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功能基因组学”创新团队为上海师范大学首批4个学术创新团队之一,该学术创新团队依托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团队负责人杨仲南教授,团队成员有肖明教授、郭水良教授、董彦君教授和杨晓彤副教授,分别负责创新团队的5个学术方向:模式植物功能基因组学、作物功能基因组学、生态与进化功能基因组学、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产物的立用研究,该创新团队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2.
“有机化学”创新团队为上海师范大学第二批学术创新团队之一.团队负责人为杨海峰教授,团队成员有任天瑞教授、贾能勤教授、金荣华副教授、刘国华副教授和李辉副教授,分别负责创新团队的4个学术方向:有机不对称催化合成、高分子化学与有机农药学、生物有机分子纳米分离技术、有机分析.该创新团队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3.
2004年进入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主要成员2005年被列入“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的中南大学范景莲教授.已主持和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十五“863”项目,国际合作重大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湖南省重点研究项目、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项目等。  相似文献   

4.
c沈建华教授,现任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生于1955年3月,1978年7月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留校任体育理论教师,1992年7月被评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7年7月被评为教授,2001年7月博士毕业,2001年任博导、博士后流动站领导小组成员.  相似文献   

5.
正上海师范大学智能移动通信团队是一支教学、科研能力突出的团队,由李莉教授担任团队负责人。李莉教授自2010年起已连续2届(第四、第五)担任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自2012年起担任上海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无线通信专业委员会委员。李莉教授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重点项目)、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以及校重点学科项目。近年来,李莉教授在国际或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并先后获得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上海师范大学"精彩课堂"优秀奖、"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上海师范大学"三八红旗手"、上海师范大学"先进工作者"称号等诸多荣誉。  相似文献   

6.
<正>油气田开发创新团队是延安大学油气田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科研创新平台一支新兴的专业技术团队。目前团队成员共12人,其中包括崔智林教授、张琰图教授,副教授博士5名,讲师硕士5人,平均年龄35岁,因团队中女性占多数,故被亲切地称为延安大学"石油之花"。团队成员均为硕士、博士以上学历,主要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  相似文献   

7.
2009年1月9日,在神圣的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郭东明教授从国家主席胡锦涛的手中郑重地接过了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大红证书。凭借“硬脆材料复杂曲面零件精密制造技术与装备”摘取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此时,郭东明教授和团队的贾振元教授、康仁科教授、王永青教授、盛贤君副教授等所有成员怎能不心潮澎湃?12年的拼搏与求索,4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坚守,终于铸就了今日的辉煌。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相对论性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和非黎曼几何的传统力学分析方法,对当代天体物理中大尺度天体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作了较系统全面的探索研究:(1)导出了原初典型星系的起源、形成和生死循环演化的基本规律.揭示了类星体、活动星系核现象和类星体反常红移未解之迷.证明了星系核中均都存在一超级不稳定黑洞.(2)导出了大尺度层次天体的基本特征和层次攀升演化的一系列基本规律.并对此系列唯象规律,作了相对论力学分析的理论证明.导出了星系分布中存在的”星系长城”、“星系空洞”和”星系分布红移周期性”等可观测天文现象.由此证明了总星系中质元星系非均匀和各向异性的分布规律.(3)导出了由排斥起主导作用形成的第二类引力黑洞:双饱和稳定临界黑洞(总星系M’S4).揭示了星系红移和类星体特大红移之迷.(4)证明了相对论性牛顿万有引力是一种力程λG=R'54的远程饱和有程力.(5)定量导出了总星系中潜藏的“场暗质星”和发不出光的“非场暗质量”,证明了“场暗质量”高度均匀和各向同性的分布规律.(6)导出了宇宙的“双饱和稳定临界黑洞理想气体分子结构模型”,导出了质量无限,尺度无边、没有中心、没有始终、永恒运动的无限宇宙.  相似文献   

9.
2008年,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曹同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所完成的重大科研成果——“中国苔藓植物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一殊荣也是上海师范大学首次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最高奖项.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的创新团队计划评审结果已经揭晓,我校有2个研究团队入选,住居全国高校前列.我校入选的2个创新团队分别是以卢秉恒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研究方向为“增材制造技术”创新团队和以管晓宏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研究方向为“复杂网络系统的经济与安全性研究”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11.
<正>"现代数学物理理论及应用研究"学术创新团队是2011年设立的上海师范大学第四期理工科学术创新团队,建设期从2012~2014年.该团队依托于上海师范大学天体物理中心,由6名成员组成,平均年龄34岁,其中正高2名,副高4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成员中有东方学者1名,浦江学者1名,启明星学者2名.该团队已发表SCI论文108篇,影响  相似文献   

12.
山西大同大学优势学科“免疫学”是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神经病学与免疫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学术团队:免疫学学科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9人。山西省普通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1名。学科带头人赵富玺博士、教授,是中共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教育部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省级教学名师,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师范大学概率论研究群体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末严士健教授所主持的概率论讨论班,历经三代人的努力和近50年的传统积累,已形成由老中青学者组成的、年龄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群体在国际同行中具有良好的声誉和影响,被国际上的2个主要数学评论杂志誉为“北京学派”和“马氏过程的中国学派”。目前该群体有王梓坤院士、陈木法院士、王凤雨教授、李增沪教授、张余辉教授、毛永华教授、洪文明教授、张梅副教授、王颖喆副教授、邵井海博士、马宇韬博士等ll位成员和方诗赞、冯水、赵以强3名客座教授。群体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  相似文献   

14.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是湖北省唯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2004年成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学科。目前该学科已形成了支有6名教授、18名副教授.13名博士和20名硕士的学科队伍,是一支结构合理和充满活力的科研团队。自1993年开始创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以国家“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方针为指导.以野生动植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学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为核心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师范大学天体物理研究中心是学校直属的科研机构.目前中心拥有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一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一个.中心下设宇宙学、星系形成和演化以及引力理论3个研究室.承担国家级项目9项,上海市级和及上海市教委项目3项.中心的研究工作紧扣国际研究前沿,并与美国、英国、法国和台湾学术界密切合作,取得了有相当显示度的研究业绩.近年来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著译作7部. 中心3个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为李新洲、束成钢和童若轩教授.主要研究人员介绍如下: 李新洲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天体粒子物理”带头人.1946年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曾任复旦大学教授、华东理工大学理论物理所所长、物理系主任,现任中心主  相似文献   

16.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7,41(9):1021-1021
2007年6月28日,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引智计划”)资助项目、我校“能源高效与再生利用的热物理科学创新引智基地”的首场报告会举行.4位基地团队海外杰出人才——美国迈阿密大学的刘洪潭教授、关国普渡大学卡鲁梅特分校的周谦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的赵天寿教授、美国阿克伦大学的王国祥教授,与我校的3位基地团队国内学术带头人——郭烈锦教授、何雅玲教授和黄佐华教授,  相似文献   

17.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八五”项目《内蒙古革命史》,1997年8月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内蒙古大学郝维民教授主编,大连民族学院李鸿副教授是项目组成员和主要编著者之一。全书近50万字,李鸿同志独立完成其中抗日战争部分10万余字的编撰任务.本项目经过长达十几年的资料搜集整理,并在取得一系列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撰而成, 1997年通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专家组成果鉴定。 《内蒙古革命史》全面论述了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成立和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过程,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18.
正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是天体物理的前沿领域。该领域以现代宇宙学提供的大尺度结构形成和演化的成熟理论作为基本框架,通过观测和统计研究宇宙各时期星系的形态结构、星族构成、气体吸积、恒星演化、黑洞成长、化学元素、恒星和气体动力学等物理性质及其演变过程,试图阐明宇宙中各类星系的物理起源、演化关系以及它们与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物理联系,从而总结出支配星系演化的普适物理规律。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星系形成理论认为,星系在暗物质晕中形成和演化,其基本图  相似文献   

19.
黄磊教授,出生于1968年5月,现为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教授,学校低维光电子材料和应用学术创新团队负责人.黄磊教授于1999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相继在新加坡和日本等国从事薄膜技术研发工作,曾任新加坡数据存储研究院高级研发工程师、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筑波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员和在无线通讯产品制造企业从事薄膜技术研发和管理.2008年底,被选聘为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  相似文献   

20.
该学术团队科研能力强,队伍精干,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0人,中级职称4人,其中获博士学位15人,学术带头人周云教授为《土木工程学报》等多个权威刊物编委、中国建筑学会高层抗震专业委员会等多个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成员,是省“干百十”工程培养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