋转。我们的太阳和许多其它带有行星"家族"的恒星都处在远离银河系中心约2/3银河系半径的位置上。仅我们的银  相似文献   

20.
<正>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宇宙的探索。西方科学传统中,最早建立的宇宙理论当属公元2世纪古希腊学者托勒密的"地心说",这一学说被信奉了1400年,影响深远。16世纪,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按照库恩的说法,科学革命产生了。之后,人们的视野不断扩大,有了恒星世界、银河系等等概念。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引力场方程开启了人类认识宇宙的新视野,现代宇宙学由此走向科学的前沿。也正是宇宙学与粒子物理学相交汇,大爆炸宇宙观得以产生和发展,不断揭示着宇宙起源及演化的奥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