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晓军 《科技信息》2007,(19):138-138
作为与韩愈齐名的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柳宗元在强调注重文章的现实内容的同时十分看重“古文”创作的形式美,认为只有被赋予情感、灵性和个性的作品才能传承于世。而作品的情感、个性来源于作家良好的审美修养并对人生有积极的态度。作家“文以明道”的文学观在对写景状物的山水游记中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
《长恨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感伤诗代表作,也是千古传颂的名篇,白居易因此而有“《长恨歌》主”之称。长期以来,学界对于《长恨歌》的主题思想一直存有较大争议。笔者从“情与中国文化”的哲学视野出发,认为《长恨歌》在形式上属于代笔悼亡诗,在主题上则带有明显的追思与怀念性质。  相似文献   

3.
唐代是继汉晋之后出现的又一个研究《孟子》的重要时期,唐代《孟子》研究的复兴与其时经学风气的转变、古文运动的展开紧密相连。"孟子升格运动"肇始于中唐,这不仅体现在开始出现将《孟子》升格为"经"的议论,也体现在对于《孟子》的具体研究之中。在《孟子》的注疏方面,陆善经撰《孟子注》,张镒撰《孟子音义》,丁公著撰《孟子手音》,时间都集中在安史之乱前后,即唐代古文运动和经学变古初起之时。在《孟子》的阐释方面,有李景俭《孟子评》、刘轲《翼孟》、林慎思《续孟子》等三部著作,而三人全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孟子》研究在唐代的复兴,是经学变古和文学转向共同交织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李华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但一直被后期古文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所掩盖,因此,人们对他的了解极少。面对当时社会上礼乐崩坏的现实,李华希望用儒家的礼乐思想来力挽狂澜,在文学上提出了宗经、复古的口号,要求文章要反映现实并注重作家道德的修养。  相似文献   

5.
北宋古文走向复兴的过程能否称之为“古文运动”,这个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事实上,古文复兴的倡导者不仅有明确的目标,而且形成了组织,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因而是可以称之为“古文运动”的。学界之所以对此提出疑问,不外乎对“运动”一词的理解存在着先验性错误。  相似文献   

6.
李华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但一直被后期古文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所掩盖,因此,人们对他的了解极少.面对当时社会上礼乐崩坏的现实,李华希望用儒家的礼乐思想来力挽狂澜,在文学上提出了宗经、复古的口号,要求文章要反映现实并注重作家道德的修养.  相似文献   

7.
唐代古文运动,不仅在于变骈为散,恢复了古文的传统;更重要的是,在经过了一次反复之后,确立了中国古代散文的评判标准,即散文是语言的艺术。变骈为散,是文学史上散文观念确立之际由失败而成功的历程表现。二者在散文文体自觉的母体中具有一脉相承的孪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作为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有自己的散文理论。他的文论以道为基,以文为体,以言为饰,三者浑然一体,构成一座完整的理论架构。在道、文、言诸方面,欧阳修在继承韩愈文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个性色彩和时代特色的散文理论,成为宋代古文运动的理论基础和旗帜。宋代古文运动正是在这一理论和旗帜的引导下,较唐代取得了更为彻底而全面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王辉斌教授的《唐代诗人探赜》(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是其计划中的“唐代诗人研究四部曲”的最后一部,前“三部曲”分别为:《孟浩然研究》、《李白求是录》、《杜甫研究丛稿》。其间,他还出版了与“三部曲”关系密切的《唐代诗人婚姻研究》。这四部著作与《唐代诗人探赜》一道,共同构成了王辉斌先生唐代文学研究的整体框架。《唐代诗人探赜》一书的体系性很强。从内容上来看,本书与前“三部曲”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前“三部曲”主要是对盛唐三位大诗人孟浩然、李白、杜甫的研究考索,而《唐代诗人探赜》则在此基础上扩展到对整个唐…  相似文献   

10.
从语言角度看韩愈和古文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创导者,他所领导的古文运动既是文体文风的革新运动,也是文学用语的革新运动.古文运动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文学用语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汉语书面请看,先秦时期的散文词汇丰富,也有了较为完善的语法规则,适宜于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表达.然而历两汉经魏晋南北朝精至唐,却走了一段弯路.随着文学创作的形式主义化,从东汉后期开始,文学用语也逐渐走上了驸俪化道路.骄体文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本不应大加讨伐,但六朝时代,土族文人专以骄辞俪句掩饰他们生活内容的空虚,于是骄体文成了汉…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游记文学发展史的视角 ,就唐代游记文学的演化历程与内在精神展开探讨 ,由此看出 ,唐代是中国游记文学的成熟期。古文运动的兴起与诗性精神的浸润共同推动着唐代游记文学的走向成熟 ,同时也决定了唐代游记文学的内在价值取向。从元结的前奏到柳宗元的高潮 ,以及与此相辉映的中晚唐游记创作 ,共同奠定了唐代游记文学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12.
柳开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启蒙者、先驱者。在北宋立国之初,他以振兴古文、古道为己任,首倡复兴古文、古道,其古文理论在当时和后世都有一定影响。对他的古文理论进行探析,对于深入认识和研究北宋古文运动特别是其前期的发展历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摘要]《古文观止》是清初科举政策影响下产生的蒙学教材,《古文辞类纂》则是在乾嘉时期骈文复兴的背景下为提倡古文“正统”而产生的。基于两书选文情况判断,《古文观止》与《古文辞类纂》的文体分类相似,但姚鼐所编《古文辞类纂》在分类上比《古文观止》更为详细。就写作背景与目的来看,《古文观止》为迎合统治者需要,选文的文风偏向于典雅醇正,选入少量骈文,为八股文写作服务;《古文辞类纂》则是姚鼐用来宣扬自己的文统、道统,借古文彰显自己的主张的。基于吴楚材、吴调侯与姚鼐对道统的不同理解,《古文观止》以选文体现纲常伦理,而《古文辞类纂》则不对六经文章妄加评议,实际上均是推崇程朱理学的体现。二书的成书时代影响编者的编选目的,这是导致两种古文选本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童玲  赵菁菁 《科技信息》2010,(3):138-139
以《玉台新咏》为代表的齐梁诗歌,为唐代文人的表达提供了借鉴的营养,《玉台新咏》所收的闺怨诗歌体现出的风格与追求,对唐代闺怨诗的影响贯穿有唐一代。唐代闺怨诗与《玉台新咏》中闺怨诗的因缘包括承与变两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唐代闺怨诗的题材内容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唐代闺怨诗对《玉台新咏》中闺怨诗的意象的传承与突破;唐代闺怨诗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的继承与突破。唐代闺怨诗在充分继承前代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又加以发展、壮大,与前代闺怨诗相比,又有了新的开拓。  相似文献   

15.
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极为当时及后世文人所推崇。而在古文运动自唐而宋的过渡、承接中作用最大,又最推崇效仿韩愈的,当首推欧阳修。欧文拟韩与欧诗仿韩,韩欧文体,宋盗唐与欧盗韩,法欧与宗韩,为前从对欧阳修在继承传扬韩愈及古文运动方面的评说,从而探索出韩欧之间的一线文缘。  相似文献   

16.
两汉的经今古文与训诂的关系十分密切。作为今文经学的重要著作的《公羊传》、《穀梁传》训释经书牵强附会,任意解说;而古文经学的重要著作的《左传》、《毛传》训释经书则偏重名物,言简意赅。此训诂的文风直接影响到清代的"朴学"。  相似文献   

17.
《竹取物语》被认为是日本物语文学作品中最早的一篇,唐代传奇是中国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从创作主题上将《竹取物语》与唐代传奇在人类的真实姿态——爱情与离别的悲伤、对人性的好奇以及对现实的世态批判与人性批评三个层面加以比较分析,挖掘潜藏在《竹取物语》文本深层的人性主题,探寻其中所蕴藏的中国唐代传奇元素,以及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8.
唐代文苑最为繁荣,成就最高无疑是诗歌。可与诗歌并举,在文坛上放出异采的,是被鲁迅称为“成就乃特异”的传奇小说。所谓传奇,即“传”写“奇”事。唐代传奇在某些方面虽沿袭六朝志怪、搜神、轶事琐闻的题材,但由于受唐代“古文运动”的影响,唐代传奇绝大部分是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脱离了六朝志怪、搜神、记轶的幼稚阶段,而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判是制判者对一个案件、事件是非曲直的判决与裁定,通常分为判目与判词两大块,张鷟的《龙筋凤髓判》便是唐代典型的拟判集之一。全书共4卷79则判文,通篇用骈体文写就,判目真实具体,判词征引繁富,最终处理意见简括明确。书中不仅反映了张篱深厚的法学功底,而且也反映了唐高宗到玄宗开元时期人们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认识,同时从拟判角度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和研究唐代科举、铨选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四人帮”的儒法斗争谬说风行之时,韩愈曾遭贬抑。近几年,报刊上发表了不少重新评价韩愈的文章,这是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进行拨乱反正的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但有些文章把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仅仅看作或主要看作是一次“文从字顺”的散文通俗化运动,其目的在于否定魏晋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这种看法主要着眼于形式,而忽视了思想内容,是值得商榷的。笔者以为,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之所以要解决文风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复兴儒学,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唐代古文运动是在特定的哲学思想背景下产生的,唐王朝建立以后,统治者虽继承两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