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语词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 《科技信息》2008,(31):8-8
词汇是一切语言活动的基础,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日语词汇的复杂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日语词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探讨掌握日语词汇的技巧,提高学生记忆、理解、运用词汇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孙慧  郭佩 《科技咨询导报》2009,(10):239-240
日语中的术语,受汉文化及西方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汉语词汇和语词汇外来语词汇相结合的特点,在现代高科技领域,西方文化对日语术语的影响尤为明显。日语术语是日语语言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日语术语的发展,并对目前日语术语翻译的现状及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孙瑞雪 《科技信息》2008,(15):243-244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语音是所有语言的物质反面。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词。词是语音和语义的统一体。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词作为语言结构中的基本单位,包含着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要素。而对于日语词汇进行语言学研究开始于1950年左右。所谓的词汇学是一种语言词汇的总和,而研究词汇学的科学,一般称为词汇学。在日语的教学中将词汇学贯穿于其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教授学生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并非让学生记住每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就算了。尽管日语的音位,语法规则的数量较少。但词汇数量庞大,必须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因此,要想在短期内掌握大量的单词应该有系统的,丰富的词汇学知识。所以,在日语教学中,要把词汇学的基本理论贯穿在教学中,尤其是对于基本词汇的教授,对于学生学习日语来说就在于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4.
芦立军 《科技信息》2012,(32):I0104-I0104
外语教学并不是从字面上理解的另一国家的语言教学,因为语言依托于该国的文化,这就导致不同国家的语言是不同的,如果脱离了该国的文化背景,而独立地进行语言教学,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教学。因此,日语教学如果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入手,单一地进行词汇、语法及文章的翻译则不能在本质上教授学生日语。本文从日语的词汇、语法、惯用语教学入手,探讨如何在日语教学中进行文化的渗透。  相似文献   

5.
谈利用英语正迁移促进日语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音、词汇、语法、文化背景等方面探索英语专业学生在日语学习过程中,怎样有效利用英语正迁移促进二外日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引导英语专业学生比较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异同,正确利用两种语言的语际共性来促进二外日语学习,激发他们的日语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6.
仲崇伟 《科技信息》2012,(32):I0081-I0081
授受表达是日语中具有代表性的语言现象,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正确理解和翻译日语的授受表达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语言渗透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在汉译过程中正确处理这一语言现象除了了解这一表达的词汇及语法含意外,还应该从文化层面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分析,深入理解文化与语言之间的交互作用。本文拟从文化视点着手探讨日语授受表达的汉译问题。  相似文献   

7.
戴玉金 《龙岩学院学报》2010,28(1):100-102,107
中日两国是已有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近邻。汉字、汉语的传入,不仅给日本民族提供了记录、书写语言的方法,丰富了日语词汇,还对日语的发音、表达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日本明治维新前后,一些日制的新词进入汉语,给汉民族的文化带来了新鲜的外来因子。从词汇角度来看,实现了汉语和日语的双向交流。既有大量的汉语词汇被吸收到日语,也有一些日语汉语词被接纳到汉语中。  相似文献   

8.
日本人在和世界各国交往的过程中,从各国的语言中吸收词语并使之日语化,形成了日语外来语.外来语因其语形过长,产生了外来语略语.外来语略语是日语词汇音节变化的特征之一,对语言的表达和交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宋蕊 《科技信息》2010,(4):179-18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化认识的深浅制约着我们对语言的应用。本文以日语指示词用法为中心,结合具体例句进行分析,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详细阐述日语指示词的作用并阐明其应用规则。日语指示词作为日语中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按其用法可分为现场指示和文脉指示两种,对它的正确理解和使用,对提高日语学习者的日语水平起着相当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语言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人从汉语中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词汇并广泛使用。同时依据汉字发明了平假名和片假名,并且制造了和制汉语和国字。在日语的词汇中,汉语词汇占到接近一半,汉字已经成为日语文字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汉语词汇深深地扎根于日语中,促进了日本对文化的吸收,也加强了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1.
林坡  赵茜 《科技信息》2007,(26):217-217,235
汉语跟日语的关系很特别。在中国历史上,汉语得益于文化优势,在与周边语言接触交往时基本上保持着强势地位。像接壤的越南语、韩语等,从汉语中吸收了大量词语,但是它们对汉语的影响并不多。日语则不同,它先是从汉语吸取大批成分,后来又把许多汉化的成分回输给汉语,结果,这两种属于不同语系的语言,结构虽然很不同,在词汇上却接近起来。由于不是单向的输入、零散的借取,而是成规模的相互借用,日语文字系统与汉语文字系统、日语词汇与汉语词汇、日本汉字与中国汉字的关系,就变得错综复杂。这就对高校日语教学中的日语汉字教学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2.
初级阶段日语词汇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丽霞 《科技信息》2009,(34):I0123-I0123
在外语习得过程中,词汇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实际学习中,学生记忆词汇时却叫苦不迭,其原因是没掌握日语词汇的规律;同时,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应不断联系实际、推陈出新,只有教与学有机结合,才能让学生科学地记忆词汇。而只有词汇跟上来,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进驻中国市场,于是日本企业的现地用人问题导致了日语人才走俏甚至紧缺的局面,尤其是对商务日语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多。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许多的院校开设了商务日语专业。商务日语作为一种具有特殊用途的日语,除具备一般日语语言的功能即语言、词汇、语法等作用外,同时还具有商务日语本身独特的表达方式。本文试从语言表达方式的角度来剖析商务日语的语言特点,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中日商务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4.
陈玉泉 《海峡科学》2012,(10):81-83
日本语是多元文字交融并举发展的语言,仅从其词源来看,就有和语词、汉语词及外来语词,还因其传入的国家不同和年代久远,所以日语相对而言词汇量大,还产生很多近义词,这就给日语学习者增加了不少难度.为此,该文拟从音训读、上下义位词等五个方面对纷繁复杂的日语词汇的特点和学习技巧进行探讨,以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能记住和把握更多的日语词汇.  相似文献   

15.
甲午战争后,随着许多中国学生负笈东渡,日本的书籍被大量译介到国内,日语词汇亦被大量引入现代汉语。据国内几位语言学者粗略统计,现代汉语中来自日语的词汇竟达844个,远远超过来自欧美语言的外来词。不仅如此,进入现代汉语的日语词汇就其质量而言,也远胜其它外来词,不仅用途广泛,且使用频率很高,区别于其它外来语多音译,只有名词无动词的现象——如歇斯底里、罗曼蒂克、沙发、逻辑等,日语外来词则多动词,如指导、侵害、解决、服从、检讨、复习等常用动词本来都是日语词。除大量常用动词外,其它进入汉  相似文献   

16.
仇萍 《科技信息》2006,(10):96-98
日语中大量汉字词汇的使用,为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提供了方便,但日语汉字词汇并不等同于中文汉字词汇,应加以区别.另外,掌握日语汉字词汇读音要注意方法和技巧,以提高记忆效率.  相似文献   

17.
史丽杰 《科技信息》2012,(34):227-227
在学习外语过程中,第一人称代词是最先接触到的词汇之一。日语中第一人称代词的数量多、使用方法复杂,但使用频率却远远不及汉语。而日语初学者在会话中往往特意地使用像“ちたし”、“镤”这样的第一人称代词。本文通过比较初级日语教材中舍有第一人称代词的部分例句及其汉语翻译,从日语语言结构方面分析日语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  相似文献   

18.
在日语中的汉语汉字词汇与和语汉字词汇前面加上接头词时,是要区别使用“お”和“ご”。如何正确使用“お”和“ご”,不仅是日语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区分日语词源中汉语汉字词汇还是和语汉字词汇的一个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19.
鉴于其丰富的习得经验和较高的认知水平,第三语言学习者可以借助已习得的前两种语言来进行新语言的习得。本文以我国英语专业学生二外日语词汇的习得为例,研究已习得语言(汉语)和第一外语(英语)在第二外语(日语)习得过程中的正迁移现象,以便最大限度地运用已习得语言的正迁移来促进新语言的习得。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日语敬语的定义、性质、功能及表现方式.认为敬语本质上是一种社交过程中的语言待遇表现,是交际过程必备的润滑剂.敬语是一种既涉及词汇形式又涉及句法形式的复杂语言现象.敬意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尊他、自谦和郑重三种,其表现形式主要有词汇和语法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