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NBS/H2SO4-HOAc体系对一系列具有不同双钝化基团的芳环化合物直接溴化,得到了较好的结果.考察了影响该反应的因素,如硫酸与乙酸配比、反应温度、加料时间和NBS与原料配比等,确定了最佳的条件.在硫酸与乙酸为6∶1、反应温度为45℃、加料时间为8 h、NBS与原料1,3-双三氟甲苯配比为1.15∶1时,收率达93.1%.  相似文献   

2.
采用Job′s法测定甲硝唑与β-环糊精的包合比,并通过相溶解度法研究不同温度下β-环糊精与甲硝唑的包合常数、增溶倍数和热力学函数.结果表明,甲硝唑与β-环糊精包合比为1∶1,在不同温度下,相溶解度图呈现A_L型,而包合常数和增溶倍数均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包合过程的熵变ΔS、焓变ΔH及自由能变化ΔG均为负值,说明包合反应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焓变是包合反应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合成法在Si O2-Fe2O3-Co O-(TEA)2O-H2O-NH4F体系中合成了Fe-Co-β沸石,运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差重-热重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技术对所合成的沸石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影响Fe-Co-β沸石合成的因素,考察了Fe-Co-β沸石对H2O2氧化苯乙烯反应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按化学组成(物质的量比)n(Si O2)∶n(Fe2O3)∶n(Co O)∶n[(TEA)2O]∶n(H2O)∶n(NH4F)=60∶(0.25~0.5)∶(1.0~3.0)∶(15~18)∶(650~750)∶(30~45)配制初始反应混合物,晶化温度140℃,晶化时间11 d,可以制备出结晶良好的Fe-Co-β沸石.所得Fe-Co-β[Si/(Fe+Co)=24]沸石在H2O2氧化苯乙烯的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在最优反应条件下,苯乙烯的转化率约为92.6%,苯甲醛和苯乙醛的选择性分别约为71.4%和28.6%.  相似文献   

4.
以湿法技术制备了诺卡酮的β-环糊精和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通过1H-NMR及红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了鉴定,最后采用荧光光谱法计算热力学参数.结果发现: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与诺卡酮以1∶1形成包合物,客体与包合物图谱有显著的差异,包合过程均有负的△G和正的△H、△S.  相似文献   

5.
分别以白炭黑为硅源,四乙基氢氧化铵为模板剂,硫酸钛为钛源,氯化钴为钴源,氟化铵为矿化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在SiO2-CoO-TiO2-(TEA)2O-H2O-NH4F体系中合成了Ti-Co-β沸石,运用XRD、IR和SEM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影响Ti-Co-β沸石合成的因素.结果表明,按化学组成(物质的量的比)SiO2∶CoO∶TiO2∶(TEA)2O∶H2O∶NH4F=60∶(0.5~3.0)∶(0.5~3.0)∶(16~18)∶(500~650)∶(30~40)配制初始反应混合物,可制备出结晶良好的Ti-Co-β沸石,合成的样品具有BEA拓扑结构,Ti和Co两种原子进入了沸石骨架.在以H2O2为氧化剂的氧化苯乙烯的反应中,考察了Ti-Co-β沸石的催化氧化性能,苯乙烯的转化率和苯甲醛的选择性分别可达71.3%和93.4%.  相似文献   

6.
以质量分数为30%的H2O2作氧化剂,在没有任何有机溶剂或助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考察了环境友好催化剂催化苯甲醛氧化合成苯甲酸的活性.结果表明,磷钨酸在苯甲醛氧化合成苯甲酸的过程中显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采用均匀设计法寻找反应的最佳条件是:n(苯甲醛)∶n(H3PW12O40)∶n(H2O2)=100∶0.7∶350,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4 h时,苯甲酸收率为83.46%.  相似文献   

7.
以4-羟基联苯为原料,在β-环糊精存在下通过Keimer-Tiemann反应一步合成了4'-羟基联苯4-羧酸.4-羟基联苯可以与β-环糊精形成包合物,包合物的形成是反应具有区域选择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用磷钨酸和氯化锌为起始原料合成了磷钨酸锌,并用来催化30%双氧水氧化苯甲醇制备苯甲醛的反应.讨论了焙烧温度、催化剂用量、氧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五种因素对催化活性的影响,从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同时还研究了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和在其他醇氧化反应中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以β—环糊精树脂为载体提纯肌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与β-环糊精反应,生成一种不溶于水、具有三维网状结构大分子聚合树脂。以这种树脂作为分离介质,采用柱层析的方法得到高纯度肌醇样品,并对β-环糊精交联聚合树脂的结构进行表征。对分离条件和聚合树脂的性质对肌醇纯度的影响规律加以讨论,找出优化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从热力学观点出发,阐述以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作为扑热息痛的包合载体时,包合反应的热力学函数(Kc,ΔHθ,ΔSθ及ΔGθ).采用相溶解度方法测定扑热息痛与HP-β-CD的包合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扑热息痛的浓度随HP-β-CD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相溶解度曲线为AN型);HP-β-CD与PA的包合反应为放热反应;HP-β-CD与PA的包合反应为热力学驱动,低温时增溶效果较高温时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PVB、β-环糊精为碳源,对制备的LiFePO4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时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B、β-环糊精对LiFePO4的晶体结构没有影响,PVB为碳源制备的LiFePO4的颗粒粒径要比β-环糊精的小,导电性能、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2.
以2,4-二氨基苯酚盐酸盐和对氨基苯甲酸为原料在多聚磷酸中合成了高纯度的5-氨基-2-(对氨基苯)苯并恶唑.用正交实验设计对该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最优化的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200 ℃,反应时间5 h,P2O5质量分数为84%.产品产率较高,可达90%以上.并对产品的纯化方法进行了改进,用甲醇作为重结晶溶剂,得到...  相似文献   

13.
以叔戊苯、苯酐为原料,在AlCl3催化剂作用下,经过Friedel-Crafts反应制备得到了2-叔戊基蒽醌,考察了反应温度、溶剂和发烟硫酸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AlCl3的催化作用下,当温度为15℃,氯苯与苯酐的摩尔比为13∶1,反应5h,2-(4-叔戊基苯甲酰基)苯甲酸(ABB酸)收率最高可达80.1%;在关环反应中,当20%的发烟硫酸与ABB酸摩尔比为50∶1,反应2h,2-叔戊基蒽醌收率为82.5%.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三氧化铬/硅胶氧化试剂的制备方法,以苯甲醇选择性氧化成苯甲醛为探针反应,考察了载体、制备方法、活化条件及微波处理对氧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载体对氧化剂的活性影响很大,不同载体制得的氧化剂活性顺序为HZSM-5<HM-2,石英砂,NaY<CrO3<硅藻土<硅胶;微波可有效地促进载体试剂的活化,大大缩短活化时间,提高氧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首次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体系中β-环糊精(β-CD)与表柔比星(EPI)的超分子包合行为.考察并讨论了温度,时间和β-CD浓度对包合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EPI与β-CD形成1∶2的超分子包合物后,包合物荧光强度相对于EPI增大近一倍.在36℃,pH=7.4时,包合常数K=8.14×103(L/mol)2.最后通过改变pH值考察了表柔比星从β-CD空腔中的释放速率,当pH分别为5和7.4时,5h内EPI的累积释放率分别达到了36.1%和26.1%,该研究结果对于表柔比星的缓释临床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葡萄糖作为碳源,Fe_3O_4为磁核,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粒径均一的磁性碳微球,并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偶联剂,表面接枝β-环糊精(β-CD)衍生物,通过IR,SEM,TEM,VSM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β-CD/Fe_3O_4@C微球直径约为5μm,具有较好的单分散性及磁感应能力,表面存在的β-CD分布均匀.同时,通过对其吸附性能的研究表明,该复合材料对5种色素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和选择性,90 s即可达到吸附平衡状态,最大吸附量可达4.24~6.64 mg·g-1,可以满足食品和环境样品中色素的确证和多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β-环糊精在以水为溶剂从绿茶中提取茶多酚的辅助作用,考察了β-环糊精用量,温度,时间,以及超声波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β-环糊精对茶多酚的溶出速率和提取率都有较明显的改善,70 ℃超声震荡8分钟茶多酚的提出率高达27.2%.  相似文献   

18.
香茅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香茅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通过红外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理化鉴别,发现包合物的红外光谱与混合物的谱图具有较显著的差异,考察了溶媒、温度等因素对包埋率的影响.采用β-环糊精作为新型的辅料,在开发药物新剂型等方面有广泛的研究,而包合作为新的技术在日用香料领域进行探索,也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丙酸或DMF作溶剂,用邻羟基苯甲醛、苯甲醛与吡咯反应合成了5-邻羟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探讨了反应温度、溶剂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再用所合成的卟啉分别与Co2+,Cd2+,Zn2+金属离子反应合成配合物.尝试了用不同的方法对产物进行分离,利用核磁、红外和紫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进行了荧光、磷光生物分析的应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以间苯二酚和苯乙酸为原料,通过Friedel-Craftes酰化反应和碱性条件下的缩合反应,合成得到2-甲基-7-羟基异黄酮(化合物1),将1在VDMF∶V丙酮=3∶2的混合溶剂中,以K2CO3为碱性缩合剂、四丁基溴化铵(TBAB)为相转移催化剂,分别与α-溴代乙酰葡萄糖、α-溴代乙酰半乳糖和α-溴代乙酰麦芽糖发生糖苷化反应,随后在氨水存在下发生脱乙酰基反应,合成得到了3种未见文献报道的2-甲基-7-O-β-D-异黄酮苷化合物2~4 .所合成的产物通过MS、1HNMR和IR等波谱方法进行了结构确证. 该合成方法同其他异黄酮苷合成方法相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简单、产率较高和立体选择性强的优点,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