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永明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6)
南昌起义所蕴含的“八一精神”博大精深,内涵极为丰富。“八一精神”要永葆青春,必须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道路上弘扬、践行。要繁荣发展“八一精神”,相关研究部门和研究者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新审视“八一精神”研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髓,贯彻到“八一精神”各方面的具体研究中,在课题选择、史料搜集、“八一精神”内涵的分析等方面和环节,自觉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则,进一步推进“八一精神”研究。 相似文献
2.
李春耕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
东固革命根据地几乎是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同时建立的我党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但由于诸多原因对东固革命根据地了解的人并不多.东固革命根据地党组织的建立、发展与演变的诸多事情更是鲜为人知.本文在搜集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对东固革命根据地党组织的建立、发展与演变做了详细的梳理,以期为世人所了解. 相似文献
3.
郭杰忠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Z1)
八一起义孕育的八一精神,是中国苹命精神的基石和源头.八一精神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是一种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升华,同时,它又是一种军事文化,是人民解放军的核心价值所在.研究八一精神,不但有利于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遗志,弘扬革命传统,而且对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和军队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4,(1)
八一精神自1997年提出已有十余年,关于八一精神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尤其,2010年八一精神研究中心的成立,使八一精神研究进入蓬勃发展期。简要的梳理与回顾八一精神自提出以来的发展历程、主要的研究内容与方向等现状。同时,提出自己对八一精神研究的一点想法和建议,即:从哲学、历史、传统文化等方面挖掘八一精神的理论基础,尽早在学界就八一精神的概念与含义达成统一意见,突出八一精神独有特质,精准定位八一精神的内涵;拓展八一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寻找它与国民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将其上升到全民族意识层面,突破本土化研究的窠臼;同时,注重从精神教化和文化价值多层面弘扬八一精神。 相似文献
5.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7,(3)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人民军队,并形成了伟大的八一精神,八一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的直接源头。八一精神的重要内涵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为民奋斗、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勇于创新一直在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中不断传承,是我军履行使命的巨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奋斗目标,我们更需要弘扬八一精神,确保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相似文献
6.
孕育于江西这片红色土地上的"八一精神",虽然产生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但在其传承、锤炼和升华中,对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大力弘扬"八一精神",有利于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树立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传统美德,培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7.
在东固经验的启示下,湘赣边界特委总结井冈山第三次反“会剿”失败的教训,重新检讨过去工作中的错误,制定了新的斗争策略,对井冈山后期斗争有着积极意义:一是避免了新的损失,斗争取得新成效;二是促进了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4,(1)
南昌起义铸就了不朽的八一精神,而研究南昌起义和提炼八一精神过程中似乎忽视了和谐因素。其实,和谐因素也是八一精神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昌起义肩负救国救民的崇高使命,凸显共产主义和谐理念。起义领导人分工明确、互补协调、和谐共生;干部身先士卒,官兵互助友爱,军民团结互助;革命组织和谐,力排干扰毅然发动起义;惩处、整顿变节及违纪分子;进行赣南三整,部队重获新生;灵活开展统战工作;尽可能地化解各种不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9.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6,(5)
从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关联的视角来考察,八一精神的生成与发展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逻辑,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华民族救亡图存道路的政治逻辑,以及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项事业兴盛繁荣的发展逻辑合力作用下的结果。八一精神历久弥新,不仅表现在革命年代、改革开放进程中砥砺中国共产党人革故鼎新,也必将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的历史时期发挥思想引领、精神动力的作用。八一精神是激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引擎、是支撑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强大精神支柱、是鞭策全面从严治党的强劲道德力量。 相似文献
10.
刘中刚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Z1)
在大力开发红色资源的背景下,挖掘革命精神内涵为党史和军战史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但几年来的实践出现了同质化、长语化,并须经中央有关部门定论的倾向.南昌八一精神的提炼,为免除以上倾向,可概括为旗帜、军魂和奋起.以之为基础,南昌的历史宣示点可归结为斗争旗帜擎起、革命军魂锻造、奋起一搏的地方,而南昌城市精神可调整为大气、开放、诚信、奋起. 相似文献
11.
李雷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3,(1):90-94
作为革命精神之源和红色文化之基,八一精神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先进政党品质于一身,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期,在高校几乎已经清一色的"90后"大学生中继承弘扬、创新发展八一精神,对国民道德素质提高有着特殊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八一精神”是苏区精神的先导、前驱,苏区精神是“八一精神”的延伸、发展。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是二者的基石:勇于创造的开拓意识是二者的实质。同时它们又各具特色,敢于斗争是“八一精神”最显著的特征,而苏区精神最显著的特征则集中体现了苏区干部的精神风貌和党的优良作风。 相似文献
13.
八一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造了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八一精神。在八一精神的感召下,方志敏领导发动了赣东北的弋横暴动,并创建了红十军。本文论述了八一精神与方志敏创建红十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红十军精神。红十军精神与八一精神是具有共同特征的历史精神。 相似文献
14.
八一精神是我党、我军和我们伟大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和共和国“军魂”,是开展国防教育的源头活水,成功哺育和影响了几代青年,使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得以延续和发展。作为大学生的典型优秀代表,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可靠接班人和中坚力量。传承和弘扬八一精神,就是要激活其红色基因和正能量,教育引导大学生党员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5.
叶桉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Z1)
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调查研究于寻乌山水之间、执政在中央苏区,奠定了人民军队摇篮、中国革命摇篮、党的思想路线摇篮和人民共和国摇篮,形成了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寻乌调查研究精神和苏区精神.在其中,人民军队摇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肇始,催生着诸个红色摇篮的相继诞生,江西遂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圣地;八一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创新,引领着诸个革命精神形成了红色原创文化体系,毋庸置疑地成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红色文化的酵母、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魂魄、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文化力. 相似文献
16.
赵连跃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11,(3):35-38
邓小平在领导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干部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创建培训制度、培养本地干部及把好选人关和管理关等举措,为右江地区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政治觉悟高、革命斗争坚决的干部队伍,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我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17.
张小健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0):77-79,83
论述了毛泽东"民本思想"是受儒家民本主义政治思想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于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的,正是因为毛泽东的"民本思想"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充分调动了士兵、农民的积极性,才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徐洪刚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13,(5):104-107
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邓小平根据右江地区的民族特点,创造性的开展民族工作,成功地解决了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民族问题,为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体系的创立和形成做出了贡献,也为党今后开展民族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八月一日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妇孺皆知。然而对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中多次提到的另一八一纪念日即八一反帝战争日人们却知之不多。八一反帝战争日有八一国际赤色日,八一反战日国际反侵略日等多种说法。在中央苏区时期,党中央就八一反帝战争日这一伟大纪念日做出了许多决策,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这一系列决策及革命活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5,(5)
为纪念南昌起义88周年,2015年8月1日八一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专栏建设研讨会在江西南昌举行,此次研讨会共邀请到省内外专家、学者50余人,就八一精神的历史地位、时代价值,八一精神的研究方法,人民军队听党指挥原则的确立以及专栏的建设与展望,进行了深入而有价值的探讨。基于此,未来专栏要加强学术性,拓展作者群,培育读者群,方能彰显品牌特色,扩大影响,这次会议推动了八一精神的理论研究并为专栏凝练了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