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学术自由精神,是大学精神最重要最深刻的内涵。大学精神对于提升人的层次、弘扬人性、铸饭人格,培育自由自觉意识和创新意识都具有重要作用。要培养大学精神,促进人才全面发展,必须摒弃一切向钱看和盲目追随社会热点或把学校当成单一化、规格化人才生产工厂的错误观点,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建立有利于人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机制。  相似文献   

2.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高校可以融通的关键是如何总结已经取得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如何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通这个系统工程中寻找一个提升的切人口。这个提升的切人口在专业教育,只有在专业教育中充分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才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通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3.
赵燕 《创新科技》2014,(18):56-57
大学图书馆是精神文明的象征,是人文精神的代表,是大学文化的主要载体。大学图书馆人文建设的核心是图书馆人文精神,即在大学图书馆的工作实践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大学图书馆人文精神,进而实现大学图书馆人文建设。  相似文献   

4.
分类推进教育职员制度改革是当今大学重要任务之一。大学精神与职员制度有着密切联系。然而,当今大学面临困境,主要是:受到政府行政干预,大学自治受到牵制;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冲突,大学学术自由弱化;"官本位"根深蒂固等。因此,大学人文精神受到极大挑战,需要重塑大学精神。而大学的人文精神、学术自由呼唤建构起科学的教育职员制度。  相似文献   

5.
大学的宗旨是培养完全的、自由的人。真正的大学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支撑。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失落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就需要通过转变育人观念、创新大学教育管理体制,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创造独特的校园育人环境来重建大学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6.
对知识的深厚拥有以及教学与科研的融合,内在地决定了大学教师是一个集学者、师者和知识分子于一体的社会角色。大学教师的生命价值在于他是一种学术精神、人文精神和公共精神的担当者和体现者。教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这三种精神之间不断交流、不断对话和不断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教师是连接三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相似文献   

7.
非中心城市理工科院校地域环境受限、资源短缺、开放意识不足、信息不畅等是制约其发展的现实瓶颈,但真正能够使非中心城市理工科院校在长期目标上建立竞争优势的是其无形资源,大学精神是这种无形资源的中心。因此,非中心城市理工科院校应结合城市、院校特色,凸显大学精神鲜明个性;应以校园文化推动大学精神,以大学精神提升校园文化,确保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统一;应融入交往理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培育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8.
大学本科教育在改革的进程中无疑道阻且长,大学教育若想真正明确大学之道,从理念上重塑大学精神,从具体操作层面逼近"自由教育",须同时在"理性"与"人文"上同步推进,才能真正实现"自由教育"。"自由教育"起源于古希腊,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在某种程度上借鉴了自由教育的理念,却又未完全贯彻其"理性培养"和"人文精神"的要求。文章阐述了"自由教育"的发展起源,分析了大学结合"自由教育"的理念创办新型的培养模式,从而实现教育的真正自由化。  相似文献   

9.
大学需要确立追求真理的治学精神、服务育人的办学理念和尊重人文教育的精神。阐述了大学精神的要义,探讨了图书馆文化的价值,提出了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的图书馆文化价值功能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大学精神是一种立足于大学教育的主体性实践。张扬并涵养着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高层次的精神理念与境界。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精神及其建构有着特定的内涵和规律,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凸现和彰显学校的主体地位和精神,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意识,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营造具有师范特色的校园文化,培育学术与创新精神,是当前高等师范院校建构和高扬大学精神的根本任务和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八一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而且是新世纪党和国家、军队所需要传承和弘扬的一种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在高校教师中弘扬八一精神,有助于推进大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了增强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高校教师应该坚持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探索大学教育事业发展新途径;牢固树立听党指挥的信念,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发扬不屈不挠的优良传统,培养顽强拼搏的工作作风;加强为民奋斗的品德修养,把人才培养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  相似文献   

12.
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与核心,是推动高校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撑。然而,当前大学精神建设却存在着以局部建设为主、功利意识凸显、人文精神缺失等诸多缺陷,这就需要高校从自身的历史中发掘内涵,同时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以强化教师和大学生的主体素质建设为依托来重建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3.
人格精神指人的精神境界、思想意识,是人格的核心。大学应通过教育理念、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影响和塑造学生主体精神、理性精神和道德精神等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相当迫切,然而高职教育的特点却成为这一目标实现的困境,高职院校只有克服认识误区,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开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新途径,才能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网络时代的高校图书馆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图书馆,每一位图书馆员应以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为依托,借助高科技的手段,紧跟高校素质教育的步调, 在工作中渗透科技人文精神,从而能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胡民 《科技信息》2012,(1):35-35,4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是一个人实现全面发展的核心和重点。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两者既各有其内涵特点又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理工科院校要把兼具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升到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高度,并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综合素质教育的开展,当代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已经越来越受关注。文科教育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门基础教育课程,通过文科教育能够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文科教育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基于以上原因,本文首先对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概念和现状进行了阐述,然后论述了在文科教育中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融合的必要性及其相应途径,最后分析了在文科教育中促进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融合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学精神的缺失与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活力的源泉和动因,是一所现代大学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在社会现代化和大学世俗化的过程中.大学精神的缺失已成为世界性的话题.而在中国更加突出.2l世纪的中国大学要实现一流的教育质量、产出一流的教育果实,必须回归大学的本原,重塑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9.
肖毅 《长沙大学学报》2007,21(1):126-128
德育是育人之本.当代大学生应当既有高尚的人文精神,又有深厚的科学素养,大学德育教育理应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双重铸就.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人类带来物质财富,又破坏了人与环境的平衡。只有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才能克服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学是最高学府,要在课程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上重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