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城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借助有效费用距离模型,研究构建了福州城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福州城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关键组分,以期为福州城市的生态保护及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缓解潮汕地区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源地减少、生态廊道阻断及生态景观碎片化等生态问题,以揭阳市为研究区,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选用指标评价方法识别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生态缓冲区和生态廊道,进而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生态源地、廊道和缓冲区的识别是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核心,从生物多样性、水...  相似文献   

3.
快速城市化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厦门翔安区为例,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生态安全问题的辨识与诊断,以及安全格局的资源基础的识别与分析,提出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框架模式,从生态安全建设的角度提出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4.
海绵城市作为新型城市雨洪管理模式,为疏通城市排水,治理城市内涝、缓解城市热岛等问题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法.研究构建徐州市区、中心城区尺度下的生态安全格局,建设示范区海绵城市系统,并划分管控分区为城市建设提供指引.结果显示:示范区在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和水资源建设上指标率不高,主要体现为污水管网系统不完善排水困难;合流制管网溢流造成水环境面源污染.为此提高居住、商业、公共管理、工业等用地的各项指标,能有效引导雨水蓄、净、排、渗等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铁路生态安全格局的设计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永 《甘肃科技》2004,20(12):109-110
为确保铁路工程实施后生态环境的恢复,进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设计与友好环境构建,提出铁路沿线沙漠、戈壁、绿洲等类型区生态恢复与建设的技术措施,为工程建设的安全保障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卢冠宇 《科技信息》2010,(31):13-14
环境、资源、人口和贫困,已经成为影响当今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性问题,而城市生态安全问题则是这些重大因素之一。正确评价城市生态安全是从战略高度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制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空间格局优化对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贯彻十六大关于经济特区要在体制创新上有新突破的要求,同时也为了加快推进海湾型城市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的实施,厦门市委、市政府于2003年5月进行新的行政区划调整,设立翔安区.随着经济结构的深入调整,翔安区已进入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区域生态系统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正处在全方位的改造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面临着更多压力和挑战。如何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  相似文献   

8.
以嘉峪关市为例,通过生态重要性评价提取生态源地;选取阻力因子构建阻力面,基于阻力阈值法进行生态安全分区;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GIS水文分析、空间叠置分析等方法判定生态廊道,识别生态战略节点,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提出优化策略.结果表明,嘉峪关市生态源地占市域总面积的14.6%,主要分布在嘉峪关市东北部和西南部;根据耗费阻力突变点将研究区划分为生态核心区、生态缓冲区、优化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各区所占比重分别为29.52%、29.94%、24.63%和15.91%;构建由7个重要生态源地、8条大型生态廊道、15个关键生态战略节点构成的“点-线-面”相融合的生态格局优化体系.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建立对于引导城市空间扩展及维护区域生态过程的健康和稳定意义重大.以西部城市平凉为例,基于最小累计阻力(minimal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模型及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方法,结合土地利用数据,通过水土流失敏感性、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水源涵养功能及水土保持功能4个综合指标划分生态...  相似文献   

10.
进行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从生态系统生境、结构和功能3方面,选取8个指标,进行印江流域脆弱性评价;在脆弱性评价的基础上,识别生态源地;利用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计算累积耗费距离表面,提取低阻生态廊道和关键生态节点,构建印江流域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表明:1)印江流域生态脆弱性较低等级、中等等级面积较多,分别占流域土地总面积的31.69%和28.61%;生态脆弱性较高等级、极高等级面积较少,但仍占总面积的14.62%和4.02%;流域西部印江县城地区、中部槽谷区的凹槽带和河流河谷地区生态脆弱性较高,流域东南部、东北部和西部边缘地区生态脆弱性相对较低。2)印江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中,主要生态源地282.94 km~2、低阻廊道158 km、河流廊道112 km、生态节点64个;印江流域中部槽谷区山岭带的生态源地,距城区较近,受人为干扰强烈,建设和维护难度较大;此外,低阻生态廊道可识别性低且易断裂,是落实印江流域生态安全格局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城市生态安全范畴的基础上,阐明了城市湿地在城市生态安全中的作用和地位,提出了城市湿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分析成果将增强人们对城市湿地与城市生态安全之间关系的认识,为开展城市湿地的科学保护、建设、开发活动,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海岛林业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岛林业生态安全是以林业生态为核心的社会经济自然的生态系统的安全。笔者以浙江秀山岛为例,建立了海岛林业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通过熵权法和专家意见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海岛林业生态安全指数。由1990年到2007年秀山岛的林业安全指数,压力、状态、响应指数可知,秀山岛的林业安全指数从2003年起不断减低,2007年的林业安全指数仅为0.42,趋于不安全级别。由秀山岛林业生态安全的发展趋势及原因分析可知,人为压力的效用大于自然压力效用,人类对林业生态安全关注较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充分考量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三生空间)的相互影响,为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提供新的思路,并为扬州市在保护生态安全前提下优化空间开发格局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以扬州市为例,基于1:5 000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综合考虑未来城镇扩张和生产空间缓冲作用对生态安全格局的影响,借助多情景基础方案冲突协调评价和环形梯度分析的方法,从三生耦合角度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进行构建并优化。【结果】 构建了“三生主体功能量化-多情景基础方案冲突协调评价-基于三生规律分析分区协调情景评价”三生耦合优化框架,扬州市生态安全格局网络优化后,生态源地与廊道面积共计2 444.63 km2,占全域面积的36.85%;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网络由底线功能用地、缓冲功能用地、连通功能用地组成,占全域的面积比例分别为23.16%、12.01%和1.68%。【结论】 本研究形成的三生耦合优化框架,可以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提供新思路,进而有效指导相关规划。  相似文献   

14.
生态安全与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生态安全研究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研究领域 ,本文分析总结了生态安全的概念 ,提出了生态安全研究内容基本框架 ,并对国内外生态安全研究趋势进行了初步介绍。认为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态环境的状况能持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社会经济发展不受或少受来自于生态环境的制约与威胁的状态。生态安全包括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两方面含义。生态安全研究内容应该包括生态 (资源环境 ,下同 )安全评估、生态安全监测、生态安全趋势预测、生态安全政策、生态安全恢复方法对策等主要方面。生态安全研究开展的时间较短 ,目前 ,主要集中在生态安全认识、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方面 ,生态安全评估研究已经起步 ,生态安全监测、预测等研究则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连市区域特点,选取了5个主要指标即湿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体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灾害指数作为主导因子,通过生态环境综合指数进行大连市生态质量气象评价.结果表明:2001~2006年的6年间,大连市生态环境质量比较稳定,均属于一般类.区域内部比较而言,南部(旅顺口区)最好,东北部次之.该结果可为大连市的城市建设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大连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ERDAS8.7支持下,对大连市域2004年TM(Thematic Mapper)影像进行了解译,提取河流、林地、耕地、建成区等有代表性的多因子图层;在Arc GIS 9.0支持下,通过1∶50000地形图建立数字高程模型,提取坡度、高程等地形因子;同时将人口、经济等数据在Arc GIS 9.0平台下建立空间数据库,运用成对明智比较法确定权重,并通过Arc GIS 9.0的空间分析模块进行因子叠加分析,对大连市城市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宜用地(含建成区)占16.93%,适宜用地占17.01%,基本适宜用地占20.01%,不适宜用地占18.67%,不可用地占27.38%.结合评价结果对不同等级的用地类型进行提议,为研究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城镇用地拓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生态足迹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区域生态安全指数的概念,将其作为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利用该方法对大连市1996-2007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表明:大连市人均能源生态足迹由1996年的1.421hm^2增加到2007年的2.711hm^2,可更新资源生态足迹由1.481hm^2增加到1.796hm^2,人均总生态足迹由2.700hm^2增加到4.507hm^2,生态压力指数由1996年的2.15增加到2007年的2.71hm^2;区域生态安全指数在近11年内,变化幅度在-1.71~-1.12之间,表明大连市的生态安全始终处于一个极不安全状态,并且有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景观尺度上的区域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景观尺度上区域生态安全与评价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方法综合分析法。结果景观尺度是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适宜尺度。在景观尺度上,有利于确立区域生态安全与评价研究中的基本参照系、揭示时空动态特征、进行尺度转换和人文因素评价、指导生态恢复。结论在景观尺度上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有利于将区域生态安全的现状与动态评价有机结合,也有利于对人类活动的生态安全影响的动态评价与预测。  相似文献   

19.
利用耗散结构和协同学原理,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阐述了城市生态演替的科学内涵,演替的动力基础,并对影响城市生态演替的主要因子及规律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包括资源环境因子集、生态环境压力因子集、社会-经济因子集3方面在内的重庆市生态安全评价体系,提出了重庆市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得出重庆综合生态安全系数为0.578 3,其资源环境安全系数较低为0.436 7,而生态环境(0.624 6)和社会-经济(0.682 7)安全状况较好,这为建立较完整的重庆市生态安全预警机制奠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