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语言学家对语言理论的研究历史很长,并且非常成熟,不同的语言学家也代表着不同的派别,如布拉格学派、伦敦学派、转换生成语法学派等。乔姆斯基创立的转换生成语法学派在语言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主要研究语言能力,将语言作为整体来研究,力求揭示人类语言的普遍性原则,建立一套能够揭示人类一切语言的普遍语法。转换生成语法是他最主要的语言研究理论,通过对它的分析,可以了解乔姆斯基语言理论的基本思想。有人说乔姆斯基掀起了一场语言革命,这可以从乔姆斯基的理论与其他学派研究的不同点上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古代汉语语法研究更加重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专家学者们运用“三个平面”理论,结合古汉语的语法特征,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来分析研究古汉语的词法、句法,这标志着在描写的基础上追求解释已经成为当前古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目标。我们在辨析易混语言现象时,不能孤立地从哪一方面进行,而应根据不同的句子,灵活使用最适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赵垒 《科技信息》2011,(21):I0199-I0200
乔姆斯基的普通语法观认为人类最基本的智能要素——语言能力,它的认知结构是天赋的,语言习得是一定的语言经历激发心理器官的生长,它们作为核心的普遍语法原则存在于大脑之中。本文概括了普遍语法理论对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启示,大致有三点:(1)研究视角的转移;(2)深化了二语习得的研究;(3)关于可及性假说与不可及性假说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美国乔姆斯基为代表的转换生成语言学,主要是运用转换生成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语言.转换生成语法的研究价值和意义重大,在于生成语法主要研究人类普遍的获得和识别语言的内在能力.在研究方法上,生成语法主要建立对语言规划演绎推导的解释程序.在研究目标上,主要追求语言分析的形式化和精密化,使语言学成为有充分解释力和演算力的实用科学和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5.
80年代以来,英语教学理论的研究逐渐由语法一翻译理论向交际教学理论转变,然而交际教学理论在实施应用过程中仍有英语教师为了避免以往传统教学的不当之处,往往采取“矫枉过正”的方法忽略了本身属于交际教学理论内容之一的语法这一重要部分,并认为交际教学理论就是排斥语法学习。基于交际教学理论,探讨如何在交际教学法中进行有效的语法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而发展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比较成熟的形式语言理论(特别是指称语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程序设计语言间转换的初步理论,其中包括:不同语言语法域间的等价性;不同语言的终结符、非终结符之间的等于性、一致等于性和依赖等于性等概念和性质;以及在语言转换语法分析中的语义等价归约和推导的概念、性质;最后按上述理论,给出了高级语言问转换的理论算法及其正确性的证明.  相似文献   

7.
结构主义思想同语法化理论之间存在着原则分歧:前者主张语言(语法)系统的自主性和共时性,后者则强调语法系统受制于人类的认知过程、并且经过历史演变而形成;正是因为这些原则分歧,结构主义流派同语法化研究在时期分布上几乎是相互排斥的;但是,在结构主义经典著作中是存在着一些语法化思想的萌芽的.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是由当前的思想政治教学形势及思想政治的教学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贯彻这一原则可不断地引导学生把读书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统一起来,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贯彻这一原则过程中必须做到“明”、“真”、“证”、“灵”、“实”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刘承峰 《菏泽师专学报》2004,26(1):36-39,48
本文通过对一百多年以来对马建忠“散动”理论的研究成果的梳理分析,发现对同一个原点理论,不同的研究者却得出了互相矛盾的结论,本文试图通过对汉语和以英语为代表的西方语言的对比来揭示造成这一矛盾的真正原因。最终得出结论:汉语的动词系统和英语的动词系统是有着完整的对应关系的,更进一步,可以说马建忠的“散动”理论是他所具有的普遍语法观念的一个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周彩英 《科技资讯》2007,(29):187-189
学外语的目的是将它作为工具用于交际,但有效的交际是形式、意义、功能和语境的和谐统一.因此,作为语言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法的教学不能过于机械,教学中必须引进语境因素,充分考虑到语法规则与交际原则之间的协调关系,把语言形式和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要帮助学生挖掘语法和功能之间的联系,真正领会语法形式的句法功能和语用功能,更好地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编译原理"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但由于其理论抽象、算法复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和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设计了基于智能教学系统的"编译原理"学习系统,通过测试使用,得到了学生的普遍好评.  相似文献   

12.
与古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礼"不是处于一个静止的状态,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妻妻"这样理想状况的背后,礼在矛盾冲突中得以施行,有时甚至出现"非礼"的"合礼"现象。礼的矛盾运行,遵循一定的原则。尝试在礼的"大小、先后、内外、时位、轻重"等几个方面,对礼运行的内在轨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公正伦理和关怀伦理为道德教育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柯尔伯格公正伦理的研究对象为男性,其理论关注独立个体的道德推理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试图论证道德原则在道德判断中的重要性,主张将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难题交给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公正评判委员会裁决。而吉利根和诺丁斯在道德教育中发出"不同的声音",她们认为道德教育应该从"人的最基本需求"——关怀出发,通过具体道德情境中差异性主体间的交谈、对话、实践等方式在人际关系中构建"关系自我"。公正伦理和关怀伦理在道德教育中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为我国道德教育的连续性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运用黑格尔的历史主义方法论,站在现实的“物质生产关系”的维度来审视市民社会,克服其神秘主义的影响,从而实现了“伦理关系”向“社会物质生产关系的转换”,并由此创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历史唯物主义。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动,加强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厘清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对待转型时期复杂多变的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5.
弗雷格是现代逻辑的创始人,也是公认的语言哲学与分析哲学的始祖。他创造性地研究了关于逻辑的一系列哲学问题,其中,关于“真”的理论在他的逻辑哲学中具有核心地位。弗雷格认为,逻辑研究真,逻辑是关于实真的最普遍规律的科学。他的逻辑观是紧紧围绕他的“真”之理论展开的,“真”之理论是弗雷格逻辑观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6.
日趋频繁、紧张的集体劳资争议充分暴露出我国倾斜性劳动立法的弊端。劳工权益无法真正得到保护的根源在于以“劳善、资恶”为理论基础的倾斜性劳工立法过分强调国家干预的重要性,严重忽略了“权利”的存在,重新陷入了“身份-契约-身份”的陷阱,导致劳资矛盾进一步激化。劳工权益保障的理想出路是转变倾斜性的保护思路,实行平等的法律保护机制,构建“个人契约-团体契约”的劳动关系理论,将劳资争议纳入到平等协商的轨道中来。  相似文献   

17.
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中以对马克思著作的源泉论解读批判为出发点,独树一帜地确立了其结构主义的马克思哲学解读方法和原则,其目的就是为了凸显马克思思想中的总问题及其变化,“认识论断裂”表明了马克思思想中的意识形态阶段和科学阶段的转换,阿尔都塞对马克思思想和著作的如此解读,目的在于保证成熟时期的马克思思想的科学性和纯正性,从而将其与意识形态划分界限,进而在实践中回应社会主义人道主义问题;“保卫马克思的哲学”同时具有了保卫马克思的事业的内涵,使得阿尔都塞的这种解读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向度。  相似文献   

18.
九叶诗派以艾略特的诗歌主张为参照系,推崇“新诗现代化”的诗学理论,探寻并确立了“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这一新的诗美原则,在特定的战争年代建构了中国式现代主义的诗歌与诗论,他们是“新诗现代化”自觉的提倡者和实践者,有力地推动了新诗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净慧法师倡导的“生活禅”继承了佛陀教法中的“人乘正法”思想,中观般若学中的“方便”思想,涅荣学中的“人皆有佛性”思想和禅宗的“触目是道、直下承当”思想;他提出修习“生活禅”的基本次第为发菩提心,树般若见,修息道观,入生活禅。“生活禅”的宗旨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它倡导把禅的智慧、精神融入生活,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生活禅”理念的提出和在实践中的推广,既是对“人间佛教”思想的继承与践行,又为佛教融入社会生活的现代转型做出了有意义的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当代大学生"信仰"引领的需要,有利于大学生深刻认识宗教的本质及作用。阐述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内涵:认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引导大学生认识宗教的起源、本质及作用,了解我国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与基本方针。认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方法与路径是:开设"宗教学"等相关课程,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无神论"的世界观,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