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首先介绍释意理论的起源,探讨其核心原则,即“得意忘形”,也叫“脱离原语语言形式”(deverbalization),然后对政府工作报告及记者招待会口译进行个案研究,并借此说明该类口译体现的释意学派理论主张。记者招待会通常采用交替传译方式,近年来转为同声传译方式,因此本文所探讨的口译包括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  相似文献   

2.
张敏  戴小新 《科技信息》2007,(14):13-14
法国翻译理论家达尼卡.塞莱丝柯维奇在其长期的口译实践基础上提出了释意派理论。该理论曾一度成为口译界的主导性理论,迄今仍受到口译教学的重视与遵循。用释意理论指导口译实践可以提高译员的理解能力,改善口译效果,并且认为口译员应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拓展知识面,掌握方法来提高口译水平。  相似文献   

3.
根据释意派口译理论,口译包括三个程序:"理解原文、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和用另一语言表达理解了的内容和情感"。口译过程是释意过程。"没有‘释意’就不能翻译"。运用释意派口译理论对中国近年来几场中外记者招待会现场口译的经典实例进行评析,从而证明释意理论对于口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武婷婷 《科技信息》2013,(6):202-202
影视字幕翻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其具备文学翻译的某些特性同时又具有口译的特点。影视字幕的翻译既是一种艺术的再现,又是用另一种语言对作品进行释意的过程。本文以日本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为例,探讨法国释意学派理论在影视字幕翻译中的体现及其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敏艳  赵欣 《科技信息》2011,(21):236-236,265
本文着眼于口译过程中的记忆策略的使用,通过对释意学派的"脱壳"理论的阐述来介绍其在口译过程中应用的重要性。本文从"语义记忆"、"形象记忆"和"信息组块"等三方面进行切人,研究相关口译识记方法,探索摆脱记忆困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高校英语专业单元班级扩大后的大课堂口译教学现状,从研究口译教学的角度出发,以双语思维规律为基础,以释意学派口译教学理论为依据,提出口译分区教学策略,即将口译教学分为翻译准备和技能准备两个重要的区域,并引入分组协作和竞争机制相结合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7.
李瑛 《广东科技》2008,(12):50-51
法国翻译理论家达尼卡·塞莱丝柯维奇在长期的口译实践基础上提出了释意派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译员理解、翻译和表达的对象,不是原语的语言形式,而是讲话人或作者要表达的意义和思想。译员的中心任务是剥离原语外壳,抓住意义实质。运用释意派理论,结合外交翻译的特点,通过分析2007年“两会”记者招待会口译实例,说明外交场合古诗翻译应如何进行。  相似文献   

8.
崔瑾 《科技信息》2013,(10):226-227
长句结构复杂、分句多、信息量大,对于现场译员的记忆和表达都是不小的挑战。而法国释意派理论提出的口译是一种交际活动及"脱离语言外壳"等思想对于汉英长句口译极具指导价值。本文以释意理论为指导,探索长句口译的一般规则,提出了四种口译策略:句子切分、要点重组、逻辑加工和表情达意,并辅以案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9.
倪兰芳 《科技信息》2011,(23):14-15
在会议口译中出现的词汇空缺现象很频繁,也是译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得当,轻则引起听者对会议内容的误解,重则引起外交事件。根据国内外重要会议的口译员的口译资料,以巴黎释意学派为理论基础,分析在会议口译中出现的词汇空缺现象,借鉴经验丰富的译者对词汇空缺现象的解决之道,寻找处理词汇空缺现象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李琼 《甘肃科技》2011,27(24):94-95,108
由于口译是一种特殊的交际活动,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释意理论对不同的口译模式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通过释意理论在不同口译模式中的应用,阐述了不同模式中的释意程度,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法国释意派理论是以对口译或国际会议翻译的研究为基础,主要针对翻译过程展开研究的较为系统的理论。其对翻译过程的认识同时适用于口译、书面翻译。在其理论指导下,巴黎高等翻译学校多年来为法国及全世界培养出了优秀译员。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专门的翻译学校,法语翻译的培养大都在语言院校进行,如何根据我国教学现状和条件有效地进行法语翻译教学,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试根据释意理论与我国教学现状相结合进行法语翻译教学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温家宝总理的记者招待会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温总理的口译员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研究记者招待会上口译质量的论文纷纷涌现,释意派理论是最受欢迎的指导理论。运用释意派口译理论对2010年"两会"中外记者招待会现场口译实例进行评述和分析,同时总结出记者招待会上口译人员需要掌握的一些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刘北辰 《科技信息》2012,(6):214-215
巴黎释意派翻译理论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以巴黎高等翻译学校著名教授达尼卡·塞莱斯科维奇为代表,在西方以及世界口译理论研究领域起到了深远影响。该文在不同章节分别介绍了释意理论对翻译的定义、释意理论研究的重点、翻译程序的三角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言意关系在欣赏角度渗透着"得意忘言"的美学因子,在创作角度却无法"不立文字",体现出言意的对立统一,流露出深刻的哲学——美学内涵,口译交际活动中,语言和意义的关系是核心问题,包含着理解和表达两个程序;释意理论提出在理解和表达程序中脱离语言外壳,蕴含着言意的动态哲学美学因子,本文试从口译的哲学美学思想源泉——传统言意关系,到过程分析——释意理论分析,再到动态的归宿即"快,准,和谐",以期全面解读口译的哲学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翻译包括口译和笔译,主要分为原语理解和目标语传递阶段。释意派认为口译中理解单位应该是心理学意义上的意义单位。本文试图借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级阶理论,通过对汉译英连续传译的实例分析,说明在汉译英连续传译中,理解和传递在级阶理论中的小句级阶操作。  相似文献   

16.
简述国外翻译过程理论研究的发展,着重从描写翻译学、翻译过程的行为、翻译的动态对等理论、认知心理模式、关联理论、认知语境论、功能语言学派和释意学派等方面对国外翻译过程理论研究的主要流派进行述评,旨在对这些理论研究成果的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口译译员,仅有扎实的语言基础是远远不足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口译职场的。本文通过以译者的主体性理论为基础,论述一些影响口译质量的一些较为主观的因素,如应变能力、矛盾处理、文化沟通等方面加以论述,并用口译实例略加说明,旨在通过分析这些因素、指导口译实践以增强译员对译场的控制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交际教学法和交际语言测试来分析翻译的一个特例一口译。在交际法的理论框架上,分析了口译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对译者的基本要求。而且,本文根据厦大的口译教学模式,结合实际经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后,本文指出用交际法指导口译教学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燕妮  宋洁奎 《科技信息》2011,(21):I0197-I0197,I0217
尤金.奈达是当代西方翻译理论语言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有许多的翻译理论著作。本文通过介绍其主要的翻译理论或思想,主要是一些对翻译实践有切实指导作用的概念和理论,指出奈达在实践方面对翻译所做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邢龙昌  牟云菲 《科技资讯》2014,(34):248-249
口译能力是外语专业学生很重要的技能。对于口译译者来说,影响他们口译质量的因素有很多种。我们把这些因素分成两大类:来自语言本身的因素和来自语言外的影响因素。该文通过以波赫哈克为首的一批西方口译理论与教学研究者创建的话语互动模式理论,来分析影响口译活动特别是交替传译的非语言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帮助口译者达到理想的口译与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