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资——厦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厦门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国务院批准厦门创建经济特区以后,外(台)商投资.特别是台商投资促进了厦门经济社会快速向前迈进,对厦门经济发展起着生力军的作用。据统计.历年来厦门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项目7327个。合同利用外资全额249.68亿美元,其中台商投资项目2530个,台商出资45.48亿美元,实际到资28.98亿美元,台商在厦门投资仅次于香港,位居第二。  相似文献   

2.
厦门与台湾之间.自古以来就有十分密切的航运、经贸往来与民间交往。1980年。国务院决定设立厦门经济特区.1989年5月和1992年12月.国务院先后批准在厦门海沧、杏林、集美设立台商投资区,享受特区政策,1997年厦门又被批准为两岸直航的试点口岸之一.金一厦直航随即开启。2005年中秋,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访问厦门。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行时.精辟阐述了福建(厦门)与台湾“五缘六求”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促进闽(厦)台共同发展的愿望与构思,宋楚瑜先生也以“一、二、三、四、五、六”给予积极的回应。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最近来厦考察时指出:两岸同胞应该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携手互助.推动两岸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给海峡西岸经贸、文化、人员的交往送来了春风。  相似文献   

3.
一、港商在厦门投资概况 1980年10月,国务院确定在厦门设立经济特区,从此打开了港、澳、台、侨、外商在厦门投资的大门,许多祖籍福建的香港企业家本着爱国爱乡的心情纷纷返闽投资办企业,有力地推动了厦门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高潮,据统计,从1980年至1997年3月底止,香港客商在厦门投资企业已被批准的有1848家,总投资金额达88.67亿美元;其中港商投资72.06亿美元,已开业企业约1414家,港商实际到资37.83亿美元,港商在厦门投资的项目数,投资总金额,其中合同利用港贤开业数和实际到资,分别占全市外商投资的46.91%、58.16%、57.43%、46.92%和57.41%,港商在厦门投资居外商在厦投资之首。按投资方式分;独资企业达808家,占57.19%;合资企业达430家,占30.46%;合作企业157家,占11.06%;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批准25项占1.78%,投资金额8157万美元,占0.92%;第二产业批准935项,占66.13%,投资金额50.63亿美元,占57.08%;第三产业批准453家,占32.07%,投资金额37.23亿美元,占41.99%。  相似文献   

4.
厦门与台湾一衣带水,历来在经济技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十分密切。近二下年来.台商大批涌进厦门投资设厂,为厦门与台湾进行科技交流合作提供良机和条件。目前,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厦门市加快海湾型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强厦门与台湾的科技合作和交流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两岸"三通"将对厦门的投资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既有利于增强外商和台商投资厦门的信心,提高厦门的投资效率,也会导致厦门本地资金和外资大力投向服务业;当然在短期内也会对本地投资产生挤出效应,造成本地企业人才的流失,增加改造环境的成本等负面影响,应设法加强两岸合作,提高吸引台资的质量,建立厦门经济的预警模型。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海南是国务院台办、农业部等部门1999年3月批准建立的“海峡两岸(海南)农业综合试验区”。台商投资重点领域在农业、养殖业,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在海南注册的台资农业企业已近400家,实际累计投入2.2亿美元,承租土地20多万亩,使用的农民工达到3.5万人。海南台资企业的投资  相似文献   

7.
外国商人在厦门投资可追朔历史是清末。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厦门被辟为通商口岸.外商投资接踵而来,办厂谋利,据可考史料记载,最早在厦门投资的外商乃英国商人.1858年在厦门投资设立厦门造船厂(AMOYDOCKCO),主要是修理船舶,有船坞3座;随后德国商人(1881年)在厦门投资设立一个铁锅厂(Gerardxe CO),同年英商也在厦门投资设立一个铁锅厂。鸦片战争后,来厦门投资设厂的乃英商居多.主要与造船业有关。  相似文献   

8.
1978年,祖国开始的改革开放,对台商敞开了一度紧闭的大门。然而,较成规模的台商投资则开始于1989年,当时国务院公布给予台商优惠的22条新措施,至今已有15年。这15年来,台商在内地实现了从南到北,从传统到现代化,从点到面的快速布局。庞大的市场,每年至少7%的经济增长率,令台商对进军大陆疯狂痴迷。据台湾媒体调查,每3个台湾人中就有一位家属在大陆工作。从食品到汽车,从洗发水,香皂再到电脑……台商已经渗透到大陆经济的方方面面。凭着语言、距离的便利,尤其是大陆各种优惠政策的鼓励,台商在大陆投资如鱼得水。截止2003年年中,在祖国大陆投资的台资企业已达68115家,累计合同金额1295亿美元,实际利用金额逼近800亿美元。投资地区,也开始由最初的珠江三角洲向长江三角洲,进而向青岛,北京、东北一线延伸,内地开始内部大开发后,台资也随之向西部辐射……据国家有关方面统计显示,1990—2002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中,赚钱或持平的项目高达70%。应该说赢利的预期,成为台商投资祖国大陆最直接的推动力。本刊特此推出《台商内地15年》的专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厦门知识产权转化中心产业化基地暨海投科技创业中心位于厦门市海沧区(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新阳工业区10#-3地块,与柯达(厦门)公司、厦门卷烟厂、正新轮胎厂相邻,总用地11.15万M~2,建筑面积22万M~2。其中一期厂房及配套服务设施用地5.15万M~2,建筑面积8.1万M~2,总投资1.33亿元,包括孵化楼综合楼、1#-4#研发中试用房及5#高科技产业化示范基地。目前1#、2#生产厂房即将于2005年6月份投入使用,3#、4#厂房及孵化大楼分别计划于2005年10月、2006年2月竣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厦门市高素质人才、高水平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和高科技创业企业集聚的科技创业基地。  相似文献   

10.
王鹏 《厦门科技》2001,(5):25-26
厦门经济特区作为祖国大陆对台经贸发展的重要基地,在海峡两岸经贸关系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充分发挥地缘优势,积极推动厦台两地的经贸合作,对台招商引资硕果累累。然而,在台商掀起第三波投资大陆热潮的同时,近年来台商对厦门的投资项目却出现了低增长,协议台资与实际利用台资还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8,15(2):F0003-F0003
东莼理工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是由市总商会、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香港同乡会、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东莞理工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东莞理工学院校友会等7个发起单位倡议,由广东省民政厅批准,于2007年成立的非营利性社团,是省内高校设享的为数不多的教育基金会,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陆宏观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前来投资的台资企业正在经历着快速的发展和深刻的变化,而台商对大陆投资绝大多数集中在江苏和广东两省,研究台商在这两地投资的区位影响因素,发现引资环境中的问题,进而提出若干改进措施,吸引台商对大陆的进一步投资,对于推动两岸经贸关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78年,祖国开始的改革开放,对台商敞开了一度紧闭的大门。然而,较成规模的台商投资则开始于1989年,当时国务院公布给予台商优惠的22条新措施,至今已有15年。 这15年来,台商在内地实现了从南到北、从传统到现代化、从点到面的快速布局。庞大的市场,每年至少7%的经济增长率,令台商对进军大陆疯狂痴迷。据台湾媒体调查,每3个台湾人中就有一位家属在大陆工作。从食品到汽车,从洗发水,香皂再到电脑……台商已经渗透到大陆经济的方方面面。 凭着语言、距离的便利,尤其是大陆各种优惠政策的鼓励,台商在大陆投资如鱼得水。截止2003年年中,在祖国大陆投资的台资企业已达68115家,累计合同金额1295亿美元,实际利用金额逼近800亿美元。投资地区,也开始由最初的珠江三角洲向长江三角洲,进而向青岛、北京、东北一线延伸,内地开始内部大开发后,台资也随之向西部辐射…… 据国家有关方面统计显示,1990-2002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中,赚钱或持平的项目高达70%。应该说赢利的预期,成为台商投资祖国大陆最直接的推动力。 本刊特此推出《台商内地15年》的专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一、2001年利用外资情况 2001年厦门市利用外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和推动下出现止跌回升的良好势头.全市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项目343个,合同利用外资12.71亿美元,其中批准台商投资企业项目153个,合同利用台资2.91亿美元;增资项目150个,合同利用外资4.90亿美元;新开业企业144家,客商实际到资11.5亿美元,上述各项指标与上年同期比呈恢复性增长,遏制了连续31个月利用外资下滑的严峻态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厦门软件业快速成长.2005年软件业总产值已突破45亿元.软件出口额达800多万美元。然而。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厦门软件业发展并不乐观,仍处于弱势.2004年行业产值仅为全国的1.35%,出口额仅为0.14%,并且,在国家确定的11个软件产业基地和6个软件出口基地中没有厦门。这与厦门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有矛盾,与拥有全国最大的软件园区不相称。如何借助软件园二期招商,引入关键企业。促进厦门软件业扩大规模、提升质量?  相似文献   

16.
《厦门科技》2006,(3):I0001-I0001
厦门知识产权产业化基地暨海沧科技创业中心位于厦门市海沧区(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新阳工业区10#-3地块,与柯达(厦门)公司、厦门卷烟厂、正新轮胎厂相邻,总用地14.15万M^2,  相似文献   

17.
《厦门科技》2008,(5):46-47
企业基本情况 厦门金达威维生素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1997年11月,是由厦门金达威投资有限公司和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经营的外向型企业。  相似文献   

18.
《科技智囊》2009,(5):95-95
1.交通银行和北京银行参股保险公司获保监会批准。2009年4月14.保监会已批准交通银行.北京银行参股保险公司的方案.随后它们被报至国务院。2008年1月,银监会和保监会宣布.经国务院同意,双方已签署《关于加强银保深层次合作和跨业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在符合有关规定及有效隔离风险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化和商业平等互利的原则,可开展相互投资的试点。  相似文献   

19.
走私案的影响走私案不能反映厦门经济的主流,厦门市政府副秘书长吴杰说:“走私案后我们的经济仍然保持着较高水平的增长,这已经说明了问题。”今年1月4日,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到中新社福建分社进行调研时首次透露了台商投资额下降的消息。他强调,尽管去年发生了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件,但福建省的投资环境依然良好,值得台商信赖。习近平说,福建作为沿海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长期积累的投资环境上的优势依然存在。虽然发生了远华案,但福建的主流还是好的。希望广大有意投资福建的台  相似文献   

20.
历经20余年的发展,台商对大陆投资取得历史性的重大发展,六万多家台资企业已成为大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上百万台商也成为沟通与联接两岸的一个新兴社会群体,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地位与角色日趋重要。台商赴大陆投资的三次浪潮台商赴大陆投资是海峡两岸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20世纪70年代末,大陆改革开放后,对台政策也发生重大转变,从力主“武力解放”转为积极争取“和平统一”,揭开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一页,也为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及台商赴大陆投资创造了条件。20世纪80年代初期,台商开始以外商名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