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炳欣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5,(4):61-62
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加强.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而不断推陈出新的环保技术与不断发展壮大的环保产业则将循环经济理论落到了实处。那么.作为中国高新技术研发与推广重要方面军的高等院校.在环保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哪些作用,还有哪些需要加强之处?就此问题.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采访了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技术部副主任宋安宁先生(以下简称宋)。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资源的大量消耗和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问题,指出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实行循环经济的重要性,介绍了循环经济的起源及其发展现状,提出依靠科技进步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从关键技术、政策、资金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全国各地都在进行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园区的产业发展定位雷同模糊。以庆阳市为例,从宏观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庆阳市市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对庆阳市市域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进行综合定位,以期更好地指导庆阳市市域工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5.
张克坚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36):59-61
从面临的重大机遇和具备的资源优势两个方面分析了蓬莱市发展葡萄及葡萄酒产业的有利条件,探讨了蓬菜市葡萄及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7.
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经实践证明是取得经济和环境双赢局面的必然选择。为改变江西省经济发展受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严重制约的现状,必须走推广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之路。就江西省推广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相关理论的论述,对日本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所取得成功检验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正确的政策建议和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基本原则、根本目标和重要途径,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原崛起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酒业市场上对于葡萄酒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那么面对不断上升的需求,我们的供方和政府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和行动来面对? 相似文献
11.
经济学家认为:“我们肩上的责任,不仅要对我们自己和孩子们负责,而且要对今天尚未出生的未来后代负责”,“我们的目标是持续的、符合环境保护的发展”,“既能节约能源和资源,又能保护环境的工艺技术,乃是生活富裕和增强竞争力的关键”,也只有这样,“才具有长远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曹韩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11(7):25-30
云南省拥有丰富的硅矿资源,科学、可持续发展硅产业已成为云南省工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传统的硅产业属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随着云南省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确立,硅产业的发展面临重大变革。发展硅产业要建立在循环经济的模式下,要尽可能地减少环境负荷。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对当前云南省硅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借鉴硅产业发达地区的经验,对云南省建立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硅产业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构建我国循环经济的支撑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循环经济的构建须从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推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加快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开发和鼓励公众参与等方面推进。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贵州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存在发展模式、动力机制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阻力,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以产业集群为依托的循环经济工业园体系、构建煤炭产业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利益驱动机制以及建立比较完善的煤炭产业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等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将食用菌作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中心产业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岩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20):121-122
阐述了食用菌产业的经济作用和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介绍了各省发展食用菌的战略和路径,实现了食物链和生态链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计算了河南省2000年至2005年期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其差值。计算结果表明,2000年至2005年期间河南省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均低于人均生态足迹,即出现生态赤字。针对生态赤字问题论证了河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河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些对策建议,为河南省发展循环经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