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来源无机气溶胶颗粒PM_(1.0)的颗粒模态和颗粒相中化学相的组构状态,探讨颗粒表面污染的吸附-转化特点以及与非均相反应过程的对应关系,利用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合能谱仪EDS,基于电子束平行辐照模式下的持续辐照/分段采谱的方法,以单颗粒分析的方式统计分析了不同来源无机气溶胶颗粒PM_(1.0)的颗粒混合态和污染特征,并对电子束持续辐照下颗粒模态的转化过程进行了探讨。同时,通过电子束持续辐照下S/Si相对含量变化规律,近似评估PM_(1.0)不同来源颗粒物颗粒中S的含量与分布变化。  相似文献   

2.
祖彪 《科技资讯》2018,(春节)
利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在沈阳市2017年春节期间进行监测,通过自适应共振神经网络分类方法(Art-2a)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春节期间PM2.5化学组分和来源,探讨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对PM2.5的污染贡献和离子特征。结果表明,春节期间PM2.5化学组分以含碳颗粒为主,占79.2%;PM2.5来源占比前三位的为:燃煤(31.9%)、其他源类(17.8%)、二次无机源(16.6%),其中其他源类主要包含烟花爆竹燃放。  相似文献   

3.
典型海滨城市与海洋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的粒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厦门地区不同粒径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的来源及海洋气溶胶对海滨城市大气颗粒物的影响,利用8级大流量MOUDI碰撞采样器分不同季节在厦门大学海洋楼及台湾海峡采集了气溶胶分级样品,并用离子色谱方法对气溶胶中的水溶性离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点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总质量浓度表现为春季最高(60.38μg/m~3)、夏季最低(8.76μg/m~3)、秋冬季介于两者之间的季节特征;而海洋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的季节差异较小(30.77~35.13μg/m~3).城市气溶胶中SO_4~(2-)和NH_4~+呈单模态分布,峰值粒径为0.44~1.0μm;NO_3~-呈双模态分布,峰值粒径分别为2.5~10.0μm和0.44~1.0μm.海洋气溶胶中NH_4~+和SO_4~(2-)的粒径分布规律与城市气溶胶类似,但NO_3~-在细模态(0.44~1.0μm)没有出现峰值,Cl~-和Na~+在大于16μm的粒径段有非常高的浓度,说明海浪飞沫的影响较大,在粗模态中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城市气溶胶.干沉降速率为颗粒物大小的函数,其中在0.1μm左右的颗粒干沉降速率最小;通过干沉降速率和它们的浓度分布来计算无机氮(NO_3~-和NH_4~+)的沉降通量,估算得到远海颗粒态无机氮的干沉降通量明显超过近海(秋季NH_4~+除外).  相似文献   

4.
含铊黄铁矿利用对工厂周边大气气溶胶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含铊黄铁矿利用工厂周边大气气溶胶(PM10和PM2.5)中铊的含量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运用富集因子法探讨气溶胶中铊的来源.结果表明,硫酸厂周边大气气溶胶PM10和PM2.5中铊的污染程度比较严重,其日浓度分别为1.28~6.92ng·m-3和1.27—4.29ng·m-3.PM10和PM2.5中铊的富集因子均大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空调房间不同气流组织形式下,人体持续说话散发气溶胶颗粒污染物的运动分布规律,探求空调房间合理的气流组织形式.方法运用CFD—fluent6.2模拟软件对空调房间上送下回、顶送下回及下送顶回3种送风方式进行模拟研究.分析不同送风方式下人体散发气溶胶颗粒的质量浓度分布及传播距离,房间换气次数对气溶胶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影响.结果顶送下回送风方式5次/h换气时气溶胶颗粒运动距离为1.5 m,而10次/h换气时气溶胶颗粒运动距离为1.0 m.结论相同换气次数下,顶送下回送风方式室内空气质量较佳.随着换气次数的增加,室内同一位置污染质量浓度降低,颗粒物传播范围减小.对于顶送下回送风方式增大换气次数不能降低人体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齐齐哈尔市大气颗粒物PM2.5的污染特征和来源,在2013年12月~2014年11月,于齐齐哈尔大学校园内安置采样点采集PM2.5样品。初步测定了PM2.5中Na、Mg、Al、K、Ca、Fe、Mn、Ni、Cu、Zn、As、W、Pb、Ti、V、Cr这16种无机元素的浓度水平,并通过元素相关性分析、富集因子分析和主因子分析方法对其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元素污染较为严重的季节是夏季,冬季较轻。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表明无机元素污染来自地壳源和人为源的共同作用。富集因子分析表明,Zn、Cu、As、Pb这几种元素高度富集,主要受到交通源和工业源以及燃烧源等人为污染影响显著。因子分析表明,元素污染春夏两季主要来源于建筑源、交通排放污染和工业污染三个方面,秋冬季的燃烧污染明显贡献的更多。研究结果对于防治齐齐哈尔大气污染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济南市区春季大气中PM_(2.5)、PM_(10)颗粒物的显微形貌、粒径分布和化学元素进行连续30 d全天候研究,对大气颗粒物的粒径与数量进行统计回归分析,绘制相应粒径变化柱状图。依据检出的元素来推断大气颗粒物化学组成和来源,提出控制大气颗粒物PM2.5、PM10污染的有效对策。实验结果显示,大气颗粒物显微形态有球状、片状、棒状等不同形状且主要集中于0~1.0μm和1.0~2.5μm粒径范围,检出C、O、Cl、Si、Ca、K、Na、Mg、Al、Fe、S等多种化学元素,大多以矿物质氧化物、硫酸盐、硅铝酸盐等形式存在,主要来源于土壤尘、风沙尘、燃煤飞灰等。该方法简单、快速、科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采集燃煤电厂上风向和下风向PM2.5样品,使用带能谱的透射电镜观察单颗粒的特征。根据颗粒的微观形貌、化学组分及电子束作用下的稳定性,将颗粒物分成9种类型:富Si、富Ca、富S、富K、富Fe、飞灰、有机、烟尘和其他颗粒.研究表明,燃煤电厂排放的球形富Fe颗粒和飞灰颗粒使下风向气溶胶中球形颗粒的数量增加;下风向气溶胶中富S颗粒和富Ca颗粒的相对丰度高于上风向,这可能与电厂控制SO2排放使用石灰石作脱硫剂有关;电厂下风向具有核壳结构颗粒的数量明显多于上风向,其原因是来自燃煤电厂或上风向的颗粒在合适的条件下(如温度高、相对湿度大、SO2与NOx浓度高等),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复杂颗粒。  相似文献   

9.
文中探讨了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材料时,在不同的放大倍数下,电子束的辐照损伤对纳米材料在电镜观察时的影响。文中以纳米碳酸钙的电镜照片和电子衍射花样为例说明了电子束的辐照损伤对纳米材料在形貌和结构上造成的破坏:放大倍数越大、照射时间越长,电子束对样品的损伤越严重。本研究采用在纳米颗粒表面蒸镀一层适当厚度的碳膜的方法,有效地减少了电子束辐照损伤对纳米粒子结构和形态的影响,获得了纳米材料不失真的形貌和结构的电镜照片。  相似文献   

10.
2003年9月至2004年2月在西安站点开展了大气PM2.5和PM10中碳气溶胶的连续观测,并采集了三类主要污染来源样品(燃煤,机动车尾气和生物质燃烧)进行对比分析,采用IMPROVE-TOR方法准确地测量了样品的有机碳(OC),元素碳(EC)及其中的8个碳组分含量.西安秋季和冬季大气PM2.5中OC的平均含量ρOC分别为(34.1±18.0),(61.9±33.2)μg·m-3,EC的平均含量ρEC为(11.3±6.9),(12.3±5.3)μg·m-3.OC和EC均主要赋存于PM2.5粒级中.秋季OC和EC的相关性好(R2>0.90),冬季一般(R2=0.66).总碳气溶胶在秋季PM2.5中占(48.8±10.1)%,在冬季也达到了(45.9±7.5)%.所有观测日的ρOC/ρEC比值均大于2.0,秋季PM2.5中ρOC/ρEC平均为3.3,冬季为5.1,这可能主要与直接排放来源有关.由碳气溶胶的8个碳组分数据,采用绝对主分量分析获得了主要排放来源对总碳的贡献份额,即秋季汽油车尾气占73%,柴油车尾气占23%,生物质燃烧占4%,而冬季燃煤占了44%,汽油车尾气占44%,生物质燃烧占9%,柴油车占3%.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氧化铈纳米颗粒(CeO2NPs)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生物医学,尤其是在癌症治疗方面的应用研究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一方面,CeO2NPs对癌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能用于光动力治疗(PDT)和化学药物治疗(CHT)等方面,并且能够使癌细胞对放射治疗(RT)敏感;另一方面,CeO2NPs能保护正常细胞,具有抗氧化活性.这种具有差异细胞毒性的材料为开发新型癌症治疗试剂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CeO2NPs的合成及其在癌症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希望对该材料将来的研究工作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石墨相氮化碳纳米薄片(g-C3N4NSs)具有优良的电化学发光(ECL)性能和良好的成膜特性.以g-C3N4NSs作为ECL材料,利用其良好的成膜性能将其固定在玻碳电极(GCE)上,再以毒死蜱(CPF)作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作功能单体,通过分子自组装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将该聚合物引入g-C3N4NSs修饰电极,构建了一个MIP-ECL传感器.除去模板分子的传感器能够选择性识别CPF,利用CPF对g-C3N4NSs ECL信号的淬灭作用实现了CPF的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传感器对CPF的线性响应范围是1.0×10-8~1.0×10-4mol·L-1,检出限(LOD)是5.0 nmol·L-1,用于蔬菜中CPF残留量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Fe@Fe_3O_4纳米粒子(NPs)由于Fe核的存在具有很大的饱和磁化率和横向弛豫率,能够表现出比Fe_3O_4 NPs更好的磁共振成像(MRI)和光/磁热治疗效果,并且由于其具备光声和磁共振(MR)造影功能,可引导Fe@Fe_3O_4 NPs对肿瘤进行治疗.该材料因生物相容性好、成像和治疗方式多元化等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介绍和总结Fe@Fe_3O_4 NPs的几种成像模式和治疗方式,描述了目前该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深入了解Fe@Fe_3O_4 NPs在癌症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14.
0Introduction Vanadiumplaysanimportantroleinmodernindustry,es peciallyinsteelandchemicalindustry.Forinstance,itscompoundsarewidelyappliedintheproceduresofvitrioland petroleumchemicalmanufactureascatalyzers[14].Vanadium hasseveralvalences,butgenerallyitslowvalencesturnintohighoneseasilyinenvironment[5].BecauseV(Ⅴ)isthemost stableandpoisonousone,weoftenlayemphasisonitinenvi ronmentalpollutioncontrol.Vanadiumexistsinenvironmentalwaterwithextremelylowconcentration.Inseawateritscontentislessthan…  相似文献   

15.
利用熔盐法合成了聚三嗪亚胺(polytriazineimide,PTI),并用来吸附水中的U(VI)。在常温下,PTI对铀的最大饱和吸附量达到了135.5 mg/g,与g-C3N4相比,是g-C3N4饱和吸附量的54.2倍。通过对动力学与吸附等温线模型的探究,发现PTI对U(VI)的吸附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说明PTI吸附U(VI)属于物理吸附。同时,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能更好地拟合PTI对U(VI)的吸附过程,说明U(VI)在PTI上属于单层吸附。通过对吸附铀后的材料进行XPS表征,发现铀在吸附后的价态没有改变,仍为U(VI)。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细颗粒物PM2.5浓度预测精度,提出一种主元成分分析与在线序列极限学习机相结合(PCA-OS-ELM)的PM2.5浓度预测方法. 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PCA)提取高维大气数据中影响空气质量的关键变量,并去除不必要的冗余变量;其次,利用提取的关键变量建立在线序列极限学习机(OS-ELM)网络预测模型,将批处理和逐次迭代相结合,不断更新训练数据和网络参数实现大气PM2.5浓度快速预测.研究结果表明,PCA-OS-ELM预测方法采用不同批次训练数据更新模型的方式,能够快速实现大气PM2.5浓度预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预测误差小,预测精度高,具有更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胶-凝胶法,控制pH值,使钛酸四丁酯(TBT)分解,将分解产物TiO2一步负载到碳酸根型镁铝铁层状双氢氧化物(LDH)表面.改变原料TBT与LDH的质量比,制备成不同负载量的TiO2/LDH复合物.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对不同质量比的TiO2/LDH进行表征,并对该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抗紫外线能力,负载0.5%TiO2的LDH比纯LDH具有更高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谷胱甘肽(GSH)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硫醇,具有清除毒素、维持氧化还原稳态和调控基因的作用,GSH的异常水平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触发因素.过渡金属氧化物二氧化锰(MnO_2)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能被GSH还原为Mn~(2+),可用于磁共振成像(MRI)以及肿瘤治疗.GSH和MnO_2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已成为科研工作者不断研究和探索的方向.综述了GSH和MnO_2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利用低温下的水化学生长法合成了镍钴氧化物(NiCo2O4)纳米针,因其自组装而表现出立方晶相,再用二氧化钛/炭黑(TiO2/CB)对NiCo2O4表面进行了改性,合成了TiO2/CB-NiCo2O4复合纳米材料.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图谱对材料的形貌进行了表征,运用循环伏安法(CV)、时间-电流(i-t)曲线法考察了TiO2/CB-NiCo2O4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实验发现:TiO2/CB-NiCo2O4修饰电极对葡萄糖的氧化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其线性范围为0.001~1.780 mmol·L-1,检测限为0.53 μmol·L-1(信噪比S/N=3).将该法用于实际样品中葡萄糖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A novel material MnO2 nanosheet has been used as the support matrix for the immobilization of 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 HRP entrapped in MnO2 nanosheet film exhibits facile direct electron transfer with the electron transfer rate constant of 6.86 s^-1. The HRP/MnO2 nanosheet film gives a reversible redox couple with the apparent formal peak potential (E^0') of -0.315 V (vs. Ag/AgCl) in pH 6.5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PBS). The formal potential E^0' of HRP shifts linearly with pH with a slope of -53.75 mV.pH^-1, denoting that an electron transfer accompanies single-proton transportation. The immobilized HRP shows an electrocatslytic activity to the reduction of H2O2. The response time of the biosensor for H2O2 is less than 3 s,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is 0.21 μmol · L^-1 based on signal/noise =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