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3 毫秒
1.
刘晓蕊 《科技信息》2011,(11):194-194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倡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相似文献   

2.
音乐审美情感的产生需要音乐审美主、客体具备“共振”的结构,需要审美主体有相应的心理结构。同时,音乐审美主体在音乐审美过程中应具有较好的音乐认知、较强的综合音乐能力和较高的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3.
音乐作为一种高尚的审美艺术,具有强烈的感人魅力和思想教化功能。从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智育功能、娱乐和体育功能、审美功能可以看出音乐在整个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歌唱教学,知识教学、技能教育、欣赏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以及相互间的结合渗透,浅述音乐教育的途径和方式,进而阐述借助发挥音乐的教育、审美、娱乐等功能,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四有新人,为素质教育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赵莉  李晶 《科技信息》2007,(33):23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审美教育中一项最基本的任务,也是一项最基础性的工作.由于审美主体不同的文化修养,因此审美层次也不同.音乐审美能力及对音乐的审美创造力,对促进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审美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美育的角度看,音乐是美育普及的重要形式,是美育形式的纽带。现代音乐以其特有的音响美、节奏美、旋律美直接强化审美主体、审美感知,丰富心理图式,孕育高尚情操。提高传统音乐的审美教育对提高民族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音乐审美情感的产生需要音乐审美主、客体具备“共振”的结构,需要审美主体有相应的心理结构。同时,音乐审美主体在音乐审美过程中应具有较好的音乐认知、较强的综合音乐能力和较高的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全社会兴起“审美热”的背景下探讨学校的音乐审美教育,论述当代音乐审美教育的特性、方式、功能以及音乐教师应培养和具备的专业素质,突出强调了音乐教育的审美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9.
音乐作为一门科学,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它集娱乐和审美功能为一体,是大学生课程设置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的音乐教育应义不容辞地担任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的任务。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全新教育观念,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前提。在今天这个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中,流行音乐作为多元文化中的一部分,其社会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日益显现。流行音乐作为大众音乐文化组成部分,与我们的音乐教学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1.
从审美鉴别、审美欣赏分别阐释与健身气功的内在关系。认为学练健身气功有利于形成大学生的"内在时间意识",而增强"尚清意识",同时对培养"温柔敦厚"的性格,彰显审美鉴赏力的价值有积极作用:即提高认知审美鉴赏力的内部结构,并促使内部结构中的审美意象、审美体验、审美意境的概念具象化、应用化;通过健身气功动静节奏的表达、技法特点的展现都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审美鉴赏力.  相似文献   

12.
心理治疗过程中,心理需要与外界给予的刺激相符合产生的效果是最大的.应用审美元素的心理治疗主要是从审美需要的角度出发,依据患者自己的偏好选择某种治疗工具,采用与来访者心理审关需要相符的刺激来进行的.关于应用审美元素心理治疗的发展,当前主要集中在艺术领域.依据美的形式和类型,以及审关元素的广泛性,审美治疗的发展空间是相当巨大的.有关审美治疗的现有工具也大都还没有完全考虑来访者的审美需要,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3.
翻译美学认为,翻译的目的是语际的审美再现。翻译审美再现遵循以下规律:对审美客体的审美构成的理解、对理解的转化、对转化结果的加工、对加工结果的再现。成功地再现在于审美主体能否将其加工的审美体验艺术地物态化于译作中,为原语找到最佳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对王维《鸟鸣涧》的两种译文的分析,可以见出古典诗歌翻译的审美再现。  相似文献   

14.
美是美感的表层化,形象,耳目化,美感是美的深层化,抽象化,心化,形象的美来自抽象的美感,两者以气韵为中介,分居审美流程之表层与里层,美与美感的关系。当由审美流程及其中介来定位。  相似文献   

15.
南宁国际民歌节的审美价值是通过它的审美需要、审美交流和审美修复功能表现出来的.审美人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透过它的视野来研究南宁国际民歌节,不仅是审美人类学实践自己学术主张和丰富自身理论的需要,也是南宁国际民歌节继续发展的需要.同时,在当代社会,民歌也面临着发展的新契机,我们应该根据社会的现代需要在保存其人民性、民族性的基础上凸现出民歌的现代美.  相似文献   

16.
从学生学习数学审美感知力,数学审美的想象力,数学审美情感活动能力以及数学审美评判力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数学审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审美制度概念的提出和研究是在审美人类学美学学科这个新的生长点上对审美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探索。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重新表达禁忌 (意识形态 )的产物 ,其表达机制及效果需要一个内在的结构模式加以保障 ,并且具有强大的群体性认同功能。对审美制度的研究是现实提出的要求 ,是努力回答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提出的基本问题的必要的和有力的理论尝试和现实探索  相似文献   

18.
装饰是一个非常流行且有普遍性的概念,以其审美的个性满足着人们的需要,装点着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既是审美方式的形象表现,又是审美改造的具体实践。装饰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色彩、材料、形式三个方面,通过对这三方面的研究使人们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直接感受事物的深层美感,并提高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9.
严羽的“妙悟”说在中国美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妙悟的实质乃是现代意义上的审美直觉。在妙悟中,审美主体运用具象、凭借直觉的穿透力,跨越理性的迷障,对审美对象进行直指本质的审美观照。妙悟内在地要求人与物的返朴归真,回归超越后的生命本真状态,使人与物在自由的审美观照中,实现由极致而冲淡的自由审美之境。  相似文献   

20.
佛教的传入逐渐改变了吐蕃原有的绘画审美形态,藏传佛教的发展和社会地位的不断巩固,决定了藏族传统美术的发展方向和审美属性。把“度量经”作为造型标准,通过观想、默识心记的观察方法塑造形象,以互动式进行审美体验,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兴趣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这是藏族传统美术的重要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