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秉承了我国传统的和谐统一的审美追求的同时,也受到了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巨大影响,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交融的产物,形成了如下的美学特征:“词情、曲情、声情相触合”的情感美学特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相交融”的创造性美学特征;“传统风格、时代气息相共存”的现代性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优美既是一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审美范畴 ,又是一个内容与形式融合的审美范畴 ,其本质在于“和” ,其特征也表现为“和”———和谐、和平、和畅、柔和等 ,这也是优美区别于壮美、崇高等范畴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工艺美术是艺术的一种,也是和社会生产有直接联系的物质文化之一,它具有实用与审美的双重性。只有把握住实用与审美的统一,才能真正认识它的审美特征。本文试图从形式美的角度来探讨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并对其主要表现展开讨论。 一、工艺美术是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一门特征鲜明的艺术,它给人美的感受是通过音响的实体,而音乐区别于其他艺术的基本特征就是其听觉艺术,每一种音乐的存在都有与之相适应的听觉审美受众群体,因此,良好的音乐听觉感性式样,是音乐审美本质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形式美是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及其组合规律与主体审美心理相统一的审美特征,依附于点、线、面、体、色彩、光、材质等表现出来.塑造形式美就是遵循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并加以创造性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温碧红 《龙岩学院学报》2003,21(Z1):147-149
音乐具有启智、怡情、益志、美德、养性等功能;初中学段的音乐教育要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生成长,要反映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发展性和普及性的一般特性.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两大方面一是重视师生互动、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审美体验、审美能力的生长,实施个性化的差异性教学;另一方面是课程目标规定性与伸缩性的统一,课程内容基本性与地方性的统一,教学评价发展性与鉴别性的统一.经过初步实践,提出了运作音乐课程标准所需要的共生型师生关系,充满活力的开放式氛围,生成音乐生命力的发展性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
朱晓燕 《甘肃科技》2007,23(11):256-258
科技期刊蕴含着学术性和治学严谨的美学特征,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和谐美。编辑活动是一项以创造社会审美价值为目标的脑力劳动,反映着编辑主体的审美情感和审美个性。从科技期刊的内涵美、外在美,编辑人员的人格美,编辑工作的过程美等方面对科技期刊编辑进行了美学探讨。  相似文献   

8.
音乐教育的性质特征为审美教育,遵循音乐审美教育性质特点来实现的音乐教学目标才是受学生欢迎的。音乐的审美教学可统筹为认知性审美、情感性审美、思想性审美、创造性审美四项目标内容。按这四项教学目标性质标准来实施音乐教学质量的评估、监营、督导,音乐教学将取得教育目标价值实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以人的声音或乐器的声音为材料 ,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的流动中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艺术。音乐艺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能够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 ,有感化人心的力量和移风易俗的重要作用。音乐艺术对人的意义不只是对人民精神生活提供的享受 ,而且还直接参与改造人的审美结构 ,提高人的审美能力 ,激活人的审美自觉。音乐艺术具有与其他艺术不同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探讨音乐艺术的音乐形象及其审美特征 ,不仅对丰富音乐艺术的美学内涵具有理论价值 ,而且对实施音乐艺术的审美教育具有实践价值。音乐艺术的审美…  相似文献   

10.
和是先秦时期音乐美学的核心范畴,和即多样统一、对立统一,同时具有适度的含义;老子的大音希声的命题将音乐提升到理性的高度,维护了音乐的尊严,并把音乐从礼的附庸地位挣脱出来,从而维护了音乐的纯洁性,其不足之处在于忽略了音乐活动的感性的、生理的环节,从而沦为艺术虚无主义;关于审美心理学,先秦诸子在音乐的愉悦性能、共同美感、美感的差异性、审美心境等课题上都有所建树。  相似文献   

11.
在音乐审美过程中,音乐审美体验是音乐欣赏的中心环节,它包括三个过程:一,音乐审美体验是一种积极的审美再创造活动;二,音乐审美体验过程中,情感的作用尤其重要;三,音乐审美体验过程中的共鸣现象。在音乐审美过程中,音乐审美理解是整个音乐欣赏活动的最高阶段。音乐审美理解过程是感性与理性、认识与情感、体验与思维、感知与理解融为一体的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12.
杨蓉 《科技信息》2009,(21):215-215,216
随着中国教育领域音乐教育的发展,音乐教育体现出了它的审美特性.这种特性与心灵,感情形象思维相沟通,使音乐教育的核心成为了音乐审美教育。赋予它的特殊价值。由于教育观中音乐审美教育认识未得到根本解决,因而也干扰着音乐教改实践不能走上正轨。  相似文献   

13.
优美既是一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审美范畴,又是一个内容与形式融合的审美范畴,其本质在于“和”,其行征也表现为“和”--和谐、和平、和畅、柔和等,这也是优美区别于壮美、崇高等范畴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在音乐审美过程中,音乐审美体验是音乐欣赏的中心环节,它包括三个过程:一,音乐审美体验是一种积极的审美再创造活动:二,音乐审美体验过程中,情感的作用尤其重要;三,音乐审美体验过程中的共鸣现象。在音乐审美过程中,音乐审美理解是整个音乐欣赏活动的最高阶段。音乐审美理解过程是感性与理性、认识与情感、体验与思维、感知与理解融为一体的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15.
音乐的起源与人类的起源同步,音乐始终观照着人类生命的目的、生命的奥秘。音乐审美漫长的历程也是人类文明不断演变发展的历程。不同时代的音乐有着不同的基本面貌,平同时代的人们对音乐也有着相应的审美崇尚,这两方面构成了音乐艺术的审美类型。审美类型不是自在自为的,也不是主体心灵的任意创造,而是在人类审美活动中历史地形成的特定时代审美关系的产物。社会的经济关系、人群或阶级之间的关系以及正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文化心理、观念、意识都会反映到音乐创造物中,影响甚至决定着音乐的审美类型的特征。史前期(原始社会)人类的…  相似文献   

16.
<正> 音乐审美,是音乐表演的最高范畴。音乐审美中的气功态,则是至达音乐审美高质量、高效应的最佳途径。音乐审美的存在方式,一般表现为同一时空限定下的审美主体、审美对象、审美中介共同参与的音乐活动,亦即音乐会形式的音乐欣赏,谓其曰“比音而乐之”是也;次则为自娱形式的审美活动,亦即演奏(唱)者兼具审美主体的功能,自奏自乐、自唱自乐的音乐活动,谓其曰“情发于中而声应于外”是也;第三种形式,即老庄“大音希声”“听之不闻其  相似文献   

17.
音乐的本质在于它的"审美特性"的体现.我们在器乐教学中要从理论或美学角度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的审美特征来了解艺术的美,从而把器乐演奏视为一种审美创造活动,并从中获得美感.其目的是逐步增强演奏者自身的审美感知力,从而提高器乐演奏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审美教育是审美活动与教育活动相统一的特殊实践活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对审美教育的意义与作用展开阐述,并结合教学实际重点论述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审美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艺术课程对于大学生提高音乐审美素养,培养创造能力和完善人的作用无可替代,其位于学校艺术教育最高阶段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定位、方式和方法上都与初、中等教育阶段截然不同。普通高等公共音乐鉴赏类课程教学最主要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高审美体验以进行审美解释而存在的解释。关于审美理解的不同将导致教学趋于异化。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人精神活动的产物,能够表达人的精神理念,学生通过欣赏音乐学生来感受音乐带来的精神上的共鸣。音乐即是人精神的产物,也是人类表现美的创造物,从美学角度看,真与善属于美的范畴,所以音乐欣赏的过程也是寻求高尚、启人向善、批判假恶丑的过程。音乐美育的另外一个作用便是社会价值范畴的道德教化功能,因此音乐欣赏的过程亦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过程。音乐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与审美特征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及道德修养的提高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正是因为音乐有其特有的作用,即启人向善、阻止邪恶,对学生起一定的道德教化作用,并且音乐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通过音响美、节奏美、旋律美的手段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因此,音乐欣赏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道德修养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也就是说音乐欣赏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