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传统的液压挖掘机控制方案的缺点,提出了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在不同工况下采用基于流量控制与压力控制的组合控制方案,从而实现了进出阀流量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并降低了系统背压.进一步通过联合仿真证明了该组合控制方案的可行性.基于被控对象的特点设计了PID控制器,改善了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最后通过实验表明该方案可以有效降低系...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自动变速器多片离合器液压执行机构质量与体积较大,介质通过电磁阀时会产生较大能量损失以及传统压力控制过程中振荡明显、误差大、鲁棒性差等问题,采用直接控制“电机&泵”的方式实现压力调节.“电机&泵”的显著优势在于结构简单,质量与体积小,效率更高.文中以该种泵控执行机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的非线性3步法控制器控制执行机构内部压力.结果表明:该执行机构压力控制过程中振荡明显减弱,压力控制更加精确,并且具有更短的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3.
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控制器设计及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浮力调节装置实验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建立了数学模型.为了使控制器参数能够适应系统模型的改变,设计了基于遗传算法的自整定PID控制器,针对其液压系统中的多余压力提出了基于结构不变性原理的控制策略.对实验系统的控制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能够克服多余压力和模型参数时变2大控制难点,在不同的工况下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4.
溢流阀是压力控制阀的一种,较为广泛地运用于各种液压系统中,其通过阀口的溢流,使被控制系统或回路的压力维持恒定,实现稳压调压或限压作用,在液压回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阐述了直动式溢流阀和先导式溢流阀的结构构成,研究了溢流阀工作原理,分析了溢流阀的溢流特性,并结合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可为溢流阀的应用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分采技术在层间压力差异大、深度差异大、高低压层纵向上交错分布的油井上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换向动作混乱不易识别、控制压力受层间差异影响大等问题,提出了最优分层采油理念,即各分采段的井口控制压力不受层间的压力及深度差异影响的抗干扰液压换层操作理念和将交错分布的低压油层挑出来的组合开采理念,研制了抗干扰液压换层控制器,设计了井下平衡压力差异和深度差异、地面判断控制器动作状态、地面打压控制各段开关状态等机构,分析了消除各段压力差异和深度差异的平衡原理,最终形成了抗干扰液压换层分采技术,实现了井口打压换向操作连续高效、准确可证、不受层间压力差异、深度差异影响的目标,满足了对井下所有段各种开启状态任意组合进行控制需要,并建立了既可预测、也可控制井下各段控制器开关状态的井口输入信号与井下全组合开关状态对应的数学关系,并在现场成功实施了5口井。  相似文献   

6.
液压管路压力非插入式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液体压力检测方法需要感压元件和液体介质相接触才能实施检测,因而在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中临时安装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是十分困难的。非插入式液体压力检测方法有助于快速故障诊断的实现。方法之一是将液压作用下金属管道外径变形量转化为压力变化量,这是传统测压方法的延伸。本文提出通过测量超声波在液体介质中传播的声速实现压力非插入式检测的新方法。该方法完全突破了传统液体压力检测方法的思维模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常旭  王宏伟  王俊生 《科技信息》2014,(15):121-122
压力是液压系统的重要参数之一,系统压力的测量为系统故障诊断提供了依据。由于传统的接触式测压方法存在一些弊端,因此研究非接触测量压力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简要说明了非接触测量压力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对非接触式压力测量研究中存在的困难,然后提出了一种利用表面波对管路内液体压力进行非接触测量的方法,通过理论计算建立了表面波波速与液体压力之间的关系,最后指出了该方法的优缺点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驼峰车辆减速器液压系统中压力波动形成的过程进行了描述,对影响液压撞击压力大小的因素及对液压系统稳定性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液压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高精度压力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法.以高性能MSC1211Y5微处理器为核心,采用高精度硅压式压力传感器采集数据,配以信号处理,同时利用RS-485接口构成总线型通信网络,形成一个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10.
油液粘度变化对配流副密封带压力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轴向柱塞泵和曲轴连杆液压电动机配流盘现有液压力近似计算公式的不足和缺陷,引入剪切长度和平均剪切长度的概念和定义,定性分析了配流副密封带中油液粘度的变化规律,并给出了油液粘度随油温和油压变化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以考虑油液粘度随油压和油温变化情况下配流副流场有限元数值计算结论为依据,给出了一套基于二维油压分布规律、适用于轴向柱塞泵和曲轴连杆液压电动机的配流副液压力近似解析计算公式.以曲轴连杆液压电动机端面配流副为例,将该计算公式同目前常用的其他几种近似解析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说明使用给出的计算公式可提高配流副液压力计算精度,并进一步说明了忽略油液粘度变化将严重影响配流副液压力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摩擦焊机用户对焊接产品提出更高质量、高精度的生产要求,设计了一液压双闭环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通过监控液压系统压力和比例溢流阀阀芯位移,对压力使用模糊PID控制器控制调节,位移采用PID控制器调节来控制摩擦焊机的轴向压力控制精度,并运用AMESim/Simulink对该系统进行联合建模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双闭环控制系统比PID控制下的单闭环控制系统能更好地改善摩擦焊机的轴向焊接压力精度,提高焊接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轧机液压压下电液伺服系统及智能控制的特点 ,设计了神经PID控制器 ,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为轧机液压压下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自动和人工荷载采集之间的自由切换,采用光电编码器和AT89C52相结合的方法,采集液压试验机的荷载值.依据实时分析时间荷载曲线判别钢筋的抗拉荷载,并利用SJA1000控制器将实验结果上传至CAN总线数据服务器.该系统已用于实验室液压试验机中,从2004年至今运行可靠.  相似文献   

14.
液压弯辊的液压系统,采用了电液压力伺服系统,电控系统采用了结构简单、编程方便、高可靠性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它与主机的WDPF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有机地结合,组成一种新型的自动控制系统,在控制和消除板带材的中浪、边浪及瓢曲等实际问题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integrated electro-hydraulic brake,I-EHB)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其机械、液压子系统的数学模型,得到了系统的5阶非线性状态方程.在I-EHB系统处于不同压力下的平衡状态的方程进行线性化处理,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并利用AMESim软件验证了传递函数的正确性.设计了基于PID控制的位置-压力串级控制器,伺服主缸活塞处于死区行程内,采取以补偿孔位置为活塞运动目标的位置反馈控制;超过死区行程后,采用以伺服主缸目标压力跟随为控制目标的压力反馈控制.将伺服主缸压力响应时间和超调量分别控制在80 ms,6%内,有效提高I-EHB系统的制动安全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城市路灯管理水平,节省电能消耗,在分析了物联网路灯等效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物联网路灯管理的模糊控制策略。当光照强度不高于15 lx,模糊控制器可根据特定路段通行量大小对路灯端电压进行调节,调整对应路段路灯的亮度,节约电能,同时,通过模糊控制器中的电压、电流反馈,对路灯运行状态进行远程监控,提高了管理和维护效率。  相似文献   

17.
摩托车防抱制动控制器的研制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实用新型专利“摩托车防抱死控制器”的研究开发过程.提出了针对路面条件通过控制器调节制动压力输出特性使车轮滑移率处于理想的范围,以实现防抱死制动的原理;根据已导出的摩托车液压盘式制动防抱死控制参数计算公式,进行了防抱死控制器的功能原理设计、结构设计、制造和性能测试.跑车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控制器构思新颖、价格性能比好,适合中、低档摩托车改善提高制动性能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选取鸡西城山煤矿现场实例,利用RFPA2D-Flow软件模拟了穿煤层钻孔定向水压致裂全过程.分析了应力、水压的分布与变化规律,研究了损伤区域、卸压区域的形成与扩展过程.对穿煤层钻孔定向水压致裂前后煤层瓦斯抽放过程中瓦斯抽放效果及压力分布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定向水压致裂后压裂孔与控制孔之间的卸压区成为主要的瓦斯渗流通道,使瓦斯抽放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小甚至消除均流过程对总输入电流及输出电压的扰动,以提高输入功率因数. 在平均电流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控制占空比在并联变换器内部动态分配的均流控制器,即只在并联变换器内部,根据其电流偏差程度进行占空比动态调节来实现均流. 同时,采用单DSP实现并联PFC变换器电感电流的均匀交错,以减小系统滤波器的体积和提高系统的效率. 以3个功率因数校正(PFC)变换器并联为例,利用提出的研究方案获得了良好的均流性能,并实现了并联PFC变换器电感电流的交错,减小了输入电流的高频纹波. 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控制方案的正确性,为并联的大功率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的数字控制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圆孔孔壁裂缝水压扩张的压力参数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水压致裂法和Griffith理论,对地应力场中岩体孔壁水压诱致裂缝扩展过程进行了分析,将孔隙压力作用下孔壁裂纹的扩展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孔壁破裂、第二次扩展、第三次破裂扩展阶段;且不同的破裂阶段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水力压力。分析了含内压裂纹的扩展压力与原始地应力场及围岩力学特性的关系,随着岩体埋深由浅至深的逐渐增加,水力致裂圆孔的孔壁破裂压力变化由2个阶段过渡为3个阶段,且存在一个钻孔位置的临界埋深。为实际坚硬顶煤水力弱化的试验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