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地理信息系统和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发展旅游业是提升地区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如何提供景区的旅游信息,展现景点魅力,吸引广大游客到来,是发展地区旅游业必须解决的问题。GIS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使得这些问题有了一个较好的解决。该文对太行山景点的分布进行详细的分析,利用GIS的二次开发实现环太行山著名旅游景点的三维可视化功能,详细地向游客介绍了太行山脉,对太行山范围内的景点做系统规划,帮助游客做出及时有效地决策,节约出行时间。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生活的的压力增大,适逢节假日自主旅游成为人们缓解压力的一种趋势,"智慧旅游服务"为旅游景区发展带来了新的亮点和机遇.以互联网为中心,结合具有虚拟化、动态扩展的云服务平台,将二者优势共同作用于游客服务和管理层面,基于SSH框架开发既能满足游客景区景点导航、景区图文介绍、景点语音讲解等需求又能实现景区数字化管理的景区服务软件,减少了游客因盲目旅游,路线选择错误等原因造成的景区人员滞留,等待时间过长,景区管理资源浪费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研究宗教旅游景区游客与香客的旅游行为有利于宗教旅游景区对其不同细分市场进行开发与管理。以衡阳回雁峰景区为例,采用深度访谈法和观察法收集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了宗教旅游景区游客与香客的旅游行为在游览线路、游览景点、不同类型景点的游览时间、寺庙内的活动等方面存在的较大差异,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居民旅游意识与行为的推动下,我国旅游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些发展变化也对景区、景点服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随着自驾车旅游方式的兴起,更会对景区、景点汽车管理提出更为严峻的考验。目前,很多旅游景区无论是自有车辆还是自驾游车辆均在不断增加,一旦无法实现科学、合理的汽车调度与管理既会影响到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也会对旅游景区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本文就新时期背景下旅游景区汽车调度管理现状及应对策略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5.
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游客低碳行为的培育是低碳旅游模式转变的基础.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对游客低碳行为进行引导、疏理和监督,才能促进景区低碳旅游的发展.游客低碳行为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景区管理机构、政府旅游机构、旅游企业和旅游社会组织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6.
基于旅游生产线的景区容量模型能较好的分析高峰期景区景点容量的控制问题.该文进一步完善了基于旅游生产线的景区容量计算模型,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准入批量与最大接待量之间的关系.首先,对景区旅游生产线的景点闲置进行了分析,将景点闲置分为系统闲置和不均衡闲置,并发现准入间隔不等于最大公约数或不等于公约数时都会增加景区景点的闲置.其次,分析了景区旅游生产线的过载情况:当准入批量大于子景点容量时都会使相应的子景点会产生过载,子景点对应的景点也会过载.最后,分析了景点游憩时间和容量不确定条件下基于旅游生产线的容量决策模型.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能指导景区更好的进行高峰期景区容量控制,提高景点利用率,保证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旅游景区综合服务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军 《科技信息》2010,(17):J0012-J0013
为了提高旅游景区的竞争力,旅游景区的数字化建设已迫在眉睫,本文提出了基于GIS的旅游景区综合服务平台的设计理念,使GIS技术在数字旅游、景区服务和管理、景区突发事件应急等方面展开应用,为旅游景区管理提供完美的支持。通过该平台的使用促进了景区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了服务质量,方便了游客的旅行。  相似文献   

8.
以镇江"三山"风景区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景区游客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游客对景区景点本身满意度最高,而对景区服务和景区设施满意度相对偏低,建议景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人员培训、深度开发旅游产品、合理设计旅游线路、创新营销管理,以进一步提升景区游客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形势下,镇江旅游业发展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尽快制订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并动员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又金山为龙头,加快景区景点建设步伐;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旅游业顺利发展;加大旅游执法力度,规范整顿旅游市场;加强旅游促销工作,努力开拓旅游客源市场。  相似文献   

10.
一些旅游城市,尤其是一些中小旅游城市,由于地域范围的有限性和景点的有限性等诸多因素,游客游程短、逗留时间少、旅游消费少,游客的回头率低,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这些城市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如何使有限的旅游资源在有限的空间内得到无限的扩张,使旅游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从而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笔者在这里借用“题材重组”这一概念,以镇江市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11.
张佳妮 《科技资讯》2009,(25):211-211
当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中国第三产业的中流砥柱,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巨大。为了对旅游资源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为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也为了给游客的观光提供相关的数据服务,各旅游景区的管理部门纷纷部署了地理信息系统。如何将旅游资源信息可视化有效实现,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已经成为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旅游业正处于蓬勃发展,形成欣欣向荣的趋势,旅游景区的导视系统发展也必须要跟上时代的节奏。导视系统在旅游景区的作用不言而喻,不仅可以给游客以指示作用,好的设计还会给游客带来美的视觉享受,为旅游景区起到锦上添花,甚至是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同的旅游景区有着各自的特点,所以导视系统设计需要根据这些特点来设计,并融入景区环境中才能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对山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指出建设智慧旅游景区不仅能挖掘山西省旅游资源中的科技含量,提升游客的科学素养和旅游满意度,还能提高山西旅游业在全国旅游业中的竞争力,进而促进山西省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互联网+"在旅游中的作用的研究,结合现今旅游业新模式——全域旅游,提出我国发展全域旅游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互联网+全域旅游"的发展策略.以辽宁省大连市为例,系统地分析了当前该区域的旅游资源现状,并指出"互联网+全域旅游"在辽宁省大连市的具体实施方案."互联网+全域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标志着我国旅游产业从单一景区发展成功转型为区域协调发展,使旅游目的 地成为本地居民与游客共享的开放空间,"互联网+全域旅游"新发展模式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5.
旅游服务系统中的车辆监控与调度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旅游景区游客难以抉择旅游景点、食宿地点、行驶路线及交通工具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景区车辆监控与调度以实现旅游导游服务的方案:根据游客约车电话、景点游客统计量及其它信息调度车辆;通过车辆广播指引游客旅游路线.旅游服务系统中的车辆监控与调度系统集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集群移动通信技术于一体,它是一类新的融合了旅游服务系统中的客房预订管理系统和景点游客统计系统的综合车辆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6.
阴洁 《科技资讯》2014,(14):219-219
随着现代旅游的迅速普及,广大游客对旅游安全问题开始逐渐有所关注。保障游客在旅游景区的旅游安全,是促进旅游景区经济发展的前提。但是目前我国的有关旅游安全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旅游景区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旅游安全对景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利于旅游景区的营销措施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汶川大地震给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引发了人们关于地质灾害与旅游发展的思考.为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分析各种地质灾害的特点和危害,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旅游地、旅游景区的灾害风险管理,包括旅游地的灾害预防管理,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的安全考虑和灾后救援体系的完善等.此外,要探索旅游灾后重建的路子以及开发灾害旅游产品,使旅游业可以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吴婉宜 《科技信息》2012,(6):469-469,471
旅游业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人们逐渐意识到,要想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必须开展生态旅游。本文以内蒙古格根塔拉草原旅游景区为例,通过对景区内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活动的分析,针对景区在生态旅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问题,提出应控制游客及车辆的进入量,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体验的真实性,延长游客在景区停留时间等对策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黄果树、龙宫旅游区旅游者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前来黄果树、龙宫旅游的游客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了对旅游心理分析;旅游行为分析;游客背景分析等。揭示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行为特征,找出两景区目前在开发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经营管理部门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两区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浅析休闲旅游新视角——“无景点”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无景点"旅游在旅游业中兴起及迅猛发展的现状,立足于其发展的特点、优势及劣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发挥优势效应,从政府、旅行社、旅游企业的角度提出"无景点"旅游业的发展策略。以此作为发展休闲旅游的一个新视角,逐步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