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射柳习俗是满族流传久远的风俗之一,契丹人的射柳习俗是一种制敌祭祖的萨满黑巫术,以柳为图腾的女真人接受了这种习俗并传而广之。从功能主义的立场上看,射柳习俗适应不同的需要,产生了不同的功能,并相应具有不同的意义,在看似相悖而不可能流传于其中的文化环境中存在。由此证明。功能在民俗产生扣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尉村跑鼓车是流传于山西省襄汾县汾城镇的一种民间娱乐活动。跑鼓车文化是一种别样的祭祖文化,是一种军备活动与健身习俗相结合的文化,是一种易经文化的体现,也是一种艺术与竞技相互融合的文化,更是一种活态人文遗产。  相似文献   

3.
屈原作品中烙有楚国礼仪文化的深刻印记。结合《离骚》文本及相关文献,至少可以考知楚人在认祖归宗("高阳苗裔")、始生取名("锡余嘉名")、陈辞神明("就重华而陈辞")、占卜降神("灵氛占之""巫咸夕降")、颂神祭祖("奏《九歌》而舞韶兮")等方面的礼仪习俗。  相似文献   

4.
节日习俗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中国的春节尤其如此。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来改为夏历正月初一(即农历正月初一),被视为农历年的开始,即为岁首。按照中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从腊月初八的腊祭、腊月廿三四的祭灶开始,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结束,历时月余,除夕和正月初一是节日的高潮。  相似文献   

5.
北魏初期的皇帝宗庙祭祖制度在粗略仿照以往中原汉族政权礼制的同时,羼杂大量鲜卑民族.习俗。北魏孝文帝在对汉以来相关制度及历代儒生对儒家经典的诠释的长短、优劣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传统既有沿袭之处,也不乏创新之举:遵循儒家经典记载及汉以来传统礼制,于每季孟月举行时祭;关于椅、袷祭祖制度,孝文帝在比较郑玄、王肃有关学说基础上,舍弃郑学,遵循王学。宣武帝、孝明帝时,逐渐改变孝文帝取王舍郑的成法,改而遵循郑学。  相似文献   

6.
刘荫凉 《科技信息》2012,(33):I0151-I0151,I0049
祭祖是越南民族最重要、最普遍的信仰祭祀形式。在越南的各种祭祖活动中蕴含着越南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从越南现代的祭祖活动中我们可以窥见现代越南人的民族心理,发现越南的传统道德价值。分析越南的祭祖文化,有助于加深对越南民族的了解,促进中越民族的友好交流。  相似文献   

7.
关于周人始祖后稷的诞生,《史记》中记载没有《诗经》中记载真实,《诗经》中记载揭示了周人始祖诞生的真相;后稷肇祀,开周人祭祀之先河,为后代的祭祖奠定了基础;经过周人17代的发展,周正祭祖已形成完整的仪式,这个仪式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祭祖阶段、燕尸阶段;通过周五条初探,揭示周正祭祖实质。  相似文献   

8.
扶氏于明永乐朝迁入乐昌,自康熙初开始,他们开始整顿祭典,对失祭之先祖恢复祭典,对缺失祭产的凑集田产立祭,对附祭者实行分祭;以膳田为祭田、为己设祭渐成风习。至乾隆朝后期,扶氏的祭典已基本恢复。扶氏的例子,展现了宗族祭祖习俗具体而复杂的面相。  相似文献   

9.
中国祭祖文化的社会功能及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祭祀文化之一的祭祖行为的内涵不断地丰富发展,所担负的功能也不断延伸,从最初的通过沟通人神关系,最终落实到调节社会人际关系.时至今日,祭祖行为已内化为中国人的一种心理需求和感情依托形式,进而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祭祖文化既对社会的进步与变革带来了积极影响,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对祭祖文化进行剖析,以求在现代社会中找寻祭祖文化积极的传承之路.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农村,清明节、中元节和冬至等,村民会在家宅、寺庙和村内空地举行各种祭祖活动。从他们的祭祖活动中,可以看到各种佛教元素。如在墓前焚烧念诵有佛经的"经",在寺院和庙宇举办放焰口、放蒙山等佛教仪轨以超度祖先。通过列举在尼庵、家宅、村内等不同场合举行的祭祖活动,从而揭示当代浙江农村汉民族父系血统观念的实际运作及其变化,并以超度、轮回等概念为着眼点,分析佛教对乡村祭祖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绕家人的民族节日、婚礼习俗、丧葬习俗、民间禁忌等方面论述了祖先崇拜在绕家人生活中的作用,并简要分析了绕家人祖先崇拜的原因和特点,认为祖先崇拜是维系绕家人作为一个群体的重要信仰纽带,为文化人类学者研究绕家人以及绕家人的群体认同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走访与田野调查等方法,对花腰彝女子舞龙活动的历史渊源、社会变迁、保护与发展传承等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内涵特征与体育社会价值意义。研究表明:花腰彝女子舞龙活动起源于神话祭祀活动和英雄祖先崇拜,具有浓烈的宗教气息;嬗变至今,经历了萌芽状态、习俗养成、飞速发展并蜚声海内外、文化品牌确立等4个阶段,值得深入挖掘和开发利用研究。需注重彰显其文化内涵,提炼其价值意义,建构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与传承路径。  相似文献   

13.
《淮南子》是西汉初期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撰的一部思想学术著作。该书内容博大精深,其中记载了有关夏代及其以前的宗教信仰的一部分资料。这些珍贵的资料是研究古代宗教思想的重要依据。《淮南子》宗教思想以神仙道家思想为主,兼及其他有神论信仰,包含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端午节在战国时代初步形成,源于古人虔诚的原始信仰。原始信仰是当时节俗传承的足够动力。魏晋时期原始信仰比以前淡化了,端午节传承的原初动力也消弱了,这时人们加入了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传说来解释端午习俗,为端午节增加了新的文化内涵和习俗。但是由于端午节习俗不重视家庭团聚和祭祀祖先,在契合儒家文化方面不很显著,因而在魏晋以后的儒教时代出现了传承动力不足的问题。到现代社会,端午习俗面临传承危机。但经研究可见到,端午习俗包含着适合现代文化的丰富要素,可以进行适应现代社会的调适、更新。在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背景下,它更有了复兴的契机和动力。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对满族"三仙女"始祖感生神话与中原"简狄生商"神话的关系问题素有争论,很多学者皆以满族神话乃是篡改中原神话而成。然从满族萨满文化女性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等民间信仰以及考古成果等多角度分析,满族始祖神话完全具有独立产生、发展的自然生态和思维状况等方面的条件,是一则颇具民族特色的始祖神话。  相似文献   

16.
寻根祭祖是任何一个成熟民族、优秀民族必不可少的伟大的精神盛典,黄陵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民族圣地,高度重视和全方位加强黄帝陵的建设,对强化民族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民族创造力,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具有重大意义。要挖掘黄帝文化的品牌价值,加强黄帝文化产品的深度开发,加快黄陵的特色城市建设,打造"华夏祭祖"的权威品牌,加强宣传和营销,真正把黄陵打造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圣地。  相似文献   

17.
原始宗教对白裤瑶民俗竞技文化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原始宗教的视角对居住在南丹白裤瑶的民俗竞技文化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白裤瑶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情结,原始宗教对白裤瑶民俗竞技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正是由于原始宗教的存在而使白裤瑶民俗竞技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富有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8.
在壮族的原始宗教中,有多元自然崇拜,也有鸟、蛙和牛等动物崇拜。但一直活跃民间的壮族卵崇拜,却被学术界和文化界所忽视。文章拟从壮族民间至今不绝的“碰蛋”习俗,考证辨析壮族的原始崇拜——卵崇拜,以及卵崇拜的原始痕迹、文化内涵和历史遗存,首次向社会揭开这古老文化现象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历史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母性崇拜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民俗现象,母性崇拜意识一直是人类社会挥之不去共通性情节。广西与贵州边界的白裤瑶族群的母性崇拜意识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表征形态,其主要表现在供奉生殖图腾石的习俗"、姑女还舅门"婚俗、婚前盛行"玩婊"、妇女夏天身着"挂衣"、服饰图案的"卍"符号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