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探究经济法的可诉性问题重点在于宏观调控法的可诉性问题。而宏观调控法的可诉性问题的正确认识又依赖于对宏观调控及宏观调控法本身属性的正确界定,以及对作为宏观调控法调控主体的政府责任的界定。虽然宏观调控法不能简单地套用传统的三大诉讼法中任何一种,但宏观调控法理论上仍具有可诉性,且与违宪审查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主要是以民为本的人文传统,中庸协和及天人合一,这些正是科学发展观的传统文化渊源;而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动态发展的全新理念,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扬弃与创新。可见,科学发展观既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  相似文献   

3.
点击两会     
《科技智囊》2005,(4):36-36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圆满闭幕,统一与发展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反分裂国家法、和谐社会、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国企改革,区域协调、“国九条”、“非公经济”……成为其中的关键词.这些政策的贯彻和落实会为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带来重大利好,企业家对此也表示了极大的热情和欢迎。  相似文献   

4.
按法理学有关法律部门调整对象单一性的理论,金融法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而由金融调控法、金融监管法以及金融交易法等三部分建构。但长期以来的经济法学研究忽略了这一点,尤其是表现在宏观调控法研究上,轻易把性质迥异的金融监管法或金融交易法划入调控法范畴。鉴于此,我们必须对金融监管法与金融调控法的差异作一定区分,以求对金融法与宏观调控法的理论研究之发展和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实现了对传统发展思想的扬弃与超越,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深入探究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其影响广泛而深刻。在法学王国,科学发展观对法的传统理念提出了挑战,赋予法的理念全新的科学内涵,推动了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贯彻和落实,旨在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7.
WTO规则与中国宏观调控法律体系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WTO法律框架所蕴涵基本原则,中国宏调控法WTO规则的协调发展的分析探讨,论证了我国宏观调控法律体系重构的必要性、现实性。在此基础上,作者通过分析加入WTO对我国宏观调控法制建设的影响,提出了制定《国家宏观调控法》、修订完善宏观调控主干法的立法思考。  相似文献   

8.
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增长质量较差,已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重大制约。在新的发展阶段,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沿用传统的外延型、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支撑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科技创新为主导,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道路,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跨越发展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求发展。为此,本文对本市的资源利用现状,及与宁波、苏州和全省情况对比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节约型经济,适应宏观调控的若干建议。一、杭州电力、土地和…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江阴如何在经济高速运行的轨道上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加快发展,协调发展,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国家宏观调控对一个多年处于快速发展的地区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关键要看我们能不能主动适应这种变化,与时俱进,创新思维,把挑战变为机遇。作为地方,要积极应对宏观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情况和新矛盾,不管困难多大,发展是主旋律,加快  相似文献   

10.
宏观调控主体是宏观调控法中的重要范畴,对其的法律规制,能够使主体的行为制度化、规范化.保障宏观调控权的实现,从而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以丰富的思想内涵、严密的内在逻辑,构建了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科学体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因而,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责任在政府。科学发展观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要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更新发展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创新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快改革的步伐,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国有企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坚持以人为本,塑造公众形象,增强凝聚力,结合企业文化建设打牢科学发展的思想基础,使企业尽快适应科学发展新形势的要求,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一个半世纪的历史,是中国人民在进入世界历史进程之中发现和提出发展问题,在各种艰难选择的尝试中进行艰苦的持续探索,在新的社会体制下寻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道路,形成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过程。发展是贯穿百年历史的一条主线。抓住这一主线,才能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对中国百年历史达到更客观更真实的理解,对科学发展观形成更深刻更真切的体认。可见,中国百年历史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5.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是要深刻理解其基本内涵与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作为一种上位性、综合性的哲学概念或文化命题,对高等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战略尤其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价值。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审视、思考高校问题,用科学发展观清晰、明确办学理念,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制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对现代化本质的把握,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总结和升华,科学发展观体现社会主义观念的创新,这种创新可以集中地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目的;二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状态;三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措施。探讨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观念创新的关系,有助于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思想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曲折探索重归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发展理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一脉相承,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在现时代的具体阐发。科学发展观中蕴涵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丰富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的思想,认识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能够提高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9.
罗布 《西藏大学学报》2009,24(1):23-27,111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西藏自治区是具有很大特殊性的民族地区,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只有从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方式等方面紧密结合西藏的实际,形成一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式,走出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发展路子,才能实现科学发展、快速发展、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贯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的基本理念,即国际性、统一性的立法理念及保障权利、提供服务与打击非法、防范危害双向考量的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指出了《护照法》在立法上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