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研究了堇叶碎米荠营养成分的质量分数,主要对堇叶碎米荠的含水率及主要的有机物质进行了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堇叶碎米荠中含有丰富的水分、蛋白质、可溶性糖、氨基酸、维生素C、纤维素以及硒,其质量分数分别为89.927%、9.467mg/g、0.353%、60.827mg/100g、49.327mg/100g、10.037%、26.408μg/g.且维生素C、纤维素、硒的含量明显高于同类蔬菜,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湘西自治州各地区风味食品"蒿菜粑粑"的2种原料植物——白蒿(Artemisia princeps Pamp.)和鼠麹草(Gnaphalium affine D.Don)的可食用部位茎与叶,采用常压烘干法、灼烧法、微波消解-ICP-AES测定法、微量凯氏定氮法、蒽酮比色法、酸碱消煮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索氏抽提法进行各营养成分测定.测定结果表明,2种植物水分质量分数86%~91%,水溶性总糖质量分数6.75%~13.51%,粗纤维素质量分数20.30%~31.90%,粗脂肪质量分数3.70%~6.25%,粗蛋白质量分数5.22%~10.23%,灰分质量分数0.84%~1.30%,维生素C质量分数为99~188μg/g;2种植物所含矿质营养元素丰富,其中以Mg和Fe的质量分数最高;2种原料植物茎中水分、水溶性总糖、粗纤维质量分数都高于叶,粗脂肪、维生素C质量分数则是叶中高于茎,灰分、矿质元素在茎与叶中的质量分数差异不大;整体而言,鼠麹草中的水分、可溶性总糖、粗脂肪质量分数高于白蒿,白蒿中的粗纤维、粗蛋白、灰分、维生素C和矿质元素质量分数高于鼠麹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茶树62个品种新梢的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C,微量元素以及水分和叶绿素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其新梢的主要营养成分以及水分和叶绿素含量存在差异,从而为选择优良的茶树品种进行推广,也为不同品种的适制茶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7个樱桃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设施栽培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品种采收后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维生素C (Vc)、蛋白质等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的差异,进一步分析了各主要物质变化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美早(AM)的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最高;明珠(MZ),AM和黑珍珠(BLA)的可溶性固形物的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品种;AM和BLA品种的维生素C的质量比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早大果(EBF)和红灯(RED)果实的可滴定酸的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品种,BLA酸度最低;BLA果实的糖酸比最高.AM,MZ和RED的可溶性蛋白质的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显示樱桃果实内在品质的优劣依次为AM,BLA,MZ,RED,矮化萨米特(mSUM),萨米特(SUM),EBF.SPSS相关性分析显示各品种樱桃果实中的VC的质量比与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蛋白质的质量浓度与可溶性固形物的质量分数的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性.综合比较分析7个樱桃品种的内在品质后认为:AM品种为北方设施栽培7个品种中内在品质最好的品种,是温室栽培的较好樱桃品种.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角果毛茛不同部位的营养成分含量,以新疆伊犁霍城县境内角果毛茛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了角果毛茛茎、叶、花、果中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角果毛茛花中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较不同生长期其他部位高,未开花期叶中水分含量最高,开花期的茎、叶、花和鲜果中粗纤维含量较高(17.6%、15.6%、16.1%、18.7%),开花期茎中灰分含量高于其他部位,角果毛茛维生素C含量相对较少(< 0.26mg/100g).  相似文献   

6.
在比较黑米、黑玉米、黑小麦和黑大豆等“黑五谷”原料经发芽和挤压膨化处理后营养成分变化的基础上,优化了“黑五谷”原料水份含量、颗粒大小、原料配比和天然助膨剂等挤压膨化条件,确定了“黑五谷营养羹”产品的工艺,并评价了其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经发芽处理后,黑米、黑玉米、黑小麦和黑大豆的维生素B1、B2、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含量显著提高.经挤压膨化处理后,4种原料的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黑五谷”原料挤压膨化的最佳水份质量分数为14%、粒度为20目(0.85 mm)、谷物/豆类比为80~90∶20~10、黑粘米/黑糯米比为60~70∶40~30;以黑米、黑玉米、黑大豆、黑小麦和黑芝麻为主要原料加工的“黑五谷营养羹”产品的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矿物质及维生素和氨基酸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均较高,营养全面,结构合理,蛋白质质量分数18%,8种必需氨基酸均高出WHO/FAO模式标准.  相似文献   

7.
蒌蒿营养成分的分析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对蒌蒿的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和总碳水化合物等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常见蔬菜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蒌蒿的营养十分丰富,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营养食品资源。  相似文献   

8.
豆子是一种健康食品,在我国豆子被做成各种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俗话说:多吃肉不如多吃豆。豆子中营养成分很多,富含淀粉、蛋白质、矿物质、油脂、维生素等等。我国很多地方种植各种豆子,每年豆子的产量很高。本文对豆子中的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做了个定量分析,比较了七种豆子的这些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辐照强度对燕麦片基本营养成分的影响,并测定了辐照前后燕麦片的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辐照剂量从0~9 k Gy的变化,在2 k Gy时燕麦中脂肪质量分数最低为7.7%,水分质量分数达到最高9.72%,黏度和蛋白质质量分数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淀粉质量分数在低于6 k Gy剂量辐照处理条件下有所下降,样品之间无明显色差。研究表明,不同强度辐照光对于长链淀粉分子的切割,导致了燕麦片物理特性的变化,其他短链淀粉分子结构及物理特性并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竹叶菜( 高大鹿药 Similacina atropurpurea) 的营养成分包括氨基酸、蛋白质、总糖、矿质元素, 不同的处理样品营养成分含量不同.结果显示: 竹叶菜营养丰富,在鲜竹叶菜中水分占总重量的 90%, 总氨基酸含量为 24.76%,包含有除色氨酸以外的17种氨基酸, 蛋白质含量占干重的41.6%,在竹叶菜中糖含量较少,只占鲜重的 2.56%, 此外, 竹叶菜亦含有较为丰富的矿质元素和维生素C旱粮以及少量的糖.盐渍样营养成分有较大损失,盐渍和清水加工对维持 Vc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鱼腥草各器官的总黄酮和槲皮素含量差异较大,总黄酮的含量在各器官高低顺序表现为叶子>果实>花>全株>地上茎>地下茎;槲皮素的含量在各器官高低顺序表现为花>叶子>果实>全株>地上茎;鱼腥草全草中总黄酮和槲皮素的含量自6月至10月逐渐升高,10月含量达到最高;二者含量的分布在不同器官和不同季节中具相似性,且鲜草中槲皮素的含量比干品的含量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提法、有机溶剂提取法、索式抽提法、超声波法等4种方法分别提取鱼腥草不同部位(根、茎、叶及全草)的黄酮,结果表明:索式提取法为鱼腥草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方法,鱼腥草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叶、全草、茎、根.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大别山地区常见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和开发民族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实地调查了湖北省大别山地区常见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并对其进行了物种鉴定;报道了其中30种药用植物的主要药用经验和资源概况.调查结果表明:夏枯草、龙牙草、鱼腥草、紫苏、费菜以及鸡眼草、截叶铁扫帚、白马骨等资源极其丰富;提出了加强近缘药用植物品质的比较研究、保护优质野生中药材资源以及重点研究开发应用野生中药材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鱼腥草挥发油GC-MS数据的正交投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色谱峰纯度检验和重叠峰分辨的方法--正交投影分辨法(OPR).将这种方法应用于鱼腥草挥发油的GC-MS数据分析,确定了其中2个多组分体系的组分数,解析出了它们的纯质谱和纯色谱.  相似文献   

15.
鱼腥草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鱼腥草 (Houttuyniacordata)提取物对几种常见微生物进行抑菌试验 ,结果表明 :鱼腥草提取物对多种微生物的繁殖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青霉菌、黑曲霉菌及酵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 0 .2 5 %、1%、2 %、8%、8%、8% ,且耐高温短时的热处理 .  相似文献   

16.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建立了马兜铃酸类物质的高通量高分辨筛查分析方法,并对75个中草药、中成药样品进行了筛查,其中31种中草药、23种中成药、5种鱼腥草、9种鱼腥草滴眼液均不同程度检出马兜铃酸类物质。针对检出的6种马兜铃酸类物质建立了定量方法,其线性相关系数 R2 大于 0.994,检测限为 0.0025~0.05 mg/L,回收率86.27%~106.89%。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快速筛查分析。  相似文献   

17.
鱼腥草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去壁低渗染色体制片方法,对鱼腥草腋芽细胞染色体制片,研究其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鱼腥草为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2;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22=10m 10sm 2t,第1、3、4、6、7号染色体为中间着丝点染色体,第2、5、8、9、10号染色体为近中着丝点染色体,第11号染色体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单倍染色体数为11;该染色体组内最长与最短染色体长度比值为3.73,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为5、10、11号,共3对,占该基因组内染色体总数的27.3%,故鱼腥草的核型为2B型.  相似文献   

18.
鱼腥草中总黄酮提取及其抗过敏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确定鱼腥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其抗过敏活性进行研究.经响应曲面优化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时间X1=51.min,液固体积比X2=49.03:1,提取温度X3=7.05℃,在此条件下黄酮质量分数为9.03%.对鱼腥草抗过敏功能评价表明:鱼腥草的提取液对透明质酸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鱼腥草对透明质酸酶的抑制作用比甜茶强,得到鱼腥草提取液的抗过敏剂量-效应关系,对小鼠的抑制率为35.05%,在剂量为300 mg/kg时能非常显著地抑制组胺诱导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相似文献   

1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腥草不同部位中槲皮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种快速、简便、准确测量鱼腥草中槲皮素含量的方法。5%盐酸乙醇提取鱼腥草中槲皮素,在流动相:乙腈-0.4%磷酸(v/v=45:5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70nm条件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检测。槲皮素线性范围为0.0012~0.12mg/mL,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1.93%,RSD=2.71%。本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槲皮素含量的测定。同时,对鱼腥草不同部位槲皮素含量进行测定,表明不同部位的鱼腥草中槲皮素含量差异很大,为评价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植物组织培养中消毒剂的运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月季 (Roeschinensis)、香石竹 (Dianthuecaryophllus)、鱼腥草 (Houttuyniacordata)组织培养中几种常用消毒剂Ca(ClO) 2 、HgCl2 、CH3 CH2 OH、H2 O2 、漂白粉 (饱和溶液 )的运用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0 1%HgCl2 消毒效果最好 ,污染率较低 ,但成活率也较低 ;用地下茎作材料进行组织培养时 ,75 %CH3 CH2 OH配合 0 1%HgCl2 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