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井间地震偏移速度扫描和反射波超级叠加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井间地震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观测系统和井间地震波场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处理井间地震资料的新方法,由理论推导得到了井间反射波的放行时方程。利用井间地震特有的共偏移距道集,找出了适宜于分析井间地震偏移速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利用共偏移距共反射面元叠加提高叠前地震资料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利用部分共偏移距共反射面元(CO CRS)叠加提高稀疏低信噪比叠前地震资料质量。通过多参数的COCRS旅行时公式计算得到部分叠加的CRS超道集,对数据进行规则化,以利于以后的常规处理如速度分析、叠前偏移等。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与原始地震数据相比,对经过部分CO CRS叠加处理后的叠前数据进行偏移,不仅提高了偏移剖面的信噪比,同时改善了同相轴的连续性,获得了较好的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3.
张凯  殷裁云  徐延勇  李晓婷 《科技信息》2010,(25):329-330,312
根据处理给出的偏移数据体,通过整理钻孔资料和地质资料,构建起勘探区的地质模型,利用测井资料对地震反射波进行层位标定,确定需要解释的地质层位与地震层位对应关系,进行地震层位追踪解释,然后利用三维可视化、相干体等多种属性对目的层的反射波进行分析,确定勘探区内的断层、陷落柱等地质构造,并根据钻孔数据求取速度信息,最终把时间层位转换成深度层位,为矿方提供可靠的构造成果。结果表明,通过上述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能快速、有效的圈定5米以上断层,直径20米以上的陷落柱和10米以上的褶曲。  相似文献   

4.
复杂目标浅层地震反射法观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地研究了复杂介质条件下浅层地震反射法探测中,多次覆盖、最佳时窗、最佳偏移距及极小偏移距等观测技术在探测复杂目标特别是小目标时存在的局限性;研究了如何获取和识别浅层特别是超浅层介质中复杂目标的有效反射波、提高分辨率的问题.此外,针对水平层状介质模型的理论时距曲线,分析了最佳时窗技术应用中最佳偏移距选择的问题,对水平薄层模型的3种等偏移观测曲线进行了比较分析.针对浅层反射法探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反射波观测技术--多偏移距等偏移观测方法。以提高浅层反射波法分辨复杂目标的能力,这对于增强浅层地震反射法解决浅层特别是超浅层介质探测的适应性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实践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井旁裂缝几何特性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实验模拟法研究了井旁地带多个平面裂缝和单个一般形状裂缝对纵波的反射 ,应用二维地震勘探中的绕射扫描偏移叠加技术对实验测量的反射波波形剖面进行了处理 ,获得了井旁介质结构的平面图像 ,确定了井旁裂缝的倾角、尺度和位置等几何特性。结果表明 ,运用绕射扫描偏移叠加技术对裂缝反射波的处理结果与实际实验中裂缝的布置结构一致。  相似文献   

6.
黑59井区井间地震资料解释方法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井间地震作为油气田勘探开发领域内一项新的地震技术,具有分辨率高、储层描述精度好等特点.本文应用井间地震资料的解释方法,对吉林油田黑59井区的井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解释成果在油田开发中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作为复杂地表条件下的城镇区域三维地震勘探(炸药震源)中,最关键的技术难点在于三维地震观测方法不能按常规观测系统实现,因爆炸安全因素的限制,许多地方根本无法布设地震激发炮点,只能大距离炮点偏移或直接丢炮,严重影响采集资料的质量及地质任务完成。非纵观测系统是一种不规则的束状观测系统,适合城镇三维地震的观测系统布设方法,它能有效地改善了反射面元的均匀性、保证了叠加次数、减小了剖面缺口及浅层资料品质的提高,从而为提高叠加效果及成像精度奠定了基础。对炮检点布设困难的复杂地表及大型障碍物地区的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效果是明显的、有效的,为这类地区应用炸药震源进行三维地震采集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8.
武智平 《贵州科学》1990,8(3):19-25
深部地质构造决定着地震记录的面貌。区域地震测线方向与构造方向关系极为密切。弯测线区域地震反射波提供大致的构造输廓,因测线方向不垂直构造线;弯测线CDP是面元内若干道集的叠加;CDP分布在输出线的两侧,呈折线状,构成一近百米宽的CDP带等。黔南桑郎地区泥盆系(D)与寒武系(∈)为角度不整合,属华南加里东褶皱基底类型。地表构造与反射波之间的不协调(非不整合)现象可能引起之原因、区域和面积地震勘探测线的选定不可忽视已知构造特征。地震勘探是研究深部的地质构造的一种有效手段。做好地质构造解释必须掌握区域地质、钻井资料,还需掌握或了解地震勘探过程中采集、处理和反射波追踪对比的专业知识。这对深入研究地下地质构造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9.
过去,在地震资料数字处理中,实现反射波偏移归位的普通偏移迭加方法是以几何地震学的射线理论为基础的。波动方程偏移则是建立在波动方程理论基础上,以实现反射波自动偏移归位的一种新的处理方法。 波动方程偏移可以保持反射波的频率成分和反射特征,并能改进复杂地区的地震资料,例如较为精确地确定断层面,比较清晰地反映出不整合面下的构造,因而波动方程偏移对于亮点资料的处理及解决古潜山问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波动方程偏移有两种基本的实现方法——有限微分法(差分法)和克希霍夫积分法。这两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克希霍夫积分法对大倾角的反射界面的偏移归位效果较好;有限微分法对随机干扰的压制较强,因而其结果的信噪比较高。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型数据的噪声能量对叠加、偏移结果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震资料中不可避免地存有噪声,噪信比(噪声能量与信号能量之比)可能对地震成像造成致命的影响。根据自行设计模型,采用正演方法生成138炮记录,在这些单炮上分别加上不同能量的随机噪声和相干噪声,并应用模型速度进行NMO校正、叠加或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不同能量的随机噪声对叠加结果的影响分析,同能量随机噪声和相干噪声对叠加结果的影响分析,同随机噪声能量对叠加和偏移影响分析及同能量随机噪声、相干噪声对叠前深度偏移结果分析。这种分析建立在信噪比已知、速度已知、叠加及偏移算法已知的背景下,因而具有较高的准确度。最后,根据这些实验分析,得出各种不同噪信比的噪声对叠加、叠前偏移的影响进行给出定量结论,以期对地震资料处理中去噪技术的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在对深度域的井间地震资料进行地质解释时,用于层位标定的合成记录必须是深度域的。对深度域的地震资料合成记录制作方法进行了探讨。总结归纳深度域合成记录制作过程应包括:(1)利用声波、密度等测井曲线进行层位划分并建立深时关系,根据多层介质反射系数的波动方程推导公式,求取频率域的反射系数;(2)对时间域的井旁道记录利用同态反褶积方法提取地震子波,得到频率域的子波谱;(3)利用频率域褶积模型计算合成记录,作反傅里叶变换得到时间域合成地震记录,再根据时深关系求出每个时域采样点对应的深度点,按照所要求的深度采样间隔进行重采样,得到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应用实例表明,利用该方法制作的合成记录与井旁道的吻合程度较高,可以用于井间资料的层位标定。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地震约束反演及相干去噪时相邻道间相关分析的精度,首次提出了一种新的相干扫描分析方法。在扫描时使用变化的时窗长度和时窗端点,通过加权求和扫描寻优,实现了包括反射波组平移、伸缩、增减等多种变化情形在内的复杂道间关系的描述。该方法为约束反演时,通过横向外推获得无井地震道的约束条件提供了更加精确的方法。对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都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在证明典型跨孔方式所获投影数据提不完全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四种在采用离散图像重建技术进行地震透射波走时反演层析成像时的完全投影数据的采集系统,并比较了四种采集系统所获数据在迭代反演时的收敛速度,最后给出了模型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对油所了的需求,必须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这就是要提高地震勘探的分辨率,方法,采用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处理地震勘探数据,提高地震剖面的分辨率,建立数字信号重色技术和短时傅立叶变换技术联合重构高分辨率地震剖面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地震数据处理中存在的数据交换效率低的问题,在分析传统地震数据文件存取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内存映射的方法对地震数据处理.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基于内存映射的地震道集数据的存取效率高于传统方法近3倍,其中以全局方式映射地震道集数据耗时最短、效率最高.基于内存映射的地震道集数据存取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提高了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当薄互层较发育时,利用地震资料对储层的含油气性进行预测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发展高精度的时频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储层内的烃类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基于反褶积广义S变换的新时频分析方法;该方法将信号的广义S变换谱与窗函数Wigner-Ville分布进行二维反褶积,可得到信号Wigner-Ville分布。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可知,该方法与传统的时频分析方法相比,不仅克服了传统时频方法采用固定时窗分析信号的局限,并且具有更高的时频分辨率。三维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时频方法,该方法适用于非平稳的地震信号分析;在薄储层预测方面更具优势,进行烃类检测的可靠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17.
吉林油田西部斜坡地区由于地表及地质条件复杂,又是勘探空白区,其资料处理的难度是吉林油田处理历史上罕见的。针对该区的资料特点,对各套处理系统进行探索和应用,研究出了一套适合地表条件复杂地区的二维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地质模型网格剖分中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的实现及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震勘探方法的核心就是对地震波数据的采集、处理和解释,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地下的地质构造.整个勘探过程中,数据处理的难度最大,难点在于数据量大、运算量大.网格剖分由于其本身算法的繁琐和易错性成为整个数值模拟过程中的瓶径.选择并实现可根据少量的输入数据生成同时满足通用性与健壮性要求的网格数据的剖分算法具有重要实用意义.本文提出了地质模型数据不规则网格剖分算法的思路,并实现了经过优化的Delaunay三角形网格剖分算法。  相似文献   

19.
三维时频分析方法在地震层序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传统时频分析方法的基础上 ,根据小波变换理论提出了利用小波变换对地震剖面进行三维时频分析的方法。首先将二维地震剖面变换成x t f三维数据体 ,根据振动能量在一定时间内沿频率方向作定向变化的特性来确定沉积旋回的类型。利用f t切片划分沉积旋回 ,在一定频率范围内改变滤波档可以得到具有某种稳定性的剖面 ,利用这些剖面可以识别旋回之间的界限。再以此为基础 ,利用x t切片进行层序界面的追踪和构造断层的拾取。利用小波三维时频分析方法划分的沉积旋回和物性变化规律可以进行层序界面追踪 ,并进一步确定储层范围。这种方法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多维时频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定量研究地震波在疏松介质中的吸收效应及补偿条件尤为重要。根据塔里木盆地针对性施工的微测井原始资料,采用频谱比法计算表层品质因子的分布规律;应用地震波在粘弹性介质中的传播机制,符合线性吸收机制原理,采用相移法在频率 空间域对地震波在疏松介质中的传播,进行正演及吸收衰减补偿的数学模拟。结果表明:疏松介质对地震波的高频吸收衰减,只有在特定的表层地震地质条件下,才能通过后续补偿处理得以恢复,给出了完全补偿这种吸收衰减效应的条件,为沙漠地区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合理上限提供了理论模拟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