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1 毫秒
1.
考虑消费者对新制造产品和再制造产品支付意愿存在差异,针对零售商主导的两阶段闭环供应链系统,通过Stackelberg博弈理论分别构建了由零售商、制造商和第三方作为再制造主体的决策模型,进而探讨了不同再制造渠道下的最优决策。通过理论和算例分析,可以发现,再制造努力程度与再制造偏好程度的变化对不同再制造渠道下的两阶段闭环供应链成员定价与再制造决策是存在差异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需求不确定和再制造竞争双因素下闭环供应链定价策略,运用Stackelberg博弈论方法,构建了再制造竞争闭环供应链分散式和集中式定价模型,分析了新产品、再制造品和废旧品的价格波动规律以及与系统成员期望利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需求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分散式决策下制造商和再制造商,而对零售商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再制造竞争程度增加,两种决策模式下闭环供应链系统总期望利润将会增加.通过算例仿真,指出了需求不确定和再制造竞争直接关系到各节点企业和系统的期望利润,系统总期望利润与再制造竞争程度呈正比,与需求不确定性呈反比变化.因此闭环供应链核心企业应设置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收益协调机制以发挥再制造竞争优势和降低需求不确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针对一段时间内具有再制造的闭环供应链网络的博弈均衡状态问题,首先利用博弈理论,构建了具有多制造商(再制造商)及多零售商(回收商)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网络动态模型,制造商(再制造商)及零售商(回收商)之间从事微分Nash博弈.然后,利用微分变分不等式的方法得到了制造商(再制造商),零售商(回收商)及整个闭环供应链网络的均衡条件.进而,在正则条件下分析了闭环供应链网络动态模型解的存在性条件.仿真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在专利完善市场受专利保护的原制造商所采取的不同模式:原制造商自己再制造(MR模式)和许可经销商进行再制造(RR模式),并建立了差异再制造主体的闭环供应链模型。通过比较不同模式下供应链各方的最优决策和均衡收益,发现再制造所带来的成本节约是再制造活动中最直接的驱动因素。在相同条件下,原制造商倾向于选择MR模式,而经销商倾向于RR模式。只有RR模式下节省成本及再制造率足够高时,原制造商才会许可经销商进行旧产品再制造。  相似文献   

5.
考虑由制造商、零售商与第三方回收再制造商构成的闭环供应链系统,制造商同时拥有传统与直销两种销售渠道,且第三方再制造商只有在原制造商专利许可的条件下才可进行再制造活动.基于博弈理论建立了专利保护下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的定价与协调决策模型,通过分析与对比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两种情形下闭环供应链均衡解、决策成员及系统利润的变化,发现分散化决策下系统的效率并不能达到最优.因此,通过对传统的收益共享契约加以改进实现了专利相关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的协调.最后,运用数值算例分析了模型中关键参数的变化对双渠道闭环供应链定价与协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经销商从事再制造的闭环供应链模式,求得了制造商与经销商的最优价格策略,并将该模式与制造商从事再制造模式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在经销商再制造情况下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接受度对制造商与经销商均衡盈利的影响,分别比较了两种模式下制造商与经销商的盈利情况.  相似文献   

7.
在APIOBPCS(Automatic Pipeline,Inventory and Order Based Production Control System)订货系统基础上,建立具有非线性约束再制造过程的闭环供应链系统,根据对再制造信息不同程度的掌握将系统分为类、类、类三种类型,信息透明度依次增强。应用控制论和系统仿真方法,在输入需求信息分别是阶跃信号和随机信号的情况下研究再制造提前期、回收比例和最大回收能力的变化对系统动态行为的影响;并对具有不同信息透明度的闭环供应链模型的动态行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类系统的动态行为在非线性条件和线性条件下有显著的区别,非线性约束导致系统产生更大的波动和更高的牛鞭效应值。而且系统的动态性能并不一定随着信息透明度的增强而增强,信息透明度最强的类系统并不严格优于其他两类系统。在不同的参数取值下,三类系统各有优劣。  相似文献   

8.
由于再制造系统输入输出的诸多不确定性,消费者对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支付意愿不尽相同,而担保机制可以促进不确定性产品的销售。在对称信息框架下,考虑销售渠道和担保服务对消费者决策行为的影响,建立了闭环供应链中以制造商为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比较研究了两种销售模式下,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担保策略运行效率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零售商对再制造产品提供的担保服务可以提高产品的支付意愿,进而提高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同时,直销渠道的引入可以刺激传统零售商提高服务水平,这对消费者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9.
考虑由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闭环供应链系统。利用线性加性不确定性描述市场随机需求的条件下,研究制造商同时生产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并对两种产品提供担保政策的模型。分析制造商的担保水平对产品的市场需求的影响,运用Stackelberg博弈原理讨论闭环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决策问题,分别给出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下制造商的最优担保力度和零售商销售初期的最优订货量。在传统回购契约的基础上提出了回购担保费用共享契约实现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协调问题,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对模型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0.
针对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闭环供应链,根据制造商回收和零售商回收两种回收方式,以及制造商领导和零售商领导两种渠道权力结构,构建了四种决策模型,分析了不同回收方式和不同渠道权力结构对闭环供应链经济和环境绩效的影响.以正向供应链决策模型为基准,探讨了企业实施闭环供应链的条件和回收方式的选择问题.研究发现,与领导者企业回收废旧品相比,跟随者企业回收时的回收率、市场需求、供应链成员利润和系统利润更高;实施闭环供应链提高了市场需求、成员利润和系统利润;再制造品生产、使用和废旧品回收环节的环境影响之和很小时,由跟随者企业回收废旧品,能够同时实现最优经济和环境绩效.  相似文献   

11.
基于提前期压缩的供应链博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基于提前期压缩的二阶供应链博弈问题,该供应链包括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采购商.供应商采取批量分解方式向采购商供货.供应链成员通过提前期赶工的方式压缩提前期,降低成本.分别以供应商和采购商总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建立了由采购商为主方、供应商为从方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对提前期未赶工和提前期赶工2种情况下,采购商、供应商和系统三方的成本进行了对比,并对赶工后三方的成本节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给出了算例和仿真,讨论了相关参数变化对采购商,供应商和系统三方总成本节约额的影响,并证明基于提前期压缩的博弈决策方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多级供应链服务时间窗下物流资源整合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多级供应链物流成本,优化供应链物流响应周期,研究了带软时间窗约束的多级供应链物流服务资源整合问题。通过满意度函数对供应链物流周期优化结果进行评价,以最大化供应链总体满意度和最小化服务集成商物流本为目标,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针对该模型,设计N SGA-II算法予以求解。算例分析表明:与供应链物流运作独立决策模型相比,该模型可以实现各级供应链物流运作的有效协同,不仅能减少物流配送延迟时间,还有助于降低物流运作成本。  相似文献   

13.
供应链系统物流财务管理及其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供应链系统物流财务管理新型财务要素集成管理模式,将极大地提高供应链系统物流财务管理综合绩效。其管理的技术与方法深入渗透到供应链系统物流的财务管理层面,将成为供应链及其系统节点价值持续增长的主流途经。供应链系统物流财务管理绩效,随着系统的物流阶影物流节点的物流能力/数量、财务管理能力强弱,以及集成状态、外部环境、财务要素的变化而变化。系统的物流量、财务管理绩效集成,是一个复杂性的非线性动态过程,要实现高效的系统集成机制,就要给出同盟协议进行实际操作的定量标准。  相似文献   

14.
针对循环取货过程中提前期波动较大及其对企业成本的直接影响, 将总提前期方差增加为决策变量, 并把赶工成本概念引入随机提前期波动(方差)压缩分析, 建立了循环取货下基于随机提前期波动压缩且含车载量约束的多供应商多产品库存模型, 讨论如何合理压缩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提前期波动来降低总成本. 结果表明: 企业可以在提前期方差压缩成本与提前期方差过高所带来的库存持有成本和缺货成本之间进行权衡, 通过合理压缩总提前期方差, 有效降低系统总成本, 尤其在车载量小、集货物资单价高且需求量大的情况下成本降低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闭环供应链管理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分析驱动逆向物流和闭环供应链产生的原因基础之上,就闭环供应链管理中的逆向物流回收与重新利用、闲环供应链结构设计、闲环供应链运作、契约协调和闲环供应链不确定性等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探讨了闲环供应链管理研究的若干前瞻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当前物流能力的概念及其构成进行了综合分析,从供应链整体绩效的角度对企业物流能力进行了重新界定。从运作能力和潜在附加增值能力两个方面构建了物流能力的三层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方法,构建了物流能力的多阶模糊综合分析模型。通过由底向上对物流能力要素、能力子项和能力层面进行逐层量化分析,最后确定企业的物流能力指数。对照供应链绩效对物流能力的要求和标杆企业的物流能力表现,反向追溯物流能力的分析模型,找出企业物流能力的优劣所在,为物流能力的改善和提高提供方向。算例说明了物流能力分析的过程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7.
考虑了由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闭环供应链,通过在制造商与零售商回收模式下分别建立制造商不引入与引入直销渠道行为下的闭环供应链博弈模型,分析了制造商的渠道进入决策产生的相关影响。研究发现:当通过直销渠道销售的成本低于一定的临界值时,制造商选择引入直销渠道;制造商的渠道进入始终对自身及消费者有利,对零售商及环保不利。制造商回收模式下,当直销渠道成本低于一定的临界值时,制造商渠道进入对闭环供应链系统有利;而零售商回收模式下制造商渠道进入始终对系统不利。制造商回收模式下制造商更偏好于选择引入直销渠道,零售商回收模式下制造商渠道进入策略与回收转移支付价格相关。最后,运用算例分析了回收模式与制造商渠道进入对闭环供应链利润、消费者剩余、环境绩效和社会福利的联合影响。  相似文献   

18.
供应链后勤系统的性能对供应链总体活动的有效性以及供应链中各成员的行为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在总结有关基准分析概念、理论、实证研究以及各学术观点的基础上 ,以供应链后勤系统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为出发点 ,应用引入 SUR方法的基于层次分析过程的基准分析对后勤系统各性能指标进行优化与调整的系统方法进行了完备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针对闭环供应链中缺陷品返工和回收品再制造所引起的系统的无序性,利用热力学定律对无序性所引起的管理成本进行量化,建立了传统的闭环供应链联合批量模型及基于热力学定律的联合批量模型,并优化得出最优的批量策略。通过仿真应用分析得出,应该采取较大的批量策略来减少无序成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需求与成本双扰动时闭环供应链的生产策略和协调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闭环供应链应对市场需求和成本双扰动的生产策略和协调机制.根据不同的扰动条件,给出了相应的生产调整策略:并且设计了新的数量折扣契约, 这使得无论在突发事件前后,都能实现闭环供应链系统利润的协调分配,保障生产调整策略的实施,从而达到闭环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最优利润,文章最后通过数值分析证明了文中结论的正确性,研究表明:突发事件对闭环供应链造成了很大影响,使得整体渠道利润下降,但是通过采用调整的数量折扣契约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生产调整策略,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减突发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减少对闭环供应链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