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采用荧光光谱滴定法测定了单-[6-(8-氧喹啉基)]-β-环糊精(2)与9 种脂肪醇、3 种脂肪酸和樟脑手性对映体在磷酸缓冲溶液中,25℃时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并与母体β-环糊精(1)的分子键合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客体分子的结构与主体化合物空腔的尺寸匹配决定了所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性,即范德华力和疏水相互作用是分子识别的主要驱动力,而氢键作用对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键合到β-环糊精主面的喹啉基不仅可以作为一种荧光光谱的探针,也可以识别客体分子的手性,其中对(+ )/ (- )-薄荷醇的对映体选择性高达4.4(ΔΔG°= - 3.67kJ·m ol- 1).  相似文献   

2.
以酚酞为光谱探针,在25℃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分别测定了β-环糊精(β-CD)、2,3,6-三[氧-(2-羟基丙基)]-β-环糊精(HP-β-CD)及2,3,6-三(甲氧基)-β-环糊精(MO-β-CD)与3种生物胆汁盐分子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3种甾类生物分子客体与3种环糊精主体之间的键合能力和选择性主要受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的影响.几种非共价键弱相互作用协同贡献于主-客体的包结配位过程.  相似文献   

3.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β-环糊精与酚酞及甲基橙的包络作用。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客体形成1:1的超分子包络物,包络物的稳定常数分别为1.30×10~4L/mol、1.58×10~3L/mol。包结率及包络模式将影响吸收光谱的变化趋势。主客体间疏水相互作用和范德华力是形成超分子包络物的主要驱动力,氨键影响包络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用紫外和荧光光谱研究了4,4’-二胺二苯基醚桥联(6-氨基-6-脱氧-△-环糊精)(2)对几种模型底物,如8-苯胺基-1-萘磺酸钠(ANS)、2-对甲苯胺基-6-萘磺酸钠(TNS)、罗丹B(RhB)和亮绿(BG)的包结行为。结果表明,通过两个环糊精单元协同键合-个客体分子,主体2对所考察的客体分子的键合能力得以提高,达到β-环糊精的1.5-16倍。主体2与客体BG形成了最稳定的超分子配合物,其稳定常数高达18475M^-1。从多重识别作用机理方面探讨了影响主客体包结稳定常数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油定技术分别测定了β--环糊精(1)、单一[6--(乙二胺基)--6--脱氧]--β--环糊精(2)、单一[6--(二乙烯三胺基)--6--脱氧]--β--环糊精(3)、单一[6--(三乙烯四胺基)--6--脱氧]--β--环糊精(4)及其相应的铜配合物(5、6、7)在25℃时,pH=7.2的缓冲溶液中与几种染料分子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与母体环糊精相比,铜健合修饰β--环糊精可以增强主--客体问的静电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对一些底物的键合能力。从主--客体间的尺寸/形状适合关系讨论了主体(1—7)对染料分子识别机理。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向红菲咯啉(BPF)的电化学行为,研究了环糊精-BPF包络物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影响因素,优化了环糊精-BPF超分子电化学探针,测定了HE—β—CD和BPF的包络比,用电流法测定了它们的包络常数。对应用BPF—HE—β—CD超分子电化学探针测定苯二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pH=10.2的NH3-NH4Cl的缓冲溶液中,用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Meso-四(4-吡啶基)卟啉(TPyP)与α-CD、β-CD、γ-CD、SBE-β-CD、TM-β-CD五种环糊精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超分子体系.利用双倒数曲线法计算了TPyP与以上五种环糊精的包结比和包结常数(K).结果表明TPyP与TM-β-CD形成了1∶2的包结物,而与其它四种环糊精均形成1∶1的包结物.通过对包结常数大小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出五种环糊精对TPyP包结能力的大小,其中TM-β-CD表现出最强的包结能力.此外,还探讨了包结机理.  相似文献   

8.
用核磁共振和稳态荧光等方法研究了2,5-二苯基1,3,4-二恶唑(PPD)和2,5-二苯基1,3-恶唑(PPO)分子与β-环糊精(β-CD)的相互作用,测定了包合物的组成和结合常数,发现疏水作用是形成PPD(或PPO)-β-CD包合物的主要作用力,直链脂肪醇(正丙醇-正戊醇)的加入使得PPD(或PPO)分子从β-CD内腔排斥到水相中,实验结果表明:恶唑类分子能否与环糊精形成纳米管聚合物,立体选择性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288K时6-OTs-β-CD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形成的超分子包络物及CTAC的表观临界胶束浓度(CMC。)与6-OTs—β—CD浓度的关系。研究发现,CTAC与6-OTs—β-CD可形成包结比为2:1的超分子包络物,包络物表观稳定常数为2.0×10^3L/mol。表面活性剂的表观临界胶束浓度(CMC^*)与环糊精的浓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解宏智  汪鹏飞 《自然科学进展》1999,9(A12):1220-1227
合成了一种新的荧光化学敏感器-二甲氨基查尔酮修饰β-环糊精衍生物。对化合物的光谱乐物理行为及其分子识别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发光行为强烈地依赖于查尔酮所处的极性,经在水溶液中因强烈的自包结而呈现强荧光,但当与外来物种如1-金刚烷酸和莰酮相结合导致查尔酮被逐出CD空腔,引起荧光减弱。线状客体分子易插入CD内腔,并与“自包结”化合物形成所谓的“三元”包结配合物,从而给一种新的主客体识别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β-环糊精与萃基甘氨酸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该化合物的IR和UV光谱研究结果,并采用相容解度法测定了其生成常数。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用β-CD包结香兰素的方法,并用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对包结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紫外分光光谱进一步证实了香兰素同β-环糊精之间形成了分子包结物,其包结比为1:1,在差热分析、吸氧实验及常温下稳定性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证明了β-CD/香兰素包结物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热稳定性和缓释结果。  相似文献   

13.
O4分子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新能密度材料(HEDM)和推进剂。运用线性回归法研究了O2分子或离子中O-O键的键长、键级与键能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相应的线性回归方程:E0-0=2098.8-13.0L0-0,r=-0.9842;E0-0=139.22+1258.35lgP0-0,r=0.993.2;其中E0-0表示0-0键能(KJ/mol),P0-0表示0-0键级,L0-0则表示0-0键长(pm)。利用回归方程估算了O3、O3∧+、O3∧-、O4的0-0键能,讨论了O2双聚形成O4即2O2(g)=O4(g)的热效应(△fH∧Φm)。计算结果表明,△fH∧Φm≥-3.3kJ/mol,说明此反应在标准状况下,O4分子很容易分解形成2个分离的O2分子。  相似文献   

14.
β—环糊精构筑模拟葡萄糖氧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β-环糊精(β-CD)二间羟基苯磺酸酯同三氯化铁形成的配合物构筑模拟葡萄糖氧化酶,与过氧化氢形成酶-底复合物,将葡萄糖催化氧化生成葡萄糖酸,研究了模拟酶浓度、葡萄糖浓度及温度对模拟酶催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荧光光谱滴定,Uv-vis,^1H-HNR,IR等考察了5-对-(间羰基苯甲酸)-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锌(Ⅱ)配合物(Zn(m-CPTPP),氯化铁(Ⅲ)(Fe(m-CPTPP)Cl)通过氢键的超分子自组装行为。Zn(m-CPTPP)与Fe(m-CPTPP)Cl通过氢键自组装成超分子。根据荧光光谱滴定数据计算了超分子的结合常数,Zn(m-CPTPP)/Fe(m-CPTPP)Cl体系组装的超分子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与其闭合型构象引起的卟啉环间的π-π堆积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用β-环糊精与马来酸酐保成了双(6-氧-丁烯二酸单酯)-β-CD,用氯乙酸对E1进行加成反应合成了双「6-氧(3-脱氧柠檬酸酯)」-β-CD,E分别与Ni^2+、Zn^2+、Mg^2+形成金属配合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这3种配合物对脲酶水解尿素的抑制作用,其中E2.Ni^2+使脲酶的活性降低了96.1%。  相似文献   

17.
氨基酸侧基对Cu(Ⅱ)-L-氨基酸配合物结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L-缬氨酸和L-谷氨酸作为配体与Cu(Ⅱ)配位络合形成二-L-缬氨酸-水合铜(Ⅱ)(1)和聚-L-谷氨酸-水合铜(Ⅱ)(2)两个配合物。在配合物(1)的结构中,两个L-缬氨酸分子中的氨基氮原子和羧基氧原子以顺位方式与Cu(Ⅱ)形成螯合的五元环,形成的配合物分子间通过氢键构建成右螺旋链状和三维的超分子结构。在配合物中(2),L-谷氨酸分子以羧基氧原子和氨基氮原子与Cu(Ⅱ)形成螯合五元环,并通过α-羧基氧原子的μ2-桥连形成一维右旋链状结构,通过ω-羧基氧原子的桥连形成三维结构的高聚物。讨论了氨基酸侧基的空间效应和配位能力对配合物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β—CDP—1,1‘二甲基二茂铁主客铁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β-环糊精与戊二醛缩合成的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为主体,电媒介体、,1’-二甲基二藏铁为客体,形成稳定的主客体包络物,用牛血甭白蛋白-戊二醛交联法,把葡萄糖氧化酶和主客体包络物固定到电极上,成功制成葡萄糖生物传感盲人顺具有稳定性高、选择性好和较长的使用寿命等优点,线性响应范围为0.01~18mmol/L  相似文献   

19.
用β-环糊精与四氯化碳在水相中通过范德华力发生包合反应形成了超分子络合物,并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络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分子模拟计算,证实了发生包合反应的可能性.与底物相比,包合物的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的吸收峰发生了偏移.这证实了在水相中β-环糊精与四氯化碳成功地发生了包合反应,形成了稳定的超分子络合物.  相似文献   

20.
利用(经分光光度法实现的)相溶解法测定了稀水溶液β-环糊精(β-CD)对偶氮苯的增溶等温线,从而求出了1:1配合物形成过程的热力学函数(K^0,△rG^0,△rH^0,△rS^0)。结果表明:β-CD能明显提高偶氮苯在水中的溶解度,并且随着β-CD的浓度增加,偶氮苯在水中的溶解度线性增大,这是因为1:1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相当大,偶氮苯在纯水中的溶解热是26.18kJ/mol,从固相偶氮苯直接变成配合物的过程则放出热量4.22kJ/mol,所以β-CD和偶氮苯的配合过程是焓驱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