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甘肃定西马铃薯主粮化品种引种比试及营养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丰富甘肃定西马铃薯主粮化种质资源和推广主粮化品种的种植,对比试的9个马铃薯品种采用随机区组比较试验,用Excel2003和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统计和方差分析比较品种农艺性状,用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分析品种营养品质.结果表明,9个品种生物学性状良好,在定西地区种植均能成熟.根据抗旱性、产量性状、营养品质分析等指标综合筛选出陇薯8号、陇薯10号、定薯1号、陇薯3号等4个品种良好.  相似文献   

2.
以4种主粮化品种马铃薯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马铃薯的营养成分及其淀粉的糊化性质、膨胀度、溶解度、冻融稳定性等功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马铃薯的营养成分含量不同;不同品种马铃薯淀粉膨胀度和溶解度与温度有关,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不同品种马铃薯淀粉经一次冻融后析水率也有差异,析水率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不同品种马铃薯淀粉直链淀粉质量分数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对国内28份、国外30份超甜玉米品种在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SSR分子标记3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国内、外超甜玉米品种在农艺性状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国外超甜玉米品种在株型、穗部性状等方面比国内的品种有优势;(2)国内、外超甜玉米品种在品质性状方面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国外超甜玉米品种在甜度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3)国内、外超甜玉米品种在分子水平上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4.
试验用不同辐射剂量的^60Co-γ射线对马铃薯品种L-55、T-66的休眠块茎进行辐射诱变,以期选育出优异的种质资源或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辐射剂量对同一马铃薯品种M2代群体主要农艺性状产生的变异程度不同;同一辐射剂量对不同马铃薯品种M2代群体主要农艺性状所产生的变异程度不同。^60Co-γ射线诱变在改良一些性状(早熟、抗病性、高产、叶绿素含量)上比较有效。马铃薯的大多数突变都是隐性突变,对马铃薯进行辐射诱变育种难度较大。^60Co-γ射线诱变马铃薯的适宜照射剂量为10~15GY,从M2后代群体中评价出41个优株系供进一步鉴定,^60Co-γ射线诱变马铃薯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育种手段。  相似文献   

5.
试验在同等施肥条件下,对比研究了农大108、哲单14等14个玉米品种之间在不同生育期内的株高、茎粗、穗位高等农艺性状的特征,通过LSD和SSR分析法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测验,根据不同品种间在不同时期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确定了不同玉米品种的利用类型.  相似文献   

6.
陕西引种早实核桃的生物学性状与营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西引种的5个早实核桃品种的生物学性状与营养成分进行研究,测定引种地与原产地核桃果实的生物学性状和营养成分,并与陕西乡土晚实核桃以及其他油质坚果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引种的5个早实核桃品种主要营养成分均高于杏仁、榛子、腰果,生物学性状引种地与原产地基本相同;与陕西乡土晚实核桃相比,主要营养成分差异不显著(P>0.05),果实性状好,丰产期提前5a以上.经综合分析,陕西蓝田县、周至县为早实核桃生态适应区,黄龙县、宜君县为生态较适应区.  相似文献   

7.
为丰富小麦的遗传背景、提升小麦的品质,以来自于以色列Hermon地区的110个野生二粒小麦为供试材料,分别于2009年和2014年进行盆栽和田间种植,并测定其农艺性状和籽粒多组分营养成分,以发掘新的基因资源.结果发现,不同种植环境对小麦籽粒的总酚和总类黄酮含量并无显著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农艺性状与籽粒多组分营养间呈负相关.以与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GPC)两个基因GPC-B1和Fd-GOGAT连锁标记作为单体型(Haplotype),分析该野生小麦群体,发现此群体在两个标记中有分离.不同单体型组别间比较结果证明,以上两基因不仅可显著影响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还对野生二粒小麦穗长和芒长有明显影响.盆栽与大田种植环境对野生二粒小麦农艺性状及大部分籽粒营养组分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2个籼型裟光温敏核不育系和7个粳型广亲和品种为材料,按NCⅡ设计配制杂交组合,获得亲本、F1及F2代的籽粒群体,对8个主要品质性状和6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按混合线性模型的分析方法对品质性状与农艺之间的遗传方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籼粳亚种间杂交组合中,稻为理化品质性状与植株农艺性状之间遗传协方差大都不直接加性/母体加性协方差,外观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协方差则主要是直接加性/母体加性协方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2003年在永昌种植的九个春小麦品种对其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在穗长、小穗数、株高上有显著差异,而有效分蘖、株粒重和产量则无显著差异。从各农艺性状对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中可以看出株粒重对产量的影响最大,穗长次之,小穗数和有效分蘖及株高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0.
籼粳杂交稻米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协方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个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和7个粳型广亲和品种为材料,按NCⅡ设计配制杂交组合,获得亲本、F1及F2代的籽粒群体,对8个主要品质性状和6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按混合线性模型的分析方法对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协方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籼粳亚种间杂交组合中,稻米理化品质性状与植株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协方差大都为直接加性/母体加性协方差,外观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协方差则主要是直接加性/母体加性协方差和母体加性/母体加性协方差,细胞质效应协方差也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1.
1997年春季在广西大化县七百弄石纯和北景缚的万塘,百洞进行进行日本马铃薯品种:97001、97002、97003引种试验。结果是3个品种在3个不同生态条件产能成活,无病虫害发生,都有开花习怀。品种97003平均株高50.3cm,分枝2-3个,比其余2个品种长势好。播种至出苗时间需要25d-27d;营养生长时期;品种97002,27.6d,品种97001,26d,品种97003,24d;生殖生长时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主栽优良甘薯品种的茎尖培养脱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重庆市大面积推广的优良甘薯品种进行茎尖脱毒离体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对来源于薯块萌发芽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其成苗率最高,达53.2%;连续两次进行茎尖培养可明显增强脱毒效果;对于甘薯病毒病的检测,反转录PCR法(RT-PCR)比硝化纤维素膜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NCM-ELISA)更灵敏和可靠。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品种马铃薯加工鲜湿面条的适宜性,从流变学特性、烹调特性、质构特性等方面分析了13个马铃薯主栽培品种全粉原料对鲜湿面条产品品质的影响,并研究了马铃薯全粉糊化特性与鲜湿面条品质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3个马铃薯品种中布尔班克全粉在糊化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膨胀度、耐剪切能力、热稳定性、硬度、凝胶强度、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由其制作的面团筋力最强,且鲜湿面条产品烹调特性、质构特性等指标优于其他品种,因此认为,13个主栽培品种中布尔班克适宜加工为马铃薯鲜湿面条。相关性分析表明,马铃薯全粉的峰值黏度与鲜湿面条品质显著相关,可以作为筛选加工鲜湿面条的马铃薯品种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旨在为马铃薯鲜湿面条品质评价和加工鲜湿面条的马铃薯专用品种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云南马铃薯储藏害虫及其特征描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查发现云南储存马铃薯中的3种储藏害虫,经鉴定分别是马铃薯块茎蛾Gnorimoschema operculella,康氏粉介Pseudococcus comstocki和食酪螨Tyrophagus sp.,并描述了它们的形态特征.害虫主要危害马铃薯的芽,3月达到发生高峰期.  相似文献   

15.
《武夷科学》2019,(2):91-96
对食用型甘薯广薯87、泉薯10号、苏薯16号、赣渝3号等8个品种(系),在江西红壤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广薯87、泉薯10号和浙薯21号产量较高,产量均超过30 000 kg·hm~(-2);苏薯16和泉薯10号,熟食味评分较高,8个品种(系)烘干率均在20%~27%;对甘薯农艺学性状、产量以及食味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甘薯叶长与叶宽,大薯率与中薯率,纤维感同甜度和香度呈显著正相关;甜度、香度和粘度之间,纤维感与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小薯率与大、中薯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薯块农艺性状、鲜薯产量、熟食味等指标分析得到,适宜江西地区种植的甘薯品种有泉薯10号、广薯87、浙薯21号和紫薯品种宁紫1号。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施肥量和密度组合处理条件下,以青薯6号为试验材料,分别于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和成熟期测定了马铃薯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组合对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前期大于后期。在低施肥量范围内,叶绿素含量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当施肥量达到纯N:184 kg/hm2,P2O5:112.13 kg/hm2,K2O:67.5 kg/hm2时,叶绿素含量最高,之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开始下降,但随着密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有不断降低的趋势。氮、磷、钾、密度对初花期马铃薯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的各个因素组合的选优与总叶绿素相同。叶绿素总含量最高为1.85 mg/g,相应的最优肥料密度组合的施肥量和密度分别为纯N:184 kg/hm2,P2O5:112.13 kg/hm2,K2O:67.5 kg/hm2,密度:6万株/公顷。初花期马铃薯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总含量、盛花期、终花期的叶绿素总含量与马铃薯块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差异,初花期马铃薯叶片叶绿素b含量与马铃薯块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差异,并与理论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高。  相似文献   

17.
凉山州气雾栽培法生产微型马铃薯营养液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原原种气雾栽培法是一种新型的无土栽培技术,相较传统栽培方式,具有较多优势。调控营养液营养元素是获得马铃薯原原种高产的关键技术。以马铃薯"米拉(Mira)"品种的脱毒试管苗为试验材料,在水培壮苗培养阶段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改良霍格兰营养液中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硝酸铵的比例进行了优化。优化后(即优化霍格兰)的营养液中三者的比例为:硝酸钾645 mg/L、磷酸二氢钾230 mg/L、硝酸铵120 mg/L,采用此营养液用于后续的原原种气雾栽培试验。优化霍格兰在雾培马铃薯植株生长阶段与改良霍格兰和荷兰配方相比,株高和叶面积显著增加,但是匍匐茎数和匍匐茎分枝数低于后两者。在雾培马铃薯结薯期,与营养液中采用230 mg/L磷酸二氢钾喷雾相比,330 mg/L磷酸二氢钾喷雾可显著增加单株结薯数,530 mg/L的磷酸二氢钾喷雾可显著增加单粒重和最大单薯重。雾培马铃薯的不同生育时期可采用不同的营养液,但需要加以验证才能用于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8.
甘薯叶片衰老的生理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处于不同衰老时期的甘薯叶片为材料,研究了与衰老有关的多项生理指标的变化,比较了品种间抗衰老能力的强弱。结果指出,用能量(ATP)耗损的观点结合其与气孔开闭运动的关系的研究,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叶片衰老机制的有益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以马铃薯晚熟品种青薯3号脱毒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试管苗植株不同部位外植体的快繁效应,结果表明:连续培养3代试管苗株高、叶茎色、叶宽、单株叶片数、单株有效茎节数、单株根数、平均根长、植株鲜重和干重等生长参数均以植株中部外植体最高,基部外植体优于顶部;中部外植体的单株有效茎节数比基部和顶部分别多4.6和2.6个。  相似文献   

20.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以重庆主栽品种的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转化条件(菌液浓度、感染时间、预培养及共培养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以及选择压和培养基对抗性愈伤出芽的影响,初步建立了马铃薯品种"台湾红"和"Spunta"的遗传转化体系并获得了转化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