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市场经济活动中,主体必须要恪守诚实信用原则。对严重违背诚实信用原则损害个人和国家利益的行为,应适用刑法对其规制。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的出台是这一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刘东涛 《创新科技》2004,(12):34-35
<正> 案情简介:北京浩海易亨计算机技术中心和北京鑫金帝华商贸有限公司因业务往来而以交付空白支票为支付手段,北京浩海易亨计算机技术中心预先交给北京鑫金帝华商贸有限公司填写了票据金额但是没有完整出票日期的空白支票,后因故发生争执而对簿公堂。出票方主张其支付的系没有完整出票日期的空白支票,根据票据法第9条、85条、86条应该无效;并且接受空白支票的一方对其中两张空白支票的出票日期进行了涂改,根据票据法第14条,票据上的记载事项应当真实,不得伪造、变造。伪造、变造票据上的签章和其他记载事项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接受一方承认对其中两张的出票日期进行了涂改。法院认为:出票日期属必须记载的事项,出票方将没有完整出票日期的空白支票交付,在其不能举证说明其不同意接受一方填写日期的情况下,应视为默示授权,不构成票据法第9条规定的更改,为有效票据。  相似文献   

3.
贷款诈骗罪是严重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犯罪,在社会呼唤诚实信用的今天,司法工作人员应准确把握此罪的犯罪构成,正确理解“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含义,区分清贷款诈骗罪与借贷纠纷,贷款诈骗与票据诈骗,从而加强对此类犯罪的惩处。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用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日益普遍,当我们享受着信用卡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的时候,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犯罪活动的现象也且呈现高发之势,严重地破坏了金融秩序,对社会的危害性也趋于严重,随着我国金融制度的发展及相关立法的变化,在1997年新刑法中将信用卡诈骗罪纳入刑法典中,信用卡诈骗罪从传统的诈骗罪中分离出来,被单独列为一个新的罪名,这个改变足以体现我国司法对此犯罪行为的重视,也是我国刑法在打击信用卡犯罪的实践中不断完善的体现。本文就本罪的部分法律问题做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保险诈骗罪是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罪种,它严重阻碍了我国保险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发展,破坏了社会主义金融秩序,社会危害性极大.因此,对保险诈骗罪的现状及原因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6.
诈骗罪一直是刑事犯罪中的打击重点。但是关于诈骗罪立法的规定有问题,影响了刑法的功能,为学术界所诟病。尽管单纯从刑法的规定来看,诈骗罪比较容易区分和辨别,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诈骗罪外延越来越广,实践中会出现一些疑难问题。本文从诈骗罪的法律规定入手,阐明诈骗罪的相关理论,论及诈骗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的相关问题,再论及诈骗罪的量刑问题,力求探寻到解决上述问题渠道。  相似文献   

7.
诉讼诈骗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它并不符合诈骗罪的构成特征,它具有比诈骗罪更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由于我国刑法没有规定诉讼诈骗罪,而诈骗罪、妨害作证罪、帮助伪造证据罪、敲诈勒索罪等现行罪名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妨害民事诉讼惩戒措施等均不能对诉讼诈骗行为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为了打击严重的诉讼欺诈行为,维护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和保护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在刑事立法中增设诉讼诈骗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一种普遍使用的支付方式。信用证欺诈与信用证诈骗罪本该是界限分明的两个概念。中国现行有关法律与司法解释之间存在重叠,司法实践中更有类似案件受到迥异判决。本文试图厘清信用证欺诈与信用证诈骗罪的界限.找出目前中国法语境下信用证诈骗罪与信用证欺诈的重叠之处,以及中国相关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困境。最后。本文就如何完善相关规定以清晰界定信用证诈骗罪与信用证欺诈的界限之所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电子图章的电子票据认证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电子商务交易中票据的认证要求,针对电子票据在互联网上传输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数字水印技术的电子图章认证体系,将鲁棒和脆弱的数字水印技术相结合,采用认证中心和客户方双重监督机制,实现电子票据的不可复制、不可伪造、不可抵赖的目的.该体系在满足法律要求的前提下,电子票据通过网络安全快捷地传送给接收方,为实现电子交易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蔡岗  周建宁  刘伟祥 《科技信息》2010,(22):220-221
一、现状和问题 假牌套牌交通违法行为,是指行为人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机动车牌证上道路行驶等违反机动车号牌、证件管理规定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假牌套牌车辆上路行驶,危害极大,不仅严重扰乱正常的交通管理秩序,造成巨大交通安全隐患,而且给交通事故处理、肇事逃逸、刑事案件侦破带来了很大难度。同时,套牌车辆肆意违反交通法规.使真正的车主意见很大,一定程度上也削弱公安机关的执法威信。  相似文献   

11.
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诈骗罪的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在信用卡诈骗罪原有的四种法定行为基础上,规定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也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在相关立法完善的基础上,司法机关如何依法正确认定行为人的行为构成了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诈骗罪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界定相关概念、明确定罪依据以及分析区分罪与非罪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可以对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是否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作出认定。  相似文献   

12.
单位成为贷款诈骗罪主体的立法疏漏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单位实施贷款诈骗行为频繁发生,严重侵害了国家对金融机构的贷款管理制度和金融机构对所贷资金的所有权。我国现行刑法未将单位规定为贷款诈骗罪的主体,使得司法机关难于寻求适当的法律依据追究其刑事责任,增设贷款诈骗罪单位主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刑法》第196条第3款规定的"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264条规定定罪处罚"属于想象竞合犯。《刑法》第171条第3款属于吸收犯的情况,不属于牵连关系。行为人自己伪造、变造国库券或者国家发行的其他有价证券,然后用自己伪造的有价证券进行诈骗活动的,应成立牵连犯,属于目的行为和手段行为的牵连。《刑法》第197条的规定实质上是一个牵连关系和一个法条竞合关系,而不是结合犯。另外,将从重情节也理解为结合犯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点和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出现了一种以互联网为犯罪手段的新型犯罪--网络犯罪.其犯罪主体绝大部分为青少年,这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和焦虑.文章以剖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点为基础,提出了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几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诉讼欺诈行为的概念、类型及特征,分析了目前对诉讼欺诈行为的几种定性。赞同三角诈骗构成诈骗罪,但不同意将诉讼欺诈行为与三角诈骗等同的观点。通过对诉讼欺诈行为与诈骗罪中的诈骗行为的综合考究,认为诉讼欺诈行为与诈骗行为有质的区别,我国刑法应当增设"诉讼欺诈罪"。  相似文献   

16.
李立 《科技信息》2008,(2):162-163
对于我国现行刑法典在刑法分则的第三章第五节单列"金融诈骗罪",有人认为这一节的设立明显违背刑法分则以犯罪客体为犯罪分类标准,在刑法学界引起广泛关注、质疑,从而开始重新探讨我国犯罪的立法分类标准。本文从"金融诈骗罪"这一节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刑法典的犯罪的分类标准,并对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首先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GIS)用于城市犯罪研究的优点,并回顾了国内外基于GIS的城市犯罪研究现状.然后,以2006年上海市公安局提供的犯罪数据为基础,对抢劫、敲诈勒索、盗窃和诈骗4类案件进行了数据挖掘分析,并运用ArcGIS进行犯罪特征的空间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外环以内,特别是城市核心区是犯罪最高发区域,同时人民广场也是上海市犯罪的"热点"地区.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相关部门制订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打击犯罪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犯罪预测的准确性,从而提高犯罪预防技术、以便更好地保护社会治安.采用模糊BP神经网络的一种新算法,通过对已有年份的犯罪数量进行分析,建立知识库,预测犯罪数量.试验数据结果显示:预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同时采用聚类算法得到的隐层数和节点数也是十分准确的,增加了知识库运用的广泛性.该方法为犯罪的预测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洗钱犯罪刑事立法上,德国刑法和我国刑法在立法步伐的早晚、“洗钱罪”范围的界定、洗钱记录构成要件的规定以及洗钱犯罪的处罚等各个方面,体现出立法技术、立法体系成熟度的差异与利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