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能源、经济、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通过它们之间关系的分析,界定国家能源安全的前向和后向作用机制。采用因素分析法,通过对前向作用机制的分析,归纳出影响国家能源安全的因素包括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而国内方面又包括国内经济因素、安全控制力因素和能源本身因素三个部分;依据社会福利准则,构建效用函数模型,通过对后向作用机制的分析,说明促进国家能源安全对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主要应该通过提高消费效用弹性(q值),降低贴现率(r值)和延长能源耗竭期(T年)三种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能源问题,提出由区域能源开发消费安全、合理能源结构和消费布局、能源安全战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研究内容组成的能源安全工程研究体系,通过分层次研究和循环促进,开展能源安全战略、能源安全技术、能源生态关系、能源安全经济的系统研究,为科学解决能源安全问题、实现国家或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学术支持和科技保障。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世界能源生产、消费大国 ,但人均消费量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2.随着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能源消费总量将逐年增加 ,客观上也必将向多元化和清洁化的要求发展。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 ,因此从资源上讲煤炭是我国可靠的能源 ,从经济上讲煤炭也是廉价的能源 ,而从环境和技术上讲煤炭也是可以清洁利用的能源。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一次能源。我国当前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石油短缺 ;能源安全问题严峻 ;煤炭利用技术落后 ,效率低下 ;能源 ,尤其是煤炭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严重的大气和地面环境污染。这些问题已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关于实施3项重点洁净煤技术工程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世界能源生产、消费大国 ,但人均消费量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2。随着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能源消费总量将逐年增加 ,客观上也必将向多元化和清洁化的要求发展。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 ,因此从资源上讲煤炭是我国可靠的能源 ,从经济上讲煤炭也是廉价的能源 ,而从环境和技术上讲煤炭也是可以清洁利用的能源。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一次能源。我国当前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石油短缺 ;能源安全问题严峻 ;煤炭利用技术落后 ,效率低下 ;能源 ,尤其是煤炭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严重的大气和地面环境污…  相似文献   

5.
作为世界第三大能源消费进口国,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和能源安全战略的实施是我国保持持续平稳发展所必须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能源安全的基本内涵入手,对我国能源安全现状进行剖析,从而探讨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的相关措施,提出保障能源安全的几点建议,实现我国能源安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为世界第三大能源消费进口国,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和能源安全战略的实施是我国保持持续平稳发展所必须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能源安全的基本内涵入手,对我国能源安全现状进行剖析,从而探讨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的相关措施,提出保障能源安全的几点建议,实现我国能源安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一带一路"国家覆盖欧亚大陆的世界能源经济核心地带,连接着全球主要能源消费市场,在实现全球能源安全、促进能源转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开展"一带一路"国家能源经济地理格局及空间特征分析,对于助推沿线国家实现能源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地理、能源消费、能源进出口、能源获取等指标体系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区域能源生产消费强度不均衡,能源生产—消费格局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及合作互补性;在能源消费结构上以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消费为主,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集中区;在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背景下,应该持续加强能源公平性等方面研究和政策制定,进而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8.
能源是每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中国是个能源消费大国,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加快,对能源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的。为保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合理的利用能源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我国的能源消费问题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的。随着能源的逐渐减少,能源的合理消费也就成了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能源消费大国的中国来说,应该积极采取提高能效、节能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措施,确保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9.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它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对于发展经济和制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1957年以来的煤炭消费和经济发展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应用协整和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方法,对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两个变量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煤炭消费在能源消费中占70%以上,煤炭消费增长率达6.0%,这些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煤炭消费主要为工业;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为9.9%,与煤炭消费增长基本同步。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和协整性,并且煤炭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这就说明要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就要有煤炭能源的保障,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动能源的生产和消费革命是长期战略,必须从当前做起,加快实施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明确提出了"推进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革命和全方位加强能源国际合  相似文献   

11.
将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内生化的同时,将耗竭性资源纳入生产函数,构建了一个在资源约束下简单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利用动态优化得到模型的平衡增长解,同时也讨论了经济要取得可持续发展,资源要得到持续利用,人力资本的增长率以及技术进步的增长率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基于智能电网实时电价中社会福利最大化模型,将电器分为通用电器与可使用替换能源的智能电器。通过改进社会福利最大化模型,电器在使用不同能源方式下,通过智能电表获得电力供应商发布的实时交互电价、用电量等信息,用户对电价与可替换能源的价格(固定价格)进行实时判断比较,并选择切换该时段智能设备的最优能源使用方式,使其自身社会福利最大化。基于Matlab仿真软件对改进前后的社会福利最大化模型进行动态仿真,在灵活改变能源使用方式后,实时电价波动较小,趋于平缓,且能够降低系统高峰时段的柔性负荷量,实现削峰填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定华  徐珮 《镇江高专学报》2010,23(1):51-54,78
利用税收模型分析了腐败对社会总福利的影响,根据成本—收益分析,揭示了腐败的形成机理,提出了反腐败必须在坚持帕累托最优原则基础上,采取综合治理方案,强调反腐败的根本在于制度建设,即法治上的"严刑峻法"和思想上的"认真"风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藏族传统婚俗文化及其变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婚俗文化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民族的婚俗文化都与该民族的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宗教信仰、婚姻制度息息相关,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而发生变化。藏族婚俗文化有着鲜明的特点,在新时期社会变革和文化变迁的大潮中,传统的婚俗文化正发生着改变,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织混融、多姿多彩的风貌。  相似文献   

15.
《清嘉录》是清朝嘉、道年间由苏州吴县顾禄撰写的地方岁时记,它从岁时这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江南日益成熟的城市民俗。从大体上讲,城市民俗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完全由城市所独立形成的民俗;二是由由乡村民俗演变而成的城市民俗。在《清嘉录》中,前者主要表现在城市的商业、娱乐休闲和服务业、岁时礼俗等方面,后者则更多地渗透在市民的日常生活起居中。  相似文献   

16.
肥套是我国毛南族影响最深远的民俗习惯,它以歌、舞、乐、戏等艺术形式展现了毛南族人祈求人丁兴旺、财源广进、平安幸福等思想,表达了丰富的民俗礼仪和文化内容。本文从艺术学的视角来分析毛南族肥套仪式剧的文化内涵,并提出对其进行保护的措施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阐述绿色大学的内涵目标与大学绿色教育实践问题的基础上,建构了包括绿色行为意识、绿色行为习惯、绿色实践活动以及绿色公益行动等四个层面的大学生绿色行为体系,并从组织管理、课程体系、实践活动与环境文化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大学生绿色行为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防风故国”的上杨村,是江南稻作文化区。长期以来,流传着古老的“打茶会”习俗,有以女儿茶为代表的八种“茶会”形式,乃典型的乡土茶道。其总体精神是“淳和质朴”,是阴柔文化的世俗化。  相似文献   

19.
该文运用Dagum基尼系数与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对2010—2017年的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绿色发展福利时空差异与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城市绿色发展福利水平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各区域间呈现出三极化格局,其区域间差距是影响总体差距的最主要来源; 各类因素对不同水平的城市绿色发展福利存在显著差异,在低水平城市中,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是促进绿色发展福利水平上升的主要因素,2者与环境规制的交互作用均显著为正; 在高水平城市中,经济发展与环境规制是促进绿色发展福利水平上升的关键因素,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交互项显著为负,其与社会福利交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