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蒸腾作用很可能是植物获取氧气的一个重要途径。植物的结构与这一获氧过程存在着适应性,尤其在低氧环境中,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水分流动,使水中的氧不断地供应给植物,从而满足植物的要求。这一研究为进一步认识植物进化途径、植物解剖学现象、植物生理生态学适应性及植物学应用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红树林生境具有高盐、水淹低氧等特征,红树植物对高盐、水淹生境的适应性决定了其可以成功定植并占据相应的潮间带.红树植物可以通过各种机制耐受、抵抗或避免高盐、水淹,在海岸潮间带下生存.在生理及分子水平综述了红树植物适应水淹和高盐生境的研究进展,揭示了其独特的调控模式,为进一步研究其适应性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干旱胁迫下,藓类植物表现出一系列生理生态适应性变化.重点阐述藓类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代谢指标,综述了藓类植物的脱水耐性和生态适应性的关系.分析表明,藓类植物耐脱水生理生态适应性受多方面调节和控制,对藓类植物脱水耐性的研究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4.
沙漠常绿植物沙冬青气体交换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Maxim))是沙漠地区及干早荒漠区唯一的天然常绿灌木,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与适应性对于研究干旱环境条件下植物的适应机制与植物生态系统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沙冬青在严重干旱环境条件下,其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在上午1000时左右即达到最大值,日平均值仅为2.14imol.m-2.s-1,表现出典型的旱生植物光合作用特性;其蒸腾速率在一天中也表现为较低水平,日平均值为7.03 mmol.m-2.s-1.此外,沙冬青叶片气孔的调节作用与叶片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都没有表现出密切关系,这与植物自身的生理特性有关,也受环境条件尤其是干旱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南方红豆杉抗寒性生理指标的主分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植物在抗寒适应过程中无论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或是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内源激素含量都会发生变化.为了研究影响南方红豆杉抗寒性的主导因素,作者对南方红豆杉叶片低温适应过程中的许多生理指标加以测定,运用DPS软件对这些指标综合分析,得到了影响南方红豆杉叶片抗寒性的主要分量,主分量分析表明:第一主分量主要反映膜保护系统和渗透调节对低温的适应性,第二主分量主要反映植物激素在植物低温适应性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强光下植物的光保护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长在特殊环境条件下(如低温和强辐射)的植物经常会遭受光氧化胁迫。植物通过一系列光保护机制来抵御光氧化伤害,这些机制反映了植物在生理和生化以及形态结构等方面对强光环境的适应性。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强光下植物适应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植物光保护和避免光抑制的相关机制,认为植物的各种防御机制的协同作用是抵御高光强下光氧化和光胁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植物耐盐的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耐盐机制的研究对盐渍土改良利用和选育培育耐盐植物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盐分胁迫下,植物表现一系列生理生态适应性变化。根据近年来对植物耐盐的研究,本文重点阐述了植物体内渗透调节、抗氧化酶活性、光合途径的转变、激素信号转导、植物体内相关蛋白的高表达、形态结构的改变等耐盐的生理生态适应性机制。进一步分析表明,植物耐盐的适应性受多方面调节和控制,应该把多方面的因素都联系起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8.
南方红豆杉抗寒性生理指标的主分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植物在抗寒适应过程中无论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或是渗透调节物质和内源激素含量都会发生变化,为了研究影响南方红豆杉抗寒性的主导因素,作者对南方红豆杉叶片低温适应过程中的许多生理指标加以测定,运用DPS软件对这些指标综合分析,得到了影响南方红豆杉叶片抗寒性的主要分量,主分量分析表明:第一主分量主要反映膜保护系统和渗透调节对低温的适应性,第二主分量主要反映植物激素在植物低温适应性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陆生植物对全球变化的适应性研究进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全球变化的过程正在加剧,影响植物的生态因子也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大气CO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降水格局的变化及由于臭氧层变薄而引起的紫外线B辐射增强等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植物的生理生态过程.从不同方面,特别是从植物对关键生态因子变化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和它们间的交互作用等方面,评述了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全球变化背景下植物对全球变化的适应性研究需重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10.
陆生植物对全球变化的适应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全球变化的过程正在加剧,影响植物的生态因子也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大气CO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降水格局的变化及由于臭氧层变薄而引起的紫外线B辐射增强等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植物的生理生态过程.从不同方面,特别是从植物对关键生态因子变化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和它们间的交互作用等方面,评述了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全球变化背景下植物对全球变化的适应性研究需重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
植物对土壤水分条件的适应性反应既有微观层次上的生理和生化反应,也有器官、单株水平上的形态响应.水分条件对植物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最终将通过其形态的变化直观地表现出来.由于植物对水分条件变化的反应是长时效、非线性的,它的实现过程具有整体复杂性.所以,综合性整体研究应成为今后节水农业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植物对气候逆境的抗逆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现代植物逆境生理的研究进展,简明阐述了气候逆境对植物的不良影响和植物在形态结构上表现出的抗逆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1985年开始,林鹏院士及其研究团队开始从红树植物起源和分布的角度,探讨我国红树植物的耐寒性和向海性等级系列;并与红树林造林的宜林地选择相结合,从适应机制到造林实践深入研究红树植物生理生态学.这一系列成果均为红树林全球变化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在我国乃至国际红树林全球变化研究领域都是很有价值的.综述了林鹏院士及其研究团队三十多年来在耐寒性等级系列对气候变暖和极端气候的响应,向海性等级系列对海平面上升的适应性,以及宜林地选择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介绍中国绿绒蒿属植物的资源状况,绿绒蒿属植物在花卉栽培和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相关研究,分析阐述了绿绒蒿属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存在的问题.指出对于这一反映具古地中海的起源,且曾广布于劳亚古陆湿润区域,出现间断分布的青藏高原独特植物资源的种质状况、种质资源库及植物对青藏高原生理适应机理等方面的基础研究的资料尚处于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15.
范航清  郑杏雯 《广西科学》2007,14(2):180-185,192
生活在潮间带和潮下带海水中的单子叶植物海草,在生理生态方面对海洋沉水环境形成了一系列的适应,其光合作用受到光照、温度、无机碳和盐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其中光照和无机碳常常成为限制因子。为了适应低无机碳的海洋环境,海草具有利用HCO-3能力,并在光合代谢上形成一定的适应性。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可以通过改变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进而影响到海草床的演化。  相似文献   

16.
综合多年来植物生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结合目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出了植物生理实验教材及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总结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及改进措施,旨在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具有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湍流通量及其梯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变化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生态边界层的结构特征和功能以及植物生理活动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茶园枝叶密集的冠层空间是物质能量的源和汇,可视为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即生态实体。生态边界层厚度是指植物生命活动与物理环境之间的直接作用距离,超出这一距离,植物与环境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则不明显。茶园冠层的生态边界层厚度(D)可用公式D=(BA)表达。(BA)为植物生理活动函数,HC为植物群体高度。在中性条件下,Φ=1。当=1时,D值变化在0.08HC~0.16HC之间,在考察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时,D值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格尔木地区植物生长期短,植被退化严重、长势不良,经济树种缺乏。枸杞适应范围广,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瘠薄、盐碱、沙荒,适宜在青海格尔木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栽培,有效地对该树种进行人工栽培和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物入侵给世人提供了很多种群快速适应性进化的经典模型和生动实例。从入侵种的适应性进化的遗传学基础、生理生态特征、繁殖适应特征以及入侵种的适应性进化的影响等4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在入侵种的适应性快速进化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中更强调入侵种的推动入侵事件进程的内在特征以及入侵种与其所处生物非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这些信息将有助于理解入侵事件中影响入侵成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植物在严冬来临之前,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体内发生了一系列的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抗寒能力就逐渐加强。因此,在鉴定植物抗寒能力时常常以越冬期生理生化的某些变化,作为间接指标。对不同抗寒力的植物在低温诱导下发生的细胞结构、生理生化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变化规律,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