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中学数学教学的迫切要求,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始终都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那么,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呢?本文就此问题加以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2.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基础,是学生写作的启蒙阶段,尤为重要.本文从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基本手段、有效手段、重要手段、直接手段入手,谈几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是综合检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主要手段,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本文就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谈几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根据学校体育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提出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因此,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独立分析,综合形成新联系,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是开发人潜能的需要,是教育改革后体育教学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核心.本文章就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进行了简单的叙述.  相似文献   

6.
情感态度是指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常常对语言知识关注多,而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关注少.在认知探究、认知深化和认知运用中,教师应创设诱发积极情感和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以催生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7.
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文章就围绕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8.
"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使其陶冶情操、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左琦 《科学之友》2007,(16):109-110
通过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举例,论述激发学生兴趣并发挥其主体作用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0.
侯铭铎 《科学之友》2008,(8):125-126
文章探讨了如何通过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改变教学方式、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主性,并重点提出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如今的教育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英语教育愈显重要,而英语写作是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交际能力的重要体现.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写作学习的现状及其原因,并对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进行了浅述.  相似文献   

12.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部分,它的改革应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为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分析笔者在职业教学中的探索和尝试,提出了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4.
情感是语文课堂的灵魂,也是语文课堂"气"之所在.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素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导读、品读、研读、诵读构建一曲语文课堂的情感之歌,让学生心灵自由地飞翔.  相似文献   

15.
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能力:一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三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丰富的情感;四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呢?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为信息的交流、传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它也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合理利用网络成为保持社会安定、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必须正确的引导大学生使用网络,避免各种负面不利因素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武侠小说在大学生中流传甚广.文章从文化的视角对大学生喜读武侠小说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地剖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探寻这一现象背后深刻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的素质、组织严密的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3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