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内词语照应(endophora)就是指语言的项目之间的照应。在英语中,人称代词有两种作用:一种是回指上文提出的名词;一种是预指下文提出的名词。本文着手于英语第三人称代词的照应,首先分析了预指的照应,其次重点从语法角度、语用角度以及认知角度分别探讨了英语代词句内回指的照应的确定,指出照应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英语中第三人称代词的预指照应有着重要的语篇功能,正受到语言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理论层面就预指照应的理论定位及其在句子和语篇层面的功能进行探讨,有利于更通顺、精当地进行英汉翻译.  相似文献   

3.
英语中第三人称代词的预指照应有着重要的语篇功能,正受到语言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理论层面就预指照应的理论定位及其在句子和语篇层面的功能进行探讨,有利于更通顺、精当地进行英汉翻译。  相似文献   

4.
运用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LEC),拟从中介语语法损伤的视角对中国学生英语第三人称单数习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学生对英语第三人称单数的使用表现为使用不足和过度使用,英语动词屈折词缀的缺失并不意味着中介语语法的损伤,而是由于中国学生没有完全掌握英语形态系统和句法系统之间的匹配规则以及来自汉语语言结构的干扰和语言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汉语的欧化现象一直是众多作家学者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有人认为汉语语法变化主要是汉语自身不断发展的结果,有人则认为汉语语法变化主要是受英语语法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变化并跟英语第三人称代词进行对比来看待这种欧化现象。另外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欧化”现象,既防止英语第三人称代词汉译过度欧化,又能恰当地吸收英语中的有益成分来丰富和发展汉语。  相似文献   

6.
以战国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为语料①,考察战国时期第三人称代词在数量、时间性和句法功能方面呈现的面貌。战国语料中,我们可以见到的第三人称代词有之其彼厥等。之是最常用的,其的使用仅次于之字,彼不多见,厥大概在战国中期,已从共同语中消失。主要的第三人称代词由西周时期的厥之其变为之其两个。在句法功能方面,这几个代词有较明确的分工:之主要作宾语,其厥主要作定语,彼主要作主语。  相似文献   

7.
英语特种单数名词不可数,没有复数,通常由a(n)限定,但不能代之以one,还有一些通常由the限定。它们既包含抽象名词,又包含具体名词。前者表示动作、状态、能力、才干、。C理、态度等,主要是兼作动词的名词及一些动词和几个形容词派生的名词,往往在句中充当get、give、have、make、take等的宾语,be的表语,therebe的主语,介词的宾语;后者表示人、物、地方、距离、范围、方向、时间、数量、声音等,往往在句中充当be的表语,therebe的主语,have。hear、get、give等及个词的宾语。  相似文献   

8.
在杭州方言中有“我们老公、我们老婆”的特殊说法。将视野扩大,进一步发现杭州方言中存在大量复数人称代词表示单数含义的现象。此现象同样存在于吴语区其他方言中,在韩国语中也有类似的用法。  相似文献   

9.
彭方洁 《科技信息》2008,(20):184-185
在中文的会话之中,“我”、“你”、“我们”、“你们”等的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相当高,英语会话中,第一、第二人称的“I”、“you”也频繁地出现。而在日语会话中,很少出现「私」、「ぁなた」等人称代词,特别是第三人称「彼/彼女」、使用的频率则更少。本文就日语对话中的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及「コソァ」系列代词之间的联系,来探讨日语中较少直接使用第三人称代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他”和“她”的使用功能不完善和第三人称代词三分法具有缺陷,网络新词汇“Ta”的出现与广泛应用是对这个缺陷的一种补充和自我完善。“Ta”的意思是“他”或者“她”,是一种不明性别的指称。该词的实际功能相当于一个第三人称代词,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其实是一个汉语拼音形式的字母词。本文对“Ta”出现的理据性做了解释,从字母词和汉字拼音化的角度考察“Ta”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并客观地看待“Ta”的存在性,提出对待“Ta”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金荣 《科技资讯》2007,(10):227-228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女权运动在西方蓬勃发展,西方世界对于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歧视现象开展了大规模的文字改革运动。其核心内容之一在于如何消除三身代词泛指而引起的性别歧视问题。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英语中性别歧视现象已得到很大改观。本文试从三身代词泛指引起的性别歧视现象、认知发展障碍及其根源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指出性别歧视现象的根源在于社会,只有消除语言使用者心理中的歧视女性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语言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12.
李怡 《科技资讯》2010,(3):201-202
文章通过对美国知名医学杂志中各种人称代词使用频率的统计分析,探讨了医学文体中人称代词使用的特点。并对人称代词使用频率减少的现象作了分析,发现其原因主要是医学英语日益向着客观性,科学性和经济性方向不断迈进而发展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仫佬族关于动物、植物和事物等名词的替代表达方式有其独特的形式。本文仅就仫佬语中对这三“物”的替代表达和英语中相应的代词进行一些比较分析,得出仫佬语无“它”亦是“它”的独特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4.
关系代词as和but在科技英语中的使用在科技英语中,定语从句是最常见的一种语法结构.每当提起定语从句,人们往往会想到引导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有which(代表物),that(代表人或物),who(代表人),whom(who的宾格),whose(指代人或...  相似文献   

15.
孝南话的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讨论孝南话的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认为孝南话的“我、你”存在入声变读,“我、你、他”除加“们”表复数外,还可以加“者[.tso]”表复数。口语中,孝南话用“乜1nie°、乜2nie°”分别表示近指和远指,它们与孝南话的提示语“乜nie°有渊源关系。由此文章指出,北京话的“这”和“那”也来源于提示语。  相似文献   

16.
高云 《科技信息》2013,(14):196-197
法语主有形容词属于形容词类,英语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属于代词类。在词类上,两者有本质区别。法语主有代词虽然在意义上与英语名词性物主代词对等,但在构成方式与数量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通过对法语主有形容词和代词与英语物主代词的比较分析,指出两种语言在此用法上的异同,对于促进英语,法语两种语言的对比教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陶伯玲 《科技信息》2006,(6):278-279
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第二外语日语的时候,往往很难把握日语人称表达。习惯了汉语“你(或者“您”)”、“我”、“他/她”和英语中“you”、“I”、“he/she”的用法,很容易直接使用日语的“あなた”、“わたし”、“彼/彼女”造句和翻译。然而日本人是很少使用人称代词直接称谓的。正确区别日语、汉语和英语人称代词的用法,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掌握日语人称称谓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卢海燕 《科技信息》2007,(17):150-151
中国集体主义文化与西方个人主义文化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个主要方面。集体主义文化与个人主义文化的差异造成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主语人称代词使用的差异。集体主义文化影响下的中国学生多用复数主语人称代词;而个人主义文化影响下的本族语学习者多用单数主语人称代词。文章最后讨论了基于本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丰城方言的代词构成方式较为丰富,其功能比较复杂,与宜春话略有不同.1.人称代词.丰城方言人称代词复数的表达法较丰富,显示了其不同的继承的底层.2.表处所的指示代词.其中远指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相对不远或看得见的,第二层次是相对很远或看不见的.远指和近指的不同是通过音长的差异来体现的.3.疑问代词.丰城话"许里、什里"等疑问代词多是由指示代词通过变调来表达的.  相似文献   

20.
英汉指示代词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海燕 《科技信息》2008,(5):237-237
在英汉代词系统中,指示代词在篇章的衔接与连贯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英汉语指示代词的基本形式“this/that”与“这/那”在语法范畴和在语篇中的照应功能两方面进行了尝试性比较分析,并对其异同的原因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