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交际教学法在法语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琼 《理工高教研究》2004,23(3):124-125
本介绍了一种与传统的外语教学法不同的交际教学法。根据这种教学法,学生是课堂中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水平用适当的语言技巧和课堂组织技巧给他们提出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学外语的兴趣。通过法语教学实践,笔信服地认为交际教学法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外语实际应用能力的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及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淑娟 《理工高教研究》2002,21(1):64-65,67
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社会的飞速进步 ,对新一代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新一代的大学生不仅应具有独立学习知识、获取新信息、把握新进展、更新知识结构的认知能力 ,而且应具有较强的自我认知、自我监控、自我调节与自我约束等元识知能力。然而 ,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 ,大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 ,本文从大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大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概念以及与认知能力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阐述 ,并就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外语教学的研究无疑是提高学生运用外语能力的有效方法.然而,我们基本上较为注重教学法的研究,而忽视了语言本身在外语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和掌握所产生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外语教学的两个方面——教学特性,包括教学方式;语言特性,包括外语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其中教学特性决定了对所学语言的理解和掌握,语言特性决定了对所学语言的运用和交际能力的体现,两者在外语教学中都具有同样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4.
傅景礼 《黄淮学刊》1998,14(3):69-72
介绍了潜科学在理论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引入课程体系,科学发现、哲学思想方法、学术论争等内容的分析,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辩能力,发明创造能力,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能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授课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5.
学生学习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监控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自我控制主要指的是对学习行为的控制,学生排除各种干扰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维持对学习有益的行为,中断影响学习的行为;而自我监控主要是指以元认知为基础,运用认知策略和适宜的学习方法对思维进行控制,以维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过程.目前对大学生学习的自我控制研究还没有展开,对于自我控制和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也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训练手段,应加强这方面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6.
该文分析了传统教育培养方式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从转化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身心和个性自由发展,培养并强化学生创新意识,改变课堂教学、实验及作业和考试的方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及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及意志品质这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井海立 《松辽学刊》2005,26(2):77-79
本文从培养数学学习能力的意义和方法两方面阐述了为什么要培养学习能力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旨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培养高科技军事人才.  相似文献   

8.
张昕 《松辽学刊》2002,(1):75-77
从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创新教育的教学设计考虑,结合历史学科综合性,过去性的特点,尝试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于体育史教学中,突破当前教学的封闭状态,强调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让学生发展知识的内在联系,探索更多的获得知识,信息的途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以自主学习理论为依据,以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与大学英语互动教学调查,比较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差异,探索大学英语互动教学策略与自主合作学习策略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 ,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其创新能力的教育 .  中专化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下面主要阐述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应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1 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首先 ,教师须认识到 ,教育不应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 ,它还是发展认知的手段 .中专化学教学确定以实验为基础 ,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他们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  其次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