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金碧  金晓斌 《河南科学》2009,27(12):1602-1607
选取体现城乡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对比差异的指标构建全国城乡统筹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相关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全国各省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根据所得城乡统筹发展指数,运用秩相关分析方法对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显著正相关,全国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呈现由东向西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
在对兰州市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由城乡财政发展指标、城乡经济发展指标、城乡劳动力利用指标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指标构成的城乡经济统筹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进而构建客观的评价方法,最后对兰州市2007-2013年间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寻找制约兰州市城乡经济统筹发展水平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解析城乡经济统筹水平,对提出破解二元经济结构之策、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湖南省为研究对象,从总体水平及系统内部这两个角度出发,构建两套指标评价体系,分别运用比较分析法及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进而得出湖南省城乡经济统筹发展水平的客观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湖南省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新发展格局下,科学构建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数字经济基本特征,构建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化应用程度、数字化创新水平3个一级指标以及15个二级指标的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16—2020年的相关数据,利用熵权法对各指标体系进行测算,评价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同时构建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向固定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发现投资、政府调控、交通基础设施、教育水平4个指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影响。文章从产业数字化、研发投入、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三方面提出建议,以降低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中五个统筹的重要内容,内涵丰富、涉及面广、评价复杂。统筹城乡发展评价包括评价的角度、指标的选择、权重的确定与总指标的合成、评价的结论等内容。文章对这方面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与评价。  相似文献   

6.
随着区域统筹的深化发展,公路在经济发展中承载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路网络建设不仅是决定地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对区域经济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在构建公路网综合绩效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各省市的公路网及其社会经济效应进行评价,通过横向比较分析各地公路的建设与使用情况,为各省市合理有效地规划公路建设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乡统筹既是一种城乡联动的发展模式,也是区域发展的高级阶段,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层次分析法,分别对宁夏5个地级市和20个区县(市)的城乡统筹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结果显示,地级市城乡统筹水平分别处于城乡二元阶段、城乡二元过渡阶段和城乡互动阶段,并呈自南而北逐步递增变化;县(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为两头小、中间大的结构,处在城乡二元过渡阶段和城乡互动阶段,处在城乡二元阶段和城乡中度融合阶段的各有2个县(区),并且在空间分布上则表现出强烈的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8.
城乡社会统筹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城乡社会统筹是城乡统筹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其现状及发展动态进行准确、有效的评价,是政府今后制定政策的基本依据.在对城乡社会统筹内涵理解的基础上,解析重庆市既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探讨包括文教、卫生、居民生活和社会发展与稳定四个子系统在内的城乡社会统筹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方法的应用,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测算指标权重值,并以重庆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建立评价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对湖北省2000—2012年城乡统筹发展9项指标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初步测算出湖北省历年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结果显示: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湖北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相似文献   

10.
随着2007年重庆市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统筹城乡改革全面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已经进行5年;首先对城乡统筹进行了定义,然后根据统筹城乡发展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建立了由4个一级指标共21个二级指标构成的统筹城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最后结合重庆市的实际情况,对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状况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必然要求,如何客观、科学地评价城市科技人才发展水平,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确定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指数的概念内涵基础上,从人才投入、人才产出和人才环境等3个方面选取16个指标,构建了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青岛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对青岛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2.
受地理位置、社会文化、自然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各省市为促进科技产业的发展,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科技产业发展战略,因此对科技产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科技产业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因子分析的省域科技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科技产业发展情况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为各省市促进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城乡二元结构格局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也进一步显现,城乡收入差距并没有伴随经济快速增长而缩小,反而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破除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双重二元结构,构建城乡双赢的经济社会一体化协调发展机制,构筑城乡统筹养老保障的防火墙,全面推进统筹城乡科学发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川渝全面合作,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成功,不但可以为全国范围内实现全面小康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而且还有益于把成渝经济区打造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  相似文献   

14.
为确保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对特定区域城镇化发展进行质量评价很有必要.从人口、经济、服务设施、宜居和城乡统筹5个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宁夏沿黄城市带的10个地区为例,选取2016年的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指数法和熵权法计算评价结果,将结果导入ArcGIS做出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图,再...  相似文献   

15.
武汉城市圈城乡一体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解析城乡一体化内涵的基础上,根据武汉城市圈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从规划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生活环境一体化4个方面,选取29个具体指标,构建城乡一体化综合评价体系;运用SPSS的Factor过程,对武汉城市圈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与城市综合发展实力基本一致,武汉市的综合优势及其突出地位显著区别于其他城市,周边8市则在城乡一体化的不同方面各具特色.推进武汉城市圈城乡一体化首先应立足于发挥各自优势,克服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城乡一体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其在一定的一、二级指标框架下,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指标,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及预测。对城乡一体化的概念与内涵、城乡一体化评价模型、国内城乡一体化相关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总结与归纳。在此基础上,综述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包括一、二级指标框架的构建、三级指标的使用频度及其指标权重的确定等。最后总结分析了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在城乡一体化概念理解、动态发展、参与性、参考标准以及指标权重确定等方面的不足。提出将联合国人文发展指标体系(HDI)、可持续发展度指标体系(DSD)等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引入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中,以提高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参与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城乡差别现象的理论分析,指出我国城乡关系失调的危害;统筹城乡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并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城乡差别现象的理论分析, 指出我国城乡关系失调的危害;统筹城乡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并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何慧芳 《广东科技》2012,21(23):6-9
加快城乡统筹是实现广东科学发展的重点,科技是加快广东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通过建立基于统筹城乡视角的广东科技创新指标体系,对广东科技创新水平进行评价,研究了广东科技创新与地区经济均衡增长关系,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广东城乡统筹发展的科技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是实现城乡统筹,解决城乡矛盾和缓解城乡差别的有效途径.在建立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物元分析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评估模型,并以成都市双流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模型在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评价中的可行性,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