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以周期配置的级联在线半导体光放大器(SOA)同时补偿光纤的损耗和色散的新色散补偿技术.通过系统仿真分析了10Gbit/s级联在线增益饱和SOA的色散补偿效果,以及常规单模光纤通信系统中SOA饱和增益、放大器间距、脉冲占空比、脉冲阶数等参数对系统传输性能的影响,并由此给出获得最佳色散补偿效果的系统和放大器参数及配置.  相似文献   

2.
由于光纤的色散严重限制了高速信号的传输,在长距离数据传输系统中必须得到补偿.本文利用矢量有效折射率方法对光子晶体光纤的色散补偿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模拟,发现了光子晶体光纤包层结构参量与其色散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对包层空气孔节距∧、包层空气孔直径碱包层的空气填充率,等参数的优化,得到了低至-978.34 ps/(km·nm)的色散值,其补偿能力远大于常规色散补偿光纤.  相似文献   

3.
林琪 《科技信息》2006,13(1):69-70
本文设计了一种能对 WDM 系统中光信号进行宽带色散补偿的补偿器件。从光纤光栅耦合波理论导出了均匀光纤光栅在反射带隙外附近的色散特性方程,并根据这一特性方程,对8通路的 WDM 系统中各分波光信号的色散补偿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分析,由此确定补偿器中各均匀光纤光栅的相关参数,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光纤的色散和色散补偿原理,介绍了啁啾光纤光栅用于色散补偿的方法;对采用啁啾光纤光栅进行色散补偿的40Gbps光纤传输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啁啾光纤光栅更适合用于色散补偿。  相似文献   

5.
对色散的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详细讨论了色散位移光纤、色散补偿光纤、啁啾(chirp)光纤光栅、光孤子、频谱反转、预啁啾、色散支持等色散补偿技术及补偿能力.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啁啾光纤光栅适于高速光纤的通信系统的最佳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6.
高速光纤传输系统采用全通均衡器进行色散补偿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全通光均衡器的时延和色散特性的基础上,讨论了利用全通光均衡器进行色散补偿的原理,提出了评价全通光均衡器性能的参数和要求,介绍了色散补偿效果的评定方法,并给出了测试实例.  相似文献   

7.
在光载无线(ROF)系统中,光纤的色散会导致系统中传输的信号产生畸变,更为严重的是会引起系统输出射频信号的幅度随光纤传输的距离发生周期性的起伏变化,从而严重限制系统的性能。基于非线性啁啾光栅(NLCFBG)的可调色散补偿方法,为克服光载无线系统中光纤色散的影响提供了一个简便、灵活的方案。首先采用计算机仿真对该方案在光载无线系统中进行色散补偿的应用作了全面的分析,然后研究了光栅的群时延抖动对色散补偿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非线性啁啾光栅的色散补偿方案能对光载无线系统中双边带调制的射频信号传输进行有效的可调色散补偿,但光栅的群时延抖动会对传输的信号造成一定损伤,需要在光栅的设计、制作过程中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8.
光纤偏振模色散补偿的监测信号和反馈控制算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PMD)效应成为提高系统性能的严重阻碍,对偏振模色散进行动态补偿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分析了偏振模色散补偿中不同的监测信号获取方法和反馈控制算法的优缺点,指出具有响应动态范围大、透明度高的偏振度法(DOP)是一种很具改进价值的反馈控制方法。在此基础上,就可能的新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对光纤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均衡技术进行深入研究。随着WDM系统容量逐渐增大,色散已经成为影响光纤通信系统的制约因素之一。这就要求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加入色散补偿模块。均衡器是光纤通信系统中用做色散补偿的仪器,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徐伟  聂大德 《应用科技》2011,38(9):19-22
制约光纤通信最关键的因素是光纤的色散和非线性效应,采用光域和电域相结合的补偿技术,即在传输链路中采用光纤光栅补偿技术,在接收端采用电色散补偿技术,成功补偿了10GB/sNRZ信号系统中1270kmG.652光纤的色散.在入纤光功率较高的情况下,光电补偿系统抵抗非线性作用的能力明显优于全光补偿系统,同时能保持较高的系统Q值,有利于实现对现有光纤通信系统的升级和扩容.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克服大气衰减和光强起伏对自由空间光通信性能的影响,信道编码是解决大气湍流信道影响的关键技术.数字喷泉码是一种无固定码率的信道编码方法,其中度分布是数字喷泉码设计的基础,本文采用开关度分布的方法,并给出其开关点最佳值.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分别在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的弱湍流和强湍流环境条件下,数字喷泉码相比于RS码有较好的编码增益,数字喷泉码中的开关度分布相较于二进制指数度分布、鲁棒孤子度分布,在相同的信噪比条件下,开关度分布的误码率更低,信息速率的下降趋势也最少,同时双开关度分布与单开关度分布相比,对于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的性能提升更大.因此,双开关度分布数字喷泉码能有效抑制大气湍流的影响,大幅度地提高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国外光纤通讯系统中光弧子传输研究的一些新进展,包括:1.光纤中N弧子相互作用;2.光纤中的光脉冲传播;3.在色散移位光纤中的飞秒经了-弧子相互作用;4.强耦合非线性参数弧波;5.光纤中有限带宽弧子传播的高阶效应;6.用非线性环形反射射对有限带宽弧子传播中的噪声积累进行抑制。  相似文献   

13.
王博  李利平 《科技信息》2010,(23):10-10,22
光孤子通信具有容量大、误码率低、抗干扰能力强、不用中继站等特点,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下一代通信技术之一。文章简要介绍了光孤子通信系统工作原理,并对该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基于理想情况下一维异步光码分多址系统误码率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导出二维异步光码分多址系统误码率的计算公式,给出了考虑群速度色散效应后系统误码率的表达式。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取得了二维异步光码分多址系统误码率与传输距离的关系曲线和与用户数关系曲线。数值结果表明,群速度色散会严重影响二维光码分多址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系统仿真在光纤传输特性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信道速率愈来愈高以及采用密集波分复用技术使光纤中的各种非线性和色散效应对长途干线光纤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愈来愈大.如何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各种非线性和色散效应影响下的光脉冲传输规律对光纤通信课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学实践中,采用布置大型作业,进行综合训练,引导学生进行系统仿真的方法,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PAM-DMT是一种新的适用于光强度调制系统的OFDM调制方式。本文利用MATLAB与Optisystem7.0构建仿真系统,实现了PAM-DMT在强度调制直接检测单模光纤系统的传输;给出了不同光发射功率下,误码率与传输距离的关系;分析了当子载波数变化时,PAM-DMT与ACO-OFDM的误码率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当子载波数较小时,PAM-DMT的性能要优于ACO-OFDM;随着子载波数的增加,两者性能逐渐趋于一致;增加光发射功率能提高系统的最大传输距离,即当误码率为10-3,光发射功率分别取6dBm、7dBm以及8dBm,系统的最大传输距离分别可达到480km(6?0km)、560km(7?0km) 、640km(8?0km)。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磁感应通信系统的通信距离,采用电共振方法进行改进,将其简称为MIC通信,分析MIC的信道特征并与传统的磁感应通信进行对比。研究表明:电共振方法可以减小磁感应通信系统的路径损耗和误码率,进而增加传输距离;线圈的Q值和半径越大以及线圈内阻越小,信号的传输距离越远。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大容量电力电子变换器在恶劣的电磁环境中高速、可靠地传输大量信息,结合光纤和控制器局部网(CAN)技术,应用于通信系统。基于CAN的总线定时和同步机制,结合光纤传输,总线波特率1 M b/s和网络节点控制器不对称等特点,分析了该通信系统的总线定时要求,设计了可靠的总线定时方案。为验证定时方案的稳定性,对该通信系统进行了误码率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通信系统在此定时方案下运行时波特率较低,该定时方案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孤子传输系统中引进三阶色散微扰,根据非线性薛定谔(NLS)方程,利用变分法对有三阶色散效应扰动的光孤子在光纤中的传输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孤子解.结果表明,三阶色散使孤子的中心位置和相位随传输距离作线性漂移,随着三阶色散系数的增大,这种漂移更加厉害,当其增大到一定程度,就会破坏孤子传输的稳定性,甚至导致孤子崩溃.  相似文献   

20.
波分复用和频分复用光纤通信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波分复用(WDM)和频分复用(FDM)技术可用来充分开发光纤的宽频带特性,实现超大容量信息传输。在“八五”期间科研成果基础上,完成了4×2.488Gbit/s双向154km无中继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并已安装于京九九光缆干线广州-深圳段通信线路上作现场试验和试运行。该系统工作稳定可靠,在5个多月试运行中未发现误码。同时,完成4×155Mbit/s频分复用光纤通信实验系统的研制。该系统频道间距为0.1nm,传输距离为18km。系统实现了模块化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实测24小时无误码。这一成果为FDM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