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坟墓里的旗帜》展现了福克纳书写其独立文学王国中人物的强烈欲望。在约克那帕塌法世系“门槛上”,黑人元素成为小说家创作灵感及作品升华的珍贵源泉:一个有名姓的黑人家庭被首次植入有着悠长家世的白人家族,黑人作为南方现实生活的参与者与塑造者得到更多个性化刻画。因此,就种族主题而言,虽然刻板化的黑人形象依然存在于目标故事中,但《坟墓里的旗帜》胜《军饷》一筹,并与后者一起代表着作家职业生涯的利好开端。  相似文献   

2.
肖岩冰 《世界博览》2010,(14):42-43
阿富汗被称作“帝国的坟墓”,埋葬过英国和苏联两个大国的美梦。如今,美国试图再次将这里打造成遍地黄金的国度。  相似文献   

3.
著名诗人郭小川离开我们20多年了。在他57年的生命旅途中,正当他的生命和创作如日中天之际,他艰难而又实在地在湖北咸宁向阳湖“五七”干校度过了断断续续的六个年头。他在这里劳动生息,辛勤耕耘,为中国当代文化史上留下了令人刻骨铭心的一页。一郭小川是个诗人,他有一颗诗人永远年轻的心。早在建国之初,诗人曾以澎湃的激情写下一首首燃烧着年轻诗人火热的心的壮丽诗歌,鼓舞和感染了当时多少年轻人!《致青年公民》、《投入火热的斗争》、《向困难进军》、《让生活更加美好》、《闪耀吧,青春的火光》……这些闪烁着生命火花的诗…  相似文献   

4.
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兴建于1050年,一直是英国国王加冕和王室成员举办婚丧大事的场所。这里埋葬着20多位国王,自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它又成为英国名人的葬身之所,这就是深受人们敬仰的诗人之角。  相似文献   

5.
这里有一道用石头和各种废物堆积起来的街壘。我乘的那辆小型出租汽车的摩洛哥司机使劲地按着喇叭,他向我解释说在这里停下来“对我是不利的”。但最后他终于同意在四百多公尺外一条横街的左侧停了下来。小巷里,一个人站在街壘上讲着话。司机说:“这就是摩洛哥人的要求!”那人在一种非常肃静的气氛中讲着,只偶尔被人群里的愤怒声或群众的附和声打断,接着那人就又继续他的演说。他的两臂张开。样子使人非常感动,我因不懂他的话而感到焦急。“他说什么?”他向我解释:“在德尔·卡勒——德尔·卡勒,就在那里,在那些房子中——有很多死人,很多死人,可是警察不肯将他们埋葬,要抬到认尸所去。  相似文献   

6.
在鲁迅整个创作生涯中,诗歌创作的时间最早,也最长。据现有材料看,他第一首诗写于一九○○年,最后一首作于一九三五年,共写了新旧体诗(主要是旧体诗)六十余题,七十余首。我们可以说,鲁迅不仅是伟大的小说家与杂文家,也是伟大的诗人。他虽然“无心作诗人” ,但“偶有所作,每臻绝唱。”(郭沫若《(鲁迅诗稿)序》)的确如此。鲁迅“高吟肺腑走风雷”的战斗诗篇,反映了时代的脉  相似文献   

7.
达达ZEN 《世界博览》2011,(18):80-81
旧果阿(Old Goa),15-18世纪葡属东方贸易的首都,也是天主教在东方的传教基地。在旅行家的游记及诗人的短章里,它被称为“金色的果阿”或者“赤道上的罗马”。这是一座奇特的城市,嬉皮士至爱的海滩沿阿拉伯海密集散布,苍翠的稻田里点缀着南印特有的乡村生活,还有,数不清的华丽的宅邸和优美的教堂。  相似文献   

8.
一九五五年,郭沫若在《赠陈毅同志》这首诗里一开头就写道:“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这两句诗高度地概括了陈毅同志本身的最突出的特点,他既是一位战功卓著的将军,又是一位中外闻名的诗人。一九六二年,臧克家发表《陈毅同志的诗词》一文,其中也说:陈毅同志“上马杀敌,下马写诗,元帅原来是诗人啊。”“将军——诗人”,正是理解陈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写诗词的一把钥匙,找到了这把钥匙,就可以打开大门,看清楚他这一时期诗词的特点。首先,由于他是“将军——诗人”,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的青年作家,都不大安分,搞小说的偏要玩一下评论,搞评论的偏要玩一下小说李庆西似乎也如此,但仔细一掂量,却不尽然。他七十年代末涉足文学伊始,一股劲儿搞小说,以《“我”和我的主人公》(与李杭育合作)闯入文坛,而三年后的《关于曹操形象的研究方法》的文学论文,却使他脱颖而出,一举成名。到目前为止,庆西在评论和小说两个领域里双轨齐进,并蒂莲开,说他是评论家,或者是小说家,均无不可。这里且说他的小说。  相似文献   

10.
在杨家将故事中,有一位“八贤王”。关于他的原型,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大体说来,有人认为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第四子赵德芳,也有认为是其第二子赵德昭,还有认为是太宗赵光义的儿子赵元俨。笔者对上述说法经过考证,以为“八贤王”的形象是古代剧作家和小说家结合宋初宗室轶闻而虚构出的一个人物。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近代史上,以《老残游记》一书为人熟知的“刘鹗是个畸人”。有人说他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西方知识的介绍均有所贡献的小说家、诗人、哲学家、音乐家、医生、企业家、数学家、藏书家、古董收藏家、水利专家和慈善家”。这一说法是否有溢美之辞尚可考虑,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刘鹗学识之渊博。刘鹗一生给人们的贡献究竟是什么呢?“刘鹗的主要贡献,不在于政治或文学方面,而  相似文献   

12.
巴人在一般的读者心目中,早期是小说家,中后期是杂文家兼文艺理论家,其实他还是有成就的诗人,散文家,还写过十个剧本,翻译多部著作,还有一百多万字的历史巨著。他著作等身,成绩斐然,为我们留下一千多万字的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可算得上一个奇才。在巴人众多的文学样式中,我以为尤以小说创作最有成就,虽然他的杂文和文艺理论要比这影响大得多,在“孤岛”时被人称之为“活鲁迅”。  相似文献   

13.
记得加里宁曾经说过:“最有天赋的诗人,最有才能的作曲家能在自己的创作上成为天才,只有当他们接触到人民创作并且从人民创作的源泉中去进行发展的时候,否则就不会有天才的人物。”刘荣敏,这位五十出头的侗族小说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虽然我还不敢妄称他为“天才”,但他确是侗族作家中的皎皎者,他确实在侗族民间文学哺育下创作了无愧于自己民族的佳作。他的小说《风雨桥头》曾获贵州省首届文学创  相似文献   

14.
笑话三则     
奇迹一个美国兵走进了一个欧洲的国家的教堂里。他看到了一个银质的老鼠。于是他把教堂里的神父叫来问道:“请您告诉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老鼠啊?”神父回答说:“在公元一千二百年的时候,我们城里老鼠多得成灾了。于是我们就祈祷圣乔治说,如果他能使这种动物绝迹的话,我们就献给他一只银鼠。老鼠真的消失了。我们就献了这么一只银鼠。从那时起,这只银鼠就一直摆在这里。”美国兵问道:“噢,而您……相信这个奇迹是真的吗?”神父连想都没想就立刻回答说:“不,如果我们相信的话,那我们早就给圣乔治做一个银质的美国兵了。”“懂礼貌”的美国人一个美国的政治活动家在巴黎的一个大厅里讲演。讲演完了,掌声很稀落。这位美国人非常生气。当他回到自己的位子上时,有一个法国人上台了。美国人心想:我给你们看看什么叫有礼貌吧!  相似文献   

15.
金庸与围棋     
金庸先生(查良镛),我国当代著名武侠小说家、政论家、社会活动家。著作甚丰,除《越女剑》外,其余14部小说书名开头一字组成一副对联,便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不仅是“武”,刀枪剑棍、踢打摔拿,样样都有;而且也有“文”,琴、棋、书、画,无处不有。尤其是围棋,随处可见。如《书剑恩仇录》陈家洛和他的师父袁土霄的下棋;《碧血剑》铁门高手木桑道长在华山顶上与主人公袁承志的下棋;《倚天屠龙记》昆仑三圣(琴圣、剑圣、棋圣)自己与自己的下棋;《天龙八部》逍遥派掌门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40年代,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精神领袖埃默生翘首期盼着出现一位天才的诗人,去歌唱哥伦布发现的这块新大陆上一泻千里的山河,和在这块沃土上繁衍生息的千千万万“亚当的子孙”们。仅仅时隔11年,当埃默生于1855年收到惠特曼所赠阅的初版《草叶集》时,立刻意识到这位天才诗人已经出现。他随即以欣喜的心情对诗人的这一巨大的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认为这是一场“伟大事业的开端。”认真读完这本诗集后感到,这一评价并非言过其词。  相似文献   

17.
王辉斌教授的《唐代诗人探赜》(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是其计划中的“唐代诗人研究四部曲”的最后一部,前“三部曲”分别为:《孟浩然研究》、《李白求是录》、《杜甫研究丛稿》。其间,他还出版了与“三部曲”关系密切的《唐代诗人婚姻研究》。这四部著作与《唐代诗人探赜》一道,共同构成了王辉斌先生唐代文学研究的整体框架。《唐代诗人探赜》一书的体系性很强。从内容上来看,本书与前“三部曲”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前“三部曲”主要是对盛唐三位大诗人孟浩然、李白、杜甫的研究考索,而《唐代诗人探赜》则在此基础上扩展到对整个唐…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作者问题说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说勃兴的有明一代,有一种值得特别注意的现象,这就是当时的小说家们,大都不愿意将其姓名署在自己的作品之上,如《西游记》无作者署名,《金瓶梅》只题“兰陵笑笑生”,《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为“子虚乌有”(见胡适《水浒传考证》),等等,即可见其一斑。  相似文献   

19.
严慈同志的《现代汉语里的“所字结构”》 (载《贵阳师院学报》1983年第四期)是一篇有分量、有见地的文章,读后很受启发。但文内有些看法尚可商榷,有些分析在我们看来似乎有错。这里谈一点不成熟的意见,以就教于严慈同志和语言学界的老师们。  相似文献   

20.
构思灯下读完《茶花赋》,掩卷而思,脑海里自然地浮起这样两句诗来——“我要赞美我祖国底花! “我要赞美我如花底祖国!”那是1922年闻一多先生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写下的《忆菊》中的句子,我们用它来印证《茶花赋》的主题与构思. 《茶花赋》就是“祖国颂”,如同《忆菊》一样.闻一多当年用菊花来象征祖国,因为这是“骚人逸士的花”,因为它“有高超的历史”,有“逸雅的风格”.诗人所“托”之物、所“言”之志,烙印着二十年代的时代风貌,也跟他当时的思想状况、美学理想紧密相关.杨朔用“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来象征祖国的面貌特色,因为他置身于一个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