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小骸骨仍然提出大问题在发现霍比特人头骨公布十年之后的今天,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从事现代人类起源研究的古人类学家克里斯·斯特林格(Chris Stringer)在《自然》杂志撰文解释了为何霍比特人对人类进化史研究还如此具有挑战性。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常忽略了气味,究其原因,大概就是因为气味过于蒙眬,没有清晰的图像和声音。狗的嗅觉比人类敏锐100万倍,它们靠气味识别主人,闻气味寻找毒品,很显然,对于狗来说,气味是强有力的信息交流工具。即使对于我们人类,气味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人们用气味吸引异性,气味还能够强烈地唤起我们对往事的回忆。然而,气味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的嗅觉器官是如何感觉气味的呢?尽管人们老早就在思考和研究这样的问题,科学家们也极力试图清晰地描述嗅觉的秘密,然而遗憾的是,他们至今也没有完全弄明白我们的鼻子是如何工作的。现在能够… 相似文献
4.
关于北美洲人,有这样一系列奥秘:最早的北美洲人是谁?他们是从哪里来的?他们是如何到达北美洲的?长期以来,考古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可始终没有定论。直到20世纪上半叶,情况才有了大改观。 相似文献
5.
6.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荫来。”宋代诗人徐俯以神来之笔,一个“蘸”字,画出了桃红映水的阳春美景。春日漫步桃林,欣赏桃的风采之时,不禁令人想起桃、桃花与中国传统文化结下的不解之缘。中国是桃的故乡。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野外劳动,采集果实时,发现了桃这一果树,红色的花,赏心悦目;甘甜的果,饱食充饥。先民便将野桃树进行人工栽培,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桃的美丽神话,《夸父逐日》这一动人心魄的故事,便是对桃神话的代表作“。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相似文献
7.
吉祥的猴与“侯”猴为灵长目动物,善于形象思维的中国人,早在3000多年前就把猴子录进了象形字。古人将猿猴并称,有猨、犹、猱、獶、禺、为等名,《说文》中说:“为,母猴也。”“猴”本作“侯”,东汉班固(32—92)所撰《白虎通义》中说:“猴,侯也,见人设食伏击,则凭高四望,善于侯者也。”由于它是动物,所以加了个反犬旁“犭”,故名猴。自古以来,猴子在人们心目中是吉祥物,“猴”、“侯”同音,是对猴的称赞,引申为一种美。《诗经》中有“羔裘如濡,洵直且侯”。《韩诗》解释说:“侯,美也。”拜相封侯,是古人的人生价值取向,古代有公、侯、伯、子…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第20回,唐僧师徙途经黄风岭,忽然狂风大作,孙悟空道:"等我把这风抓一把来闻一闻!"只见大圣"让过风头,把那风尾抓过水闻一闻,果然不是好风!"话未落,山中跳出一只斑斓猛虎,却是黄风手下的虎先锋,它化狂风,将唐僧摄将而去.此后是孙悟空大战黄风怪,在灵吉菩萨的帮助下,收服黄风怪,救出唐僧. 这个"抓风辨妖"的神话,反映了古人希望能扩大人类"嗅觉"的功能,能闻出一般人闻不到的气味. 相似文献
9.
10.
11.
笔者驱车深入到厦深铁路沿线采访,工地墙上、彩门上,五彩缤纷的标语迎面而来。从“寻梦圣地今圆梦,汕尾争先不当尾”,到“精品让大地生辉,环保让蓝天深远”等,各种口号、各种内容的标语“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12.
竹。干直中空,不畏霜雪,不娇不艳,不媚不俗,且一腔虚心,一身正气,似人的正直谦虚,最富有献身精神,历来为人们所喜爱。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关于竹的描写,“风来自成清籁.雨打更发幽音”。竹的嫩茎及芽可供食用,竹笋细嫩肥脆,色泽青嫩黄亮,芳香扑鼻,滋味鲜美可口,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及维生素,营养十分丰富。竹笋的蛋白质中含有18种人体所需氨基酸。早在宋代,我国就有了《笋谱》一书。苏轼还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来赞美竹子。在纸没有发明之前,古代人是把字写在竹片上的。我国古… 相似文献
13.
1969年7月21日格林威治时间4时7分,月球上第一次出现了人类的脚印.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先是小心翼翼把左脚踏上月球,然后把右脚踏上月球,迈出人类宝贵的"一步".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地球以外的天体上行动啊! 相似文献
14.
<正>核潜艇,作为海洋深处的大国"王牌",其战略意义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各种核潜艇也随之诞生,并不断改进和发展。核潜艇具有其他武器无可比拟的优势,具备着非凡的"武功"和"王牌"品质,但"王牌"背后隐藏着危机,存在的一些隐患值得我们好好思考。核潜艇具备其他武器无可替代的重要优势之一就是能够在大洋深处畅游,可以随时潜伏在任何国家附近的海底进行战略威慑作战,也正是这种在深海之中的灵巧和威慑力被许多大力发展核潜艇的国家所看重。但与此伴随的是许多安全隐患。众所周知,核潜艇虽能在大洋深处自由畅游,但毕竟与人类赖以生存并联系最为紧密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正>新型神经芯片和软件能够赋予机器人无与伦比的感知能力。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机器人,像一个拥有眼睛的微型感应车一样。它被放在Brain Corporation的一个房间里,经过几分钟的游荡之后,就学会了如何避免自己撞到墙上。当eye Rover走开之后,机器人软件公司助理科学家彼得·奥康纳(Peter O’Connor)亦步亦趋地跟在他的后面。他使用远程控制系统,轻松地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一直都在研究地球上最为独特的生物——人的一些奇特的行为,但至今也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不过,他们在不断的研究中逐渐意识到,人的一些乍看上去似乎无关紧要的“小动作”,其实更能揭示人类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0.
此次上海高层建筑大火,被证明又是一次低级的错误。焊渣失火是唐山林西大火开始,到国产093核潜艇烧毁在船台,再到香港嘉利大厦大火等,多次火灾的失火主因。这些在发达国家早已控制解决的问题.在国内因为认识和管理的原因依旧屡禁不止。也许是我们缺乏获取有效的消防常识渠道.或者是点火源无所不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