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09,(23):66-67
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同属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列,代表了两大古老文明。这两大古老文明的接触始于古代犹太人流散进入中国之时。自那时起,中国成了一度失去祖国的犹太人可以安居乐业的国家。在中华大地上。中国人和犹太人在上千年的交往中友好相处,互相帮助,谱写了中犹友谊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犹太人善于经商,以"商业民族"著称于世,是世界公认的"第一商人"。全世界最有钱的企业家中,犹太人占了一半。美国百万富翁中犹太人三居其一。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前40名中,有18名是犹太人。犹太人仅占世界总人口的约0.3%,但却掌握着世界的经济命脉。全世界的金钱都在犹太人的钱袋子里。是什么让犹太人如此富有呢?答案是:布施。  相似文献   

3.
《塔木德》是一部启迪人类行为智慧的好书。它凝聚了上千年来2000余名犹太学者对自己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智慧的发掘、思考和提炼,是整个犹太民族生活方式的航图,是滋养世代犹太人的精神支  相似文献   

4.
<正>在以色列人与巴勒斯坦人间的紧张关系加剧之际,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市的胡姆斯吧的餐厅推出"以巴和平用餐计划",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在此餐厅共餐可享受五折优惠,为两个民族的人带来了片刻的休战与和谐。今年32岁的餐厅老板科比表示,若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愿意在该餐厅共同享用全球知名的中东菜,餐厅将给以五折优惠。2015年10月13日,他在该餐厅的Face book页面用希伯来文发帖写道:"害怕阿拉伯人?害怕犹太人?我们这里既没有阿拉伯  相似文献   

5.
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统计数字,2007年,犹太人占世界总人口的0.23%.根据这个数字,可以说,每500个人中会有1个犹太人. 在历史上影响最大的100个人中,有7%是犹太人.(你很可能猜到其中的一些名字:摩西、爱因斯坦、马克思、弗洛伊德、耶稣). 在美国的州长中,有4%是犹太人. 对历史和科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中,有16%是犹太人.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奇特的民族——在信仰、性格、习俗等方面既有犹太人的特点,又与穆斯林有共同之处。这就是卡拉伊姆人——我们这颗星球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但现已所剩无几,有绝迹之虞。全世界卡拉伊姆人现有2500人左右,其中俄罗斯境内有600人,另有900人居住在乌克兰,其余分布在立陶宛、波兰、埃及、以色列、美国等地……  相似文献   

7.
"宗教"和"科学"这两个文化范畴对于理解现代性的本质及其遗产最为重要,但我们现在理解的"科学"与"宗教"都是相对晚近的观念,是在过去三百年里在西方出现的,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科学"和"宗教"这两个概念起初都是指个体的内在品质或者说"德性",到了16世纪则渐渐成为首先通过教理和实践来理解的东西,成了命题式信念系统,这种客观化过程是科学与宗教之间关系的前提。关于科学与宗教的传统叙事,无论是冲突、独立、对话和融合,都无法刻画"科学"与"宗教"的关系。这是因为,"科学"和"宗教"并非划分文化领土的自明方式或自然方式,它们既不是人类的普遍倾向,也不是人类社会的必然特征,而是因为独特的历史情况而形成的。无论是持冲突观点,还是持融合观点,都同样巩固了"科学"与"宗教"的现代边界。  相似文献   

8.
近代科学早期的神秘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通常认为,近代科学的兴起标志着同中世纪文化的自觉决裂,她一经产生就与宗教神秘主义格格不入;国内有关的论述更是强调这种突变的性质。然而事实上,近代科学早期有着非常复杂的文化背景,包括各种宗教意识和神秘氛围的渗透。关于宗教对近代科学的影响已见有不少议论,而就神秘主义与之的关系则多语焉不详。考虑到天文学和医学是中世纪和近代早期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两门主要学科,本文拟以它们作为例证讨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二战时期的三大元凶之一--阿道夫·希特勒大力推崇日耳曼民族主义,残酷屠杀犹太人.他甚至将犹太和俄罗斯音乐家驱逐出第三帝国的音乐厅,还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宣称,犹太人没有自己的独立文化,俄罗斯人是下等民族.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希特勒其实非常痴迷犹太音乐,他甚至秘密收藏俄罗斯和犹太艺术家的唱片.  相似文献   

10.
旭阳 《科学大观园》2011,(16):11-13
犹太民族的历史堪称世界史书上最百转千回、跌宕起伏的一段篇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犹太人所遭遇的和它所创造的每一端都已达到人类文明的极限。而这个传奇的民族以不可尽数的时间、金钱和生命换来的家园——以色列,也在不断的争议与周遭阿拉伯国家不安和警觉的目光中走过了62年的岁月。对旅行者来说,即便浅行以色列,若不耽读这个民族的文化历史,那便如同一场错过。  相似文献   

11.
宗教与科学的本质对立及其功能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宗教和科学关系在现象层面表现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没有一个恒定的模式。从本质上看,宗教和科学则存在世界现和方法论的对立。宗教神学本质上是以信仰超自然方量为核心的信仰主义体系,把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归结为神的意志和表现,而近代以来的实证科学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中断了自然和上帝之间的传统联系,只要科学继续沿着这一道路走下去,那么,宗教与科学之间就会存在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鸿沟。但是,宗教与科学的本质对立,只是就学科之间的关系而作的形式逻辑判断,并非对人所作的价值判断。人是决定宗教价值和科学的价值的主体和关键。无论是宗教还是科学,都是人类的“自我设计”,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从认识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等方面,我们将发现宗教和科学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人的客观需要的两种相互补充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2.
你在害怕伊朗吗?笼罩在伊朗核计划之上的战争乌云或曰趋临近的天启,从没像现在这样浓重或者说预兆不祥。您完全可以当故事听:阻止一个狂热的、有自杀倾向的宗教政体获得末世大决战终极武器(核武器)的窗口正在快速关闭。数月之内,一些政客声称,以色列或者美国、或者两国联手为了消除这个犹太人国家的"生存威胁",他们除了进攻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与宗教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两种不同形式,社会实践是科学与宗教的本源。科学与宗教具有本质的区别,但是科学理论的基本假设必然包含宗教因素。由于科学和宗教之间存在这样的区别和联系,因此我们应该从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来理解二者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宗教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出发点上,顺应主义思维方式与意志主义思维方式;目的论上,实用主义思维方式与认知型思维方式;方法上,辩证思维方式与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路径上,向内求的思维方式与向外求的思维方式。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在于:中西方宗教形成的土壤不同,特别是自然禀赋以及由此产生的生产方式的不同。宗教思维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这种差异深刻地影响了主体对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认识和改造,即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06,(16):30-32
印度洋地震和海啸的后遗症将继续影响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民族和国家关系。虽然它是一场天灾,人类无力抵抗,但共同历难的经验,会使那些因宗教和种族冲突,而导致的错综复杂矛盾得到舒缓,促进人们相互合作。  相似文献   

16.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12,(20):57-5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不少民众都在暗中收听"敌台",其中犹太人就是之一。那他们为何喜欢收听外国电台?要准确地回答这一问题,就不得不对二战中和战后初期苏联犹太人的实际状况作一简要介绍。其实自从1939年8月斯大林与希特勒签定"苏德互不侵犯协定"到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政府就对其境内的犹太人实施了压制政策。在斯大林执政时党内领导人的更替已经体现出对犹太人的压制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系统机制看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社会系统机制的新角度,较有独到见解地分析知了宗教与科学的三大社会历史关系及其特征。认为宗教与科学这两大社会子系统在社会大系统中存在着一种双向互动的作用机制,宗教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载体,它与科学之间即有相互竞争,排斥一面,又有彼此依托,互相促进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8.
苏丹风俗     
阿彬 《科学大观园》2009,(20):14-15
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濒临红海,国土面积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由于地处热带,终年炎热少雨。早在公元前,苏丹境内就已经有原始部落定居,从事简单的农耕和狩猎,是非洲地区历史悠久,拥有光辉灿烂古代文化的古老国家之一。苏丹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有六百多个部族,大体上可划分为北部和中部的阿拉伯人,南部的非洲土著黑人。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一部分人信奉基督教和拜物教,因此苏丹的风俗礼仪因民族、区域和宗教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他即不是纯粹的阿拉伯家园,  相似文献   

19.
张朝 《科学大观园》2009,(16):23-23
按照犹太教的教义,一个犹太教徒死后只有在举行了葬礼之后才能进伊甸园。犹太教在犹太人生命的每个重要时刻,如出生、青春期、结婚和死亡等阶段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整个过程就像是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礼仪体系。  相似文献   

20.
冯友兰提过一种看法:中国哲学家不需要现代科学。这种观点从未得到过学术界的讨论。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自然观念的存在分析来进行这样的考证。文中以《庄子》和《中庸》为基础,对道家和儒家中国式的存在关怀以及它们为何对现代科学观念下的科学研究不感兴趣进行考察,并支持这样一种观点:这两部著作中包含了一种终极关怀;这种终极关怀与作为现代科学基础的终极关怀完全不同。为了佐证这一观点,文中对徐光启和伽利略进行了简要比较,并提出这样一个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我们不得不透视作为现代科学基础的宗教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