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采用环盘电极实验和交流阻抗技术等研究了HAsQ_2在硫酸钠溶液(pH=4.0)中在金电极上的阴极还原行为.结果表明,HAsO_2可以最终还原为 AsH_3.整个还原过程可以分为两步:HAsQ_2还原为金属As和金属As进一步还原成AsH_3,还原产物AsH_3在电极上的吸附较强,溶出性能较差.这两步还原过程在阻抗的复数平面图上呈现二个明显的电容弧,利用 EQUIVCRT软件对其进行计算机拟合,得到了对应的等效电路以及其中的反应电阻元件的数值.  相似文献   

2.
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As-Mo杂多阴离子修电极,在0.3mol/L H2SO4溶液中及0.70V~0.00V电位范围内,该电极具有三对可逆氧化还原表面波,它们分别对应于As-Mo杂多阴离子中Mo的三个2电子氧化还原过程,这三对表面波分别对NO2^-IO3^-及AsMo12O^340离子具有电催化活性,文中给出了其催化机理及浓度响应范围。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在裸银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在PH=7.0的KH2PO4-K2HPO4缓冲 溶液中,BSA在裸银电极上有一对淮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当扫描速度为20mV/s.BSA浓度为1.2*10^&-7mol/L时,峰电位分别为+0.20V和+0.05Vvs.SCE。  相似文献   

4.
以2∶18钨砷酸为电子受体、喹啉(C9H7N)和8-羟基喹啉(C9H7ON)为电子给体合成了两种新型电荷转移配合物(C9H7NH)6[As2W18O62]·C9H7N·3H2O(1)、(C9H7ONH)6[As2W18O62]·7H2O(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固体电子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电子自旋共振以及循环伏安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具有光致变色性质而8-羟基喹啉配合物(2)则不具有此性质.[As2W18O62]6-在非质子介质(DMF)中经历两步单电子可逆还原和两步单电子不可逆还原.  相似文献   

5.
蛋氨酸在长链硫醇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蛋氨酸在HS(CH)11NH2,HS(CH2)11COOH,HS(CH2)11OH,HS(CH2)11CH34活跃步同末端官能团长链硫醇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DL-Met不仅可以渗透自组单分子层膜,而且DL-Met在不同末端官能团的SAMs上的渗秀速率不同。  相似文献   

6.
将叶绿素a二水聚集体电沉积于SnO2光透电极上形成叶绿素a SnO2电极。在pH5.3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和另一电极组成电池,研究其光电化学性质。当发迹对电极的材料时,叶绿素电极具有不同的光感电位和光感电流。  相似文献   

7.
次亚磷酸根在Pt电极上的电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H2PO2^-在铂电极上的电氧化行为,并讨论了电氧化的机理。结果表明,在0.5mol/LH2SO4介质中,H2PO^-2抑制氢和氧在Pt电极上的吸附,并通过两种径在0.4-1.2V的电位范围发生氧化:H2PO^-2直接氧化形成H2PO3^-3和H2PO^2通过前置化学步骤形成吸附中间物H3PO3然后进一步电氧化形成H3PO4。所述机理可以较好地解释电位扫描速度、介质温度及次亚磷酸根  相似文献   

8.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SPE Pt电极以及SPE Au-Pt电极上还原态CO2的电化学氧化行为研究表明,此类电极的电化学特性与光滑Pt电极一致:CO2在氢原子吸附电位区0 ̄250mV(vs.RHE)处,可与电极上化学吸附的氢反应,生成还原态的CO2,通过线性扫描,还原态CO2即发生一不可逆电化学氧化过程(阳极剥离)。在SPE Pt系列及SPE Au-Pt系列上CO2的电化学行为表明,当SPE Pt系列  相似文献   

9.
用EHMO方法优化Ag-Al2O3电极催化剂的构型,计算指出Ag-Al之间距离为0.23nm时体系总能量最低,Ag-Al2O3对O2有端基、侧基在桥式吸附三种方式,结果表明以端基吸附最稳定,桥式吸附次之,用吸附前后重叠集居数的变化和空成键轨道级阐明了该催化剂改善电极性能、提高电流密度的原因,此外,还讨论了电极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0.
银电极的交流电化学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交流电化学热方法研究了Ag在1mol/L NaOH溶液中表面阳极膜的生成和还原。结果表明,交流电化学热方法可灵敏地检测电极表面的反应过程。如在Ag2O氧化成AgO以及Ag2O还原为Ag的初始阶段出现的交流电化学热峰,可归结为由吉晶过电位引起的。在氧析出和氢析出前出现的交流电化学热峰则是由于氧和氢吸附时放热反应,交流电化学热提供了一种从测量电极反应热效应探讨电极反应过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半胱氨酸电氧化循环伏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伏安法研究表明.半胱氨酸在玻璃碳电极上的氧化机理为RSH→RS·十H++eRS·+RS·→RSSRRS·+2H2O→RSO2H+3H++3e测得第一步电子传递过程的βna=0.24,ka=1.03×10-5cm·s-1,第二步电子传递过程的βna=0.41,ka=2.10×10-9cm·s-1.  相似文献   

12.
纳米α—Fe金属磁粉制备及其磁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了一种新的纳米αFe 金属磁粉制备方法.在乳化剂PG参与下,从铁盐溶液中沉淀析出FeC2O4·2H2O作前驱体,经热分解、氢气还原和表面钝化处理,制备出轴比1~3(长短径比)、长径约50 nm 的椭球或短棒状αFe 金属磁粉.其主要磁性能,比饱和磁化强度σs 在137.3 A·m2·kg-1 ~157.5 A·m2·kg-1(emu·g-1)之间,矫顽力Hc 在31.8 kA·m -1~43.3 kA·m -1(400 Oe~544 Oe)之间.  相似文献   

13.
添加剂对粘结镍电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球形Ni(OH)2做为镍电极的活性物质,讨论了电极中加入各种添加剂(如Co、Zn、Ba和Cs等)对涂膏式镍电极活性物质Ni(OH)2利用率、快速放电能力、放电电位、电极膨胀率和氧析出电位等性能的影响。电极中添加CoC,Ni(OH)2利用率大大增加,电极快速放电能力增强,电极反应加逆性变好。电极中添加CoO和一定量的ZnO或Ba(OH)2能够抑制过充电时γ-NiOOH的生成,降低电极膨胀率。  相似文献   

14.
在0.02mol·L-1HAc-NaAc,pH4.0的底液中,二硝基番木鳖碱(DNS)在汞电极上有一不可逆线性扫描还原峰,(vs.饱和Ag/AgCl电极)。该峰具有明显吸附性。当DNS浓度较小,扫描较快,搅拌富集时间较长时,电极反应完全为吸附态的DNS的还原所控制,吸附型体为DNS中性分子。测得DNS在汞电极上的饱和吸附量为2.75×1O-11mol·cm-2,每个DNS分子所占电极面积为6.04nm2。探讨了吸附伏安法测定DNS的最佳条件。可将非电活性的番木鳖碱硝化转化为DNS,然后用吸附伏安法对番木鳖碱进行间接测定。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Cr2O7^2—阳极形成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分解极化曲线法研究了在0.1mol/LCr2(SO4)3+1mol/LNa2SO4溶液中Pt和PbO2电极上Cr2O7^2-阳极形成和O2析出过程中温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95V下,Pt电极上O2和Cr2O7^2-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57.4kj/mol和61.3kj/mol;PbO2电极上O2和Cr2O7^2-表观活化能分别为40.2kj/mol和46.2kj/mol。温度对于Cr2O7  相似文献   

16.
通过热分析法对K3[Al(C2O4)3]·3H2O配合物的失水过程进行分析,证明为两步失水反应.根据积分法中的Coats-Redfern方程和相关理论,推断出第一步失水过程的可能机理为n=1的成核与生长过程.第二步失水过程的可能机理为二级化学反应.其动力学方程式分别为:dα/dt=A(1-α)e-E/RT和dα/dt=A(1-α)2e-E/R.并求得两步失水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指前因子A和补偿效应表达式.  相似文献   

17.
测定和计算水溶液中多组分电解质的活度系数是一项十分重要和相当复杂的工作。采用国产离子选择电极测得了NaNO3-Cu(NO3)2-H2O体系中 NaNO3和 Cu(NO3)2的平均离子活度系数。还用所测数据和部分文献数据对Frank-Thompson弥散晶格模型、Meissner半经验模型和Pitzer方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用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某些离子活度系数的方法简便易行。3个模型的计算精度不同。带θ、参数的Pitzer方程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18.
溴离子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位扫描和环盘电极等方法研究酸性介质中溴离子在铂电极上的多步氧化反应行为,证实在1.1V电位处发生的反应是:Br--eBrad,(1)Brad+BradBr2(aq).(2)在电位1.5V处发生的反应是:Br2(aq)Brad+Brad,(2′)Brad+H2O-e=HOBr+H+.(3)其中反应(1)具有典型的可逆性.实验测得Br-离子的扩散系数为1.8×10-5cm2·s-1,反应(1)的标准速率常数为2.0×10-3cm·s-1.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Sm(ClO4)3-Ala-H2O三元体系在35℃时的溶解度和饱和溶液2折光率,构制了相应的溶解度图和饱和溶液折光率曲线。溶解度曲线与折光率曲线均由4支组成,分别与Sm(ClO4)3.8H2O,Sm(Ala)4(ClO4).2H2O(A),sm(Ala)3(CO4)3.3H2O(B)和Ala的晶体相对应。  相似文献   

20.
分别测定了PAC电极(Pb-Ag-Ca新型阳极的简称)在MnSO4-H2SO4溶液中的阴极极化曲线及阳极极 线,从图中求得:icor=15.85μA/cm^2,ψωr=-0.095V,Vcor=2.95Kg/m^2ann.7.90%(电极重量每年消耗的百分数)i。(2)=54.70μA/cm^2及i。(3)=1.10μA/cm^2;讨论了PAC阳极的腐蚀机理即反应(2)受反应(3)的动力学参数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